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田野教授团队在心血管病研究中取得系列成果——声动力疗法减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再获证实

时间:2018-07-01 11:24:15来源:未知作者:衣晓峰 生利健 阅读: 80890

声动力疗法可在1周之内快速改变斑块成分、减少斑块面积并增大动脉管腔,其疗效显著优于他汀药物,且不会引起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不会造成治疗部位皮肤、肌肉、神经等组织的损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田野教授团队在应用声动力疗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文章近日发表在最新一期欧洲权威学术期刊《心血管研究》上。专家评价指出,作为理工医相结合的跨学科新技术,声动力疗法在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中,可望更快更好地解决这一危害公众健康、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的重大顽疾。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及重大社会问题,仅我国就有心血管病人约2.3亿,平均每分钟有14人死于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潜伏在心血管系统中的隐形杀手,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均逐年升高;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不断进展过程中引起动脉狭窄,进而导致一系列譬如急性心梗、脑卒中、下肢坏疽等恶性血管事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危害生命健康。当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策略主要以心血管用药及介入疗法两方面为主。其中,他汀类降脂药物的疗效虽得到广泛认可,但其逆转斑块的作用有限,并可能带来肝肾功能损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介入手段存在有创性,亦具有手术风险大、医疗耗材价格贵、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率高等缺憾之处。

声动力疗法是将超声波与药物(声敏剂)相结合的新兴医疗技术,得益于低频超声对生物组织较强的穿透能力,可在体表将声能传递至深层组织,通过活化聚集在靶组织或细胞内卟啉类声敏剂,产生活性氧分子,继而诱导细胞死亡或调节细胞功能,从而取得治疗效果。在本次实验研究中,田野教授及课题组成员孙鑫、郭淑媛等博士通过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证实声动力疗法可在7天内快速改变斑块成分、减少斑块大小并使狭窄的动脉管腔明显扩大;同时利用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揭示了声动力疗法的机制与选择性诱导斑块中巨噬细胞凋亡清除及减轻斑块炎症相关;此篇文章还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一项针对下肢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先导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声动力疗法联合阿托伐他汀药物可在4周内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疗效持续至少40周。

与此同时,田野教授团队目前还同步开展了《声动力疗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声动力疗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两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这两项研究旨在借助多种影像学与功能学检测手段,验证声动力疗法减轻间歇性跛行症状、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缩小斑块体积的疗效,从而使这项新技术早日在临床中“开花结果”,造福于广大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据介绍,声动力疗法具有无创性、靶向性、操作简便等特点,目前越来越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和瞩目。田野教授及其团队从2009年到现在,已累计获得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2项国家支撑计划资助;相关原创性成果已在《超声化学》、《血栓与止血》、《心血管研究》等欧美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篇,从细胞、动物及临床病人等多方面系统揭示了声动力疗法快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和机制;同时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另有4项发明专利已公开。

 

田野主任简介: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北方转化医学研究合作中心主任,哈医大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教育部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欧洲心脏病学会(ESC)Fellow,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Fellow,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委,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议组成员;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归国留学人员报国奖荣誉称号获得者,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专业特长:冠心病、声动力疗法(医工交叉技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微信图片_20180701112419.jpg





责任编辑:衣晓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