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原院长 赵作伟:从“跟跑”向“领跑”转变

时间:2019-01-17 15:14:00来源:未知作者:王亚明 宋晶 阅读: 148532

对于赵作伟院长来说,2012年的秋天,来得似乎仓促了些。没有过长的铺垫和过多的渲染,一次组织谈话、一纸干部任免红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一任院长这个称呼便改写了他的名头。

事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这既是全新的舞台,更是全新的挑战,而也许是从那一刻起,做一名清醒的、合格的“接力者”就成为他这些年来不变的“初心”。那一年,他正值不惑,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院长。

image.png

image.png

既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早干是成绩,晚干是包袱,不干被淘汰”,这是赵作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2年9月上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院长以来,他便一直以前瞻性的思维和勇于创新的魄力不断突破难题,带领医院完成了从辽南地区“跟跑者”向“领跑者”的转变。

光有发展指标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成功和成就,他更需要信念为梦想加持。2012年底,针对员工精气神不高、医院发展低迷,他提出“面对未来不空想、面对困境不抱怨、有责有为有激情、在岗在位在状态”,希望人人都有“想干事的状态和激情、能干事的才能和胆识、干成事的追求和执着、不出事的底线和坚守”。时至今日,这几句话仍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使发展中的大医二院因为有了精神的力量而更显厚重,使写进时光中的每一个背影因被赋予内涵而更加温暖和坚定。

虽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赵作伟经过认真调研,发现医院在内部发展上学科特色不鲜明、高精尖技术不多、员工积极性不高,在外部环境中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专家话语权不强,亟需撬动改革。适逢医院新建的教学病房楼竣工,赵作伟便决定提前搬进新大楼,尽管当时困难重重,很多人认为不具备搬家条件,但医院克服了种种难题,顺利完成了过渡期。“办法总比困难多”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在医院流行。借此契机,医院又完成了中层干部公开竞聘、竞争上岗,变“相马”为“赛马”,一批年轻的高素质中青年骨干走上管理岗位,科室发展朝气蓬勃。至此,凭借着“敢为人先”的担当和魄力,赵作伟高效盘活了医院现有资源,全院上下一盘棋,走上了发展的快速路。而且,在医院几年的发展中,赵作伟还对医院文化不断提升,凝炼出全新的“家”文化和事业文化体系,“打造有温度的医院”。

不仅仅是“埋头拉车”,赵作伟还主张“抬头看路”。2014年11月,在赵作伟院长的大力倡导下,经辽宁省卫生计生委批准,医院牵头建成了辽南地区首家非政府主导的集团化、多层次的区域医疗联盟,而这距离2017年4月国办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整整早了两年半。

image.png

输血与造血  激发医院内生力量

赵作伟深知,人才资源是医院发展的第一资源,学科水平决定了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名老师的赵作伟,他的教学风格独特、理念先进,他讲授的课程已经成为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目前已培养硕士生20余名,博士生3名,连年获得学校三育人标兵,优秀教师等称号。他带领二院师生组成的代表队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

赵作伟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坚持“引进为先、培养为主、合作为辅”的指导思想,首先依靠高端科研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快速拉升医院学科发展水平,形成特色和优势,医院先后从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耶鲁大学、吉林大学等引进20余名教授,极大地充实了医院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除此之外,他还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与4位两院院士签订合作协议,定期来院指导工作。

在“输血”的同时他还不忘“造血”,注重医院自由人才的培养,他推出包括优化学源结构、加快博士化进程、加大对人才成长的软硬件支持等多项措施,采用组合拳的方式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激发和增强医院发展的内生力量。

image.png

内科精致  外科强大  重症突出

在医院的发展中,赵作伟一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学科建设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他上任以来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强外固内、差异发展、横向整合、纵向深入”,自2012年起,他先后完成了107个亚专科和方向的分科和细化,为专科纵深发展和高精尖技术的产出创造出良性发展的环境,形成专科专病专治的局面;在此基础上,他又强调加强横向整合,增强叠加发展、联合攻关的能力,医院先后建成了肿瘤疾病学科群、心血管疾病学科群等九大学群,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还不止于此,赵作伟在医院持续攀升发展的阶段又适时提出了国际化办院的思路,亲自考察并与合作方洽谈,共建学科专科国际合作基地,与国际前沿诊疗理念和技术接轨,目前已经建成中德肿瘤中心、中美淋巴水肿治疗中心、中加皮肤医学中心等七大国际合作中心,提升学科发展整体水平和实力。同时,针对医药分开综合改革,赵作伟院长前瞻性地进行医院各学科布局调整,以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的理念,对现有学科进行梳理和资源重组,进一步体现“内科精致、外科强大,重症突出”的学科战略,增加疑难重症诊疗的容量,建设盆底诊疗中心、国家标准化糖尿病管理中心、冲击波治疗中心、神经重症中心、创伤急症中心等,强化大型医院疑难重症诊疗能力,从容应对药品零加成时代。

而作为一名学者,他长期从事乳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行为研究。他带领乳腺疾病诊疗团队建设大连市乳腺肿瘤重点实验室,助力乳腺肿瘤临床科研工作发展。

image.png

门诊手术查房  他一样不落

赵作伟不但是一位优秀的医院管理者,还是一位崇德尚医的医者,一位德艺双馨的师者。

作为一名医生,他心系患者,想方设法解除患者痛苦。他精通普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繁忙的管理工作之余,坚持出专家门诊和开展手术,进行教学查房、术前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及学习新理念。他将乳腺外科和乳腺内科整合组建“乳腺疾病重建中心”,使乳腺癌患者从手术、术前术后化疗到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过程可以无缝衔接的完成。在国内外率先提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阴性切缘术前预估的理念,使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及保乳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他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image.png

image.png

用责任与担当  播撒公益与爱心

2008年,赵作伟作为大连地区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奔赴汶川地震第一线。对赵作伟稍有了解的人都还记得,汶川地震的时候,他作为大连地区医疗队的队长,带领队员冒着余震的危险成为第一支踏入北川的医疗队,在极端的环境中出色完成医疗救治任务,展现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无私大爱,也因为其突出表现,他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担任院长以来,他更是以民生为己任,带领医院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医院在每年完成国家指定的援外、援疆、援藏等医疗救治和精准扶贫任务外,还积极主动承担起地区医疗卫生公益服务,定期开展大型义诊和讲座,进驻企业、学校和厂矿开展健康教育,下乡送医送药等,彰显大医院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不止于此,医院在 2015年和2016年组织职工义务献血,在他的带领下,全院 300余名职工争先献血,展现了情系百姓的医者大爱;他还倡导社会企业投身公益,与大连市共青团合作,建立“大连市青少年骨髓移植救助基金”,为身患白血病的贫困儿童送去生的希望;医院还邀请郭明义爱心团队来院宣讲,现场捐献爱心款,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大医二院分队”,播撒公益和爱心,医院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赵作伟担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院长已逾六年。六年间,这家普通而平凡的三甲医院声名鹊起,跻身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医院被评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公信力百强单位”“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单位” “全国百家爱婴医院” “中国百佳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医疗服务机构”等。他说:“这是荣誉,更是鞭策……”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