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辑•医患共成长】郭述良:患者是推动医生成长的力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郭述良
医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患者,如果说医生是推动医疗行业前行的力量,那么患者一定是推动医生成长的力量。
1998年,一位20岁的年轻女孩因呼吸困难辗转多家医院后,最后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经气管镜检查是气管肿瘤导致的气道堵塞。发现时,气管几乎完全被堵死,只留下一条缝隙勉强呼吸,维持生命。
在那个时候,因为平台、团队、器械、技术等问题,只有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对于这样的患者,几乎已经被“死神”宣判,医生们也无能为力。如果患者回到家中,一口痰都有可能导致窒息,亲人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离去。
20岁,本来应该是花儿一般的年纪,应该享受着青春带来的美好,应该在大学校园里为理想拼搏,但是她却只能随时等待生命的终结。
看到患者无助的眼神和家属绝望的表情,当时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这个女孩不能回家等死,一定要想办法救她!
在我所在的呼吸内科不具备手术能力的情况下,我依然决定冒险拼一拼。我立即找到院长沟通,希望他支持我联合医院胸外科、麻醉科等各个科室的专家会诊,为这个女孩做气管肿瘤切除手术。
经过全院大会诊,手术前做了充足准备,如果进行手术,就一定要进行气管插管,形成呼吸通路,但是盲插很可能导致肿瘤破裂或脱落引发大出血,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
手术过程十分惊险。在没有进行开胸手术之前,气管插管时碰掉了肿瘤,主刀医生们都捏了一把冷汗,幸运的是并没有引发大出血。最终,手术成功了,女孩康复出院,终于可以顺畅呼吸,痛快享受人生了。
在2000年,我们西南地区呼吸内科面对类似情况的患者几乎都是无能为力,不少患者要么手术切除,要么只能带着肿瘤生存,生活质量低下,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因为痰窒息而离世。
这个女孩的康复,直接影响了我的行医路。我决定白手起家建立呼吸介入治疗平台。我前往法国、德国等国家学习。随着介入、微创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肺病3D乃至4D(经气道,经皮经胸腔,经肺血管,经食道)介入治疗团队逐渐强大,为广大西南地区被结核、肿瘤等折磨的患者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位60多岁的老人,每天大量咳血,传统的支气管动脉栓塞剂已经无法止血,通常这样的病情,大多数医生只能是放弃。为了解除患者的疾痛,我与各个科室沟通交流,经神经外科的同事介绍,了解到在国外液体栓塞剂onyx胶可能可解决这位患者的问题,当时应用这种液体栓塞剂的病例全球只有50余例。经研究后,我们团队克服了来自各方的多种困难和风险,开展了在全国首例应用Onyx胶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难治性大咯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随后,难于明确病因的大量的弥漫性肺病和间质性肺病患者又驱使我们开展了国内第一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技术,气道狭窄患者又驱使我们开展了西部地区第一例硅酮支架置入技术、西南地区首例气道内激光消融技术……。
医生最基本的职责就是解决患者的问题,正是在寻求解决患者的问题过程中,我们不断成长。患者,是驱动医生前行的力量!
郭述良教授与患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郭述良·患者是推动医生成长的力量,[487].医师报,2017-1-26(10)”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5-292025
山西:ICU里的十二个昼夜
-
new朱玉龙:一根冷冻消融针一次手术能够消融几处肺癌病灶?
既节约成本,又精准高效。
2025-02-05 -
new主动脉旁拆“雷”-食管上段切出半个“胡萝卜”
2024-05-21 -
02-012024
回望历史,中医在中华民族强盛伟业中永立潮头
中医中药,中西结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
朱玉龙:一根冷冻消融针一次手术能够消融几处肺癌病灶?
2025-02-05 -
用生命守护生命
2019-06-24 -
玻璃瓶里的春天
2019-06-24 -
手术室门里的故事
2019-06-10 -
梦是脚下的路,也是明天的太阳
2018-11-26
-
援非日记|仁心仁术造福苏丹人民 实际行动唱响中国故事——安康市人民医院李传根
2023-04-23 -
抱着患者做手术
2016-08-25 -
宋尔卫院士:父亲是生命中最好的导师,塑造了我的人生
2022-05-13 -
什么是疑难病例?
2018-11-12 -
万家团圆时,医院里的别样新年
2023-01-31 -
彭淑牖教授荣获2021年度“十大医学泰斗”
2022-07-08 -
朱玉龙:抗疫一线 始终有我
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