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祝益民:『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先行人

时间:2018-03-22 10:32:00来源:未知作者:张艳萍 陈惠 宗俊琳 周瑾容 阅读: 141322

“ 1-2-3-4,2-2-3-4,人工呼吸来2次,捏住鼻子深吹气……”2018年1月11日,在第三届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高峰论坛上,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分会主任委员、现场救护三个“一”理念发起人祝益民的心里埋藏、酝酿多年的“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想法,伴着RAP旋律、花鼓戏元素和浩浩荡荡的广场舞,成为了现实。

本期,我们走近这位生动而不乏深度的院长、医者。

image.png

33年后  一颗种子  生根发芽

“用科普的方式,将心跳骤停急救的专业知识传达给老百姓,让大家看得懂、会使用。”这颗埋藏于祝益民心底33年的种子终于生根、发芽。

一见面,一开场,一句话,呈现了一位生动、亦不乏深度的急诊科“老”医生、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民。说到最近频频刷屏的这支急救歌,祝益民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儿科和急救医学领域,祝益民的名字早已被广为知晓。

他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先进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曾经成功救治了国内第一例和年龄最小的两例人禽流感患儿,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人物》等栏目作为嘉宾专题报道。他和他创造的“传奇”,就像他发起的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的载歌载舞、深入人心。

对“第一目击者”救助行动的钟情,缘自他33年来扎根急诊急救一线。“心跳骤停是一个最紧急、最危险、综合起来救治效果最差的领域。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早在20世纪80年代,祝益民就敏锐地关注到相关问题,并开始着手研究。

如今,作为湖南省人民医院的院长,为提高公众急救意识,他带领着医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其主导提出的三个“一”理念——在伤病发生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因其生动、丰富的科普展现形式,备受关注。

“‘第一目击者’主要是学习以救命为主的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祝益民笑呵呵地说,“任何一个社会人都可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但数据表明,我国真正训练有素的“第一目击者”仅1% ~ 5%左右。”因此,他提出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网络,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示范社区设立“急救小屋”,同时利用“互联网+”模式,创建社区服务网站、现场救护网上虚拟体验区、自动培训与志愿者服务终端、“一键呼救”手机APP等方式,建立高效的急救科普大数据平台,大力培训专业的“第一目击者”。

他的生动和深度,似乎一直相携相依,一往无前。

第一目击者 “三个一”星火燎原


2016年3月26日上午,湖南的一名老人不慎落水,被救上岸后面色发白、嘴唇乌紫,现场市民几乎都束手无策。正开车路过的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二科医生李敏赶紧对老人实施了急救,清除口腔异物,辅助人工通气,最终老人获救。

“在伤病突然发作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的三个“一”理念,应该以医院医护团队为主体,推进‘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等急救科普活动。”面对着经年累月、反复呈现眼前的“急救慌”现状,祝益民在内心酝酿了多年的声音,呼之欲出。

2016年,祝益民在多部门全力配合下,带领湖南省人民医院发出了倡议,红十字会等20余家单位建立了“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联盟”,成为湖南省首个省级急救科普基地,通过院内设立急救培训小屋、组织全省医疗应急技能竞赛、“五进培训”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了100余场急救科普讲课,培训了上万名群众。祝益民以《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三个一”》为主题全国巡讲每年超过20场次,得到广泛认同。

1月11日确定为第一目击者行动日

设计联盟logo、肩章、旗帜、证书,来自社会各界的200余名志愿者接受了证书和徽章。更为显著的是,联盟确定了每年1月11日作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活动日,并向省政协提交提案,建议从政府层面重视支持,加强急救普及的力度和广度,呼吁急救立法。

2017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在湖南师范大学为学校非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在联盟的带动下,医疗机构、教育单位、救援组织等纷纷加入到急救培训队伍中,学急救、懂急救、用急救,渐成新风尚。祝益民主编的《第一目击者日现场急救指南》也被评为国家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他在各种会议、活动中做科普相关的报告100多场,媒体报道200多次。2018年1月10日,祝益民当选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期待“湖南行动”提升为“中国行动”


“急救普及是件大事,是我们健康的短板,请省卫计委、教育、广电等部门研究,加强急救普及的措施,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强化相关培训,把各项生命救治的基础性工作真正夯实到位。”

祝益民的第一目击者急救普及逐渐唤醒了人们的急救意识,急救技能“人人可学,时时备用”,得到了时任湖南省副省长向力力的关注和肯定,并获批示。

“希望急救普及能慢慢地提升为‘湖南行动’、‘中国行动’吧!”祝益民的目光中充满期待。目前,湖南省卫生计生委正在拟定推广普及民众卫生急救知识的总体目标——五年内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100%接受培训,成为大众培训师资等。

医院管理  促多专业联合


祝益民:第一,应将传统优势学科做得更强更精,例如肝胆外科、儿科、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同时要搭建新学科平台,形成新特色,强化亚专业平台,立足于深度发展。

第二,按照疾病特点,促进多专业的联合。例如,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而急诊工作,更要树立大急救意识,强化急救能力,各专业协调协作,打组合拳。

其实,从患者的角度来看,有时看病需要走很多专科,这说明传统分科并不完全适应患者的需求,这就需要医生以患者为中心联动起来。同时,疑难重症疾病通过多学科讨论,疾病诊疗将更加规范、思路更清晰,诊疗效果更好。

医学科普 社会责任的体现

医师报:今年1月11日,您主导的“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精彩活动,大家有目共睹。您为什么这么重视医学科普工作?

祝益民: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两个翅膀,同等重要。有的医生技术很好,沟通不到位,患者不满意;有的医生技术一般,但沟通很好,患者却很满意。好和不好,就取决于科普技能的掌握程度,包括语言技巧等。我们将宣传、科普、健康教育放在一起,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述简单的、复杂的治疗方法。

    从医教研、学科发展建设的高度来看,我认为科普也是专家进步的阶梯。科普实践对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例如锻炼表达能力,皆有助益。

有的专家不愿意与媒体记者打交道,其实就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我刚工作的时候,写了25篇科普文章,之后再写专业文章,一直到现在出版科普书籍,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有责任做好科普,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在省人民医院,我们开展了“我来讲健康”活动,一年368场,从护士、科室骨干,倡导全民讲健康。我认为这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