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了七十周年

毛恩强教授的科研经历

时间:2019-09-16 16:12:54来源:未知作者:消息 阅读: 145071

毛恩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急危重病救治专家。作为长期从事内、外科急危重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的老兵,他不但擅长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而且将目光盯在更多的急危重病人的救治上。明确了瑞金医院急诊科的学科发展方向,明确了2大中心(胸痛中心和脑卒中中心)和6大类疾病(重症胰腺炎、脓毒症、急性MODS、急性中毒、多发伤、热射病)作为学科重点的救治病种。且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出了Pre-ICU(抢救室)、EICU(重症监护病房)和Post-ICU(重病房)的管理模式,使病人能在最佳时间得到ICU医生的呵护,大大提高了救治成率!


1568621761880803.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救科  毛恩强教授


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急诊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创伤专科委员会急救学组组长。《中华胰腺病杂志》副总主编、《国际外科学杂志》、《外科理论与实践》、《肝胆胰外科杂志》等编委。同行评议专家:Pancreatology; Pancreas;China Medical Journal等。


师从我国著名胰腺外科专家张圣道教授。自1992年开始,即从事急性胰腺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对科研工作一丝不苟,善于思索,业精于勤是他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在攻读硕士学位时,经常每天只吃一顿早餐,为了观察大鼠的死亡时间,经常彻夜等在动物实验室里。上世纪90年代早期,实验条件非常有限,没有现成的试剂盒应用,为了测定PLA2(磷脂酶A2)和PMNE(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只能自己配置试剂,甚至自己建立了PMNE的测定方法。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提出了PMNE是导致重症胰腺炎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主要因素而不是以往认为的PLA2。且提出了胰腺持续缺血贯穿在整个急性反应期的观念。上述观点到现在仍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为了进一步深造,他1996年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张圣道教授和汤耀卿教授确立的课题方向是“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胰腺炎”。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听到这个研究方向后,他当时头脑一片空白!因为血液滤过是什么不清楚,而且也没有像现在的现代化的血滤机,仅仅是一台单泵(Brun公司生产),即使这一简单的设备也在血液透析中心。他接受这一任务后,立即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图书馆借了一本《血液净化(Blood Purification)》的参考书,从头学起!由于这是一临床课题,有巨大的风险和困难。一是当时没有任何文献可以参考如何进行血液滤过,二是重症胰腺炎病人呼吸往往严重损伤,三是病人需要从SICU运送到血透室。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坚持实验,为了获得一手资料,彻夜陪护在病人身边,为的是观察病人的临床变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终于完成了短时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是该领域第一篇RCT的研究,该方法在国内迅速推广,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应,时至今日,这一治疗方法仍在应用,2年后国内外才有类似报道。


   毕业后,为了尽快弥补临床工作经验的短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临床上,有一次,他去上海某二级医院参加主持一例特重型SAP病人(男,32岁。休克、急性肾衰、急性呼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昏迷)。自当日上午11点开始直至晚上7点,在病人稍微稳定后开始转运回瑞金医院。他为了抢救这位病人,整整一周没有回家、没有离开SICU,病人的妈妈说,“毛医生你瘦了!”,他一量体重,整整瘦了7斤,每天瘦1斤!经过168天的奋战,病人终于得救了出院。就在2004年10月份,一例特重型SAP从江苏转来,体重95kg,反复腹腔大出血9次,毛主任等医生也感觉到病人的生存非常渺茫,并且也搞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和机制导致的大出血。毛医生苦思冥想,结合他硕士阶段研究的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对组织的损伤这一机理,大胆提出使用乌司他丁,当时乌司他丁刚刚进入上海市场,还属于自费药物,由于没有十分的把握,在和家属密切沟通后,决定尝试应用超大剂量乌司他丁每天240万单位!非常有趣的是,病人从此未再出血,终于成功痊愈出院。自此之后,潜心探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后外科出血和创面渗血的研究,获得目前国际上唯一的治疗方案(大剂量Vit C 联合大剂量乌司他丁),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长期以来,液体复苏策略是重症胰腺炎悬而未决的问题,而这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治疗措施。2006年开始,毛恩强教授开始了临床研究,在2009年首次发表了“重症急性胰腺炎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这也是该领域第一个较为完善的液体复苏策略。2012年,他参加了编写国际胰腺协会/美国胰腺协会联合制定的国际指南,且该液体复苏策略被该指南采纳应用。


尽管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获得显著疗效,但要进一步改善预后也遇到了瓶颈,2011年他率先提出和建立了“重症急性胰腺炎强化治疗方案(瑞金方案)”,获得显著成效。已在国内30余个省市和各种学术会议上进行宣讲推广,获得了国内同行的高度好评。


他带领的团队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2017瑞金医院急诊科被上海市选为对口援建贵州省的科室,同年由上海市卫计委和贵州省卫计委联合成立了“贵州省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中心”,他任名誉主任。显著提升了贵州省,甚至整个西南地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疗水平。


毛恩强教授从一名外科医生、外科ICU医生成为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他抓住机遇,规范和细化了在急救环节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近5年的存活率达到了96.7%。


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发表医学论著、论文1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的SCI文章40余篇。获得国家级、市级科研等科研课题15余项。


急救医学和重症医学发展到今天已获得显著成效。毛医生就我国急救医学与重症医学的发展模式有其独立的思考和认识。整体上两个学科仍有待于深入规划发展模式,加大融合力度,做到“有合有分”,以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急救医学的模式有其自身的特色、特点。急救医学可是“救”与“治”的基地,其模式与国际上存在较大差异。而重症医学的模式基本接轨国际模式,主要承担着院内的重大抢救,同时可以兼顾急诊范围内的部分病人。


1、首先院前急救阶段的模式、院内抢救模式以及院内救治模式均未完全统一。急危重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从理论上讲,应当同一组医生管理同一组病人,但是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无法采取这一模式。应采取分阶段管理和救治连续性统一的综合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使医疗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应,更加有利于病人的救治。首先院前急救应当有专业的救援队伍实施(上海模式),所有120急救医生由独立的管理机构负责培训与管理,这就是上海的急救中心模式,然而为了提高救治水平,除急救中心自身进行业务培训以外,120医生应当定期到急诊ICU进行轮岗培训。作为院内的急诊科不再承担院前的急救工作,将更多地精力用于院内危急重病人的救治。为了保证医疗的连续性,急救中心的实时信息数据应同步传输至急诊科的抢救室。


2、急诊危重病人的特点决定了EICU的工作性质。从院前到达急诊的病人有以下特点:(1)原发病诊断不清;(2)又急又重又危;(3)并发的基础疾病较多;(4)救治空间狭小;(5)既要解决诊断问题,又要维护好器官功能;(6)抢救室和EICU工作模式的转换是EICU医生的基本功。 抢救室工作模式是以维护基本生命体征为主责,而EICU是以器官功能的维护、保护和恢复为己任。


3、急诊科作为 院内“救”与“治”的基地,在管理模式中,抢救室医生和EICU医生应一体化管理。这既可保证业务的一体化水平,又可以锻炼急诊科医生的急救能力,从而保证学科特色。


4、专科ICU、重症医学科承担着院内急危重病人的救治任务。专科性质强、病种相对集中;病人的原发病诊断往往较为清晰,基本不存在诊断模糊的问题。主要集中精力维护、保护和恢复器官功能。


重症医学科与急诊科可以视为危重病急救一体化的医疗单元。两者之间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融合,年轻医生的轮岗制度;急救与重症技术培训的一致性;第三,临床与学术研究的融合。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融合,使我国危重病急救的整体医疗水平达到更高的水准。


责任编辑:许奉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