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善良 能力 情怀 癌痛科医生的标签 王昆

时间:2019-07-25 10:00:00来源:未知作者:张艳萍 宗俊琳 阅读: 150652

blob.png

俗话说,十癌九痛。

“大夫,只要您帮我们治好病,痛一点没关系,我们尽量忍着点。”

“治疗癌症做手术,哪有不痛的……别太娇气了!”

“大夫,我们尽量不用止痛片,怕他上瘾……”

“直到现在,还有患者或者家属这样说!”现任天津市肿瘤医院疼痛科主任的王昆教授,至今已做了20多年的癌痛诊疗工作,是我国较早关注癌痛的疼痛科医生。他接触过各种各样揪心、痛心的癌痛患者,面对过各种各样关于癌痛的错误理念和理解,尝试过各种各样解除癌痛的医学方法,也思考过各种各样由癌痛引发的人生感悟。

伴随着建国70年医疗领域的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注重生命质量的追求。作为全国难治性癌痛的医界大咖,基于对癌痛患者沉淀下来的深刻认识,王昆教授在镇痛药物的管理和应用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倡导和建立了天津市肿瘤医院的癌痛家庭治疗模式,强调心身双向治疗,让更多患者在家中获得了合理治疗。他还积极开展难治性癌痛诊治工作,尤其擅长骨性和神经性癌痛的治疗、晚期癌痛PCA(病人自控镇痛)治疗等。

近年来,作为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专业委员会难治性癌痛学组的组长,他在推动中国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年版)、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一直投入大量的科普时间。

他说,怎么才能活得好?不疼才能活得好!怎么还能活得长?活得好才能活得长!医生应该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阶段性癌痛治疗,让患者从容一些、安详一些。

寻找“癌痛”的希望之光

20世纪90年代,在时任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郝希山院士的引领下,当年还是一名年轻麻醉科医生的王昆开始关注癌症引起的疼痛问题。王昆一直忘不了那名肺癌患者,因为实在疼得受不了了,来到医院疼痛科,求医生帮他减轻点痛苦。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未过多久,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前跳楼自杀了。家属哭着诉说,患者一直觉得自己“生不如死”。

癌痛到底有多痛?从此,王昆的心头留下了一道裂缝,之后的日子,他一直在努力寻找着能够照进“癌痛”这道裂缝的希望之光。

首开癌痛患者居家治疗模式

那时,医院从最初以吗啡口服为主的癌痛治疗,走到了设立除痛门诊。渐渐地,王昆发现麻醉药物的镇痛必须配备相应的管理,包括药剂和药量。于是,大家决定直接去患者家中考察并指导用药。为此,1995年前后,医院为疼痛科配备了一辆救护车和若干名护士。王昆常常跟着这辆车走访患者家中,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癌痛患者在家治疗模式。对于部分患者药物治疗不满意或副作用不能耐受的情况,王昆给予部分癌性神经痛的患者以神经阻滞治疗和化学毁损治疗,使部分患者获得了较长时间的疼痛缓解。

也就是在这一段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另外一些晚期癌症患者的绝地困境。没有舒适的治疗方式,拖着一身不堪忍受的癌性疼痛残喘于世;没有充裕的治疗资金,几乎卖掉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来看病;没有温暖的相待,患者常常面对着“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支离破碎的生活。

“我们当时就苦思冥想,如何通过合理的治疗来减少患者的痛苦!即使疾病可能治不了了,至少,让患者活得好一点,活得长一点!”从此,这不折不扣地成为了王昆坚定的理想。

十年磨一剑

从癌痛治疗到癌痛专科

1995年,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肿瘤内科也参与到除痛门诊工作,形成了多学科癌痛治疗模式,其规范化的癌痛药物的管理和治疗走在了国内的前列,并且逐步开展了一系列的癌痛微创治疗技术。

2008年,医院正式建立了专业的癌痛治疗科,组成了癌痛诊疗的专业队伍,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癌痛专科。从起初的3名成员、4张病床,到现在的8名医生、15名护士、26张病床,王昆在现任院长王平的鼓励、支持下,根据患者的需求,不断更新着癌痛的治疗理念,逐步从药物治疗发展到多学科诊疗,从生理治疗延伸到心理治疗,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王昆总不忘提醒大家,到疼痛科的患者大多辗转过多家医院,经历过多次失败的治疗,此时,医护人员的一个微笑、一句嘘寒问暖,都能给他们带去温暖。

效益太低  阻碍癌痛专科发展步伐

5年前,一名甲状腺癌患者被家人推进了王昆的诊室。因为癌症骨转移引发了癌痛,患者根本无法正常行走。王昆看着手中的片子,发现骨损害非常严重,并伴有神经压迫。分析了患者的病史之后,王昆给出了治疗意见,综合药物、介入等多方式治疗。之后,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5年了!他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着……”这样的病例,给了王昆极大的成就感。

渐渐地,成功的病例越来越多,科室的口碑越来越响。

2005年,天津市肿瘤医院在天津市率先引进了射频热凝毁损系统用于肿瘤导致的神经痛治疗,目前已经开展了癌性神经病理性痛、骨转移痛、及癌性内脏痛痛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由于许多癌痛是骨转移的结果,王昆带领着科室还开展了经皮椎体成型技术、溶骨性破坏的射频消融治疗等技术,为许多癌痛患者解除了疼痛,改善了骨强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合以往的经验,他们还采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毁损治疗,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镇痛效果,主要治疗胰腺癌、胃癌、肝癌、肾癌导致的疼痛问题。对于盆腔肿瘤复发转移引起的盆腔及会阴疼痛,采用上腹下神经丛毁损、奇神经节毁损、腰交感神经毁损、阴神经毁损等方法治疗,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既有效地解除了患者的疼痛,同时也缓解了此类患者难以描述的不适,心神不宁的感受。

目前,在中国,这样的癌痛专科不超过10家。很多时候医院存在收费较低,而医护人员的付出的工作强度较高,医护人员常常不计报酬地去家中探访患者并给予诊疗。2017年,王昆推动出版了《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9年,又推动出版了《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引领国内外关于难治性癌痛领域的发展,进一步规范了这类疾病的治疗。由此,癌性爆发痛不仅有提法,而且有了明确的定义和规范的治法。

癌痛科医生不仅仅是挣钱谋生

“癌痛,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症状,而是必须要克服的疾病。”

“事实上,在肿瘤患者当中,有七成以上都有中等以上疼痛的症状,但是,却有六成以上的患者不愿意向医生告知疼痛的症状,甚至不愿意服用治疗疼痛的药物……”

“我们应该大胆地足量用药!疼痛控制得好,患者的生活质量才有保障,患者才有能力接受抗肿瘤治疗。特别希望患者和家属尊重医生的处方,遵照医嘱使用药物。在使用当中若出现问题,应及时沟通,以期药物既能止痛,又是合理的给药剂量。”

“一名肿瘤患者,出现异常性疼痛的时候,千万别往好处想。赶紧来肿瘤科检查是否发生转移,以免耽误了治疗时机。”

这些年来,王昆一直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癌痛诊疗的科普宣讲工作。他说,做一名合格的癌痛科医生,必须要有这三个特点,否则做不好——善良的心灵,癌痛专科的技术能力,关爱患者的情怀。如果只是将其作为一份挣钱谋生的工作,很难做得好。

立足眼下,展望未来,除了建立癌痛诊疗专业队伍之外,王昆一直在推进打造多学科诊疗平台和垂直传递基层的项目,希望更多的基层医生具备癌痛诊疗的基本能力,为基层患者解除癌痛的折磨。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