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一院专家开展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收良效
年近八旬的孙大妈,患有左侧三叉神经痛长达20年之久,每次发作都痛不欲生。老人10年前接受了“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终于摆脱了疼痛的折磨,但手术5年后旧病再度爆发,让她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今年12月中下旬,老人住进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四病房,接诊医生谢春成副教授在询问病史时发现,孙大妈既往伴有糖尿病40年,高血压30年,且控制不佳;同时还有一定程度的冠心病。鉴于老人身体一般状况较差,且坚决拒绝二次开颅手术,谢春成决定为她施行“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术中,微球囊被顺利穿刺至卵圆孔,成功地压迫住三叉神经半月结,两分钟后撤出球囊,仅仅半小时就结束了手术。两天后,老人左侧面部疼痛完全消失,顺利出院回家了。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
谢春成医生介绍说,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之一,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常被百姓称为“天下第一痛”。本病国内统计的发病率为52.2/10万,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水涨船高”。统计数字显示,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此病的特点是:因三叉神经根部有一血管受压引起,致使病情呈现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的特点,连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酿成阵发性剧痛“风暴”。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呈周期性发作,而发作间歇期与正常人无异。
当前,临床针对三叉神经痛这一顽症主要有内科用药和外科手术,前者大多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但难以解除血管卡压,治标不治本;后者包括微血管减压术、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以及伽马刀摧毁病灶等手段。这其中,微血管减压术被公认为效果肯定、唯一针对病因的手术方式,但对年龄偏大、难于耐受手术的病人,具有一定风险。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毁损办法不适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痛,易引发角膜炎而致失明。伽马刀治疗后复发率高,开展进程并不理想。而与这些技术相比,尽管微球囊压迫术有术后感觉麻木、咀嚼肌略显无力等并发症的可能,但依然是微血管减压术的重要补充,相较于其他外科方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微球囊压迫术更有临床优势
在神经外科四病房主任林志国教授的指导和支持下,谢春成副主任医师勇于探索实践,在临床中同时大力实施上述两种经典术式,通过观察比较、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以适应不同的三叉神经痛人群,迄今已成功完成了数例手术。这其中,微球囊压迫术是经过病人患侧口角穿刺入路,在X线引导下,经卵圆孔将一个微球囊导管精准置入三叉神经节附近,然后充盈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节1.5-3分钟,达到阻滞疼痛的目的。球囊的形态决定了手术疗效,“梨形”(也可以是保龄球形、乒乓拍形)则是手术效果好的重要标志。正是借助这个小小的“梨”状球囊,被视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因此而“缴械投诚”。
谢春成医生的体会是,相对于射频热凝术,微球囊压迫术仅针对三叉神经节,可最大程度地降低术后眼部并发症的概率;而比起显微血管减压术,病人无需开颅,操作技术更为简单,耐受性良好,在全麻下接受整个手术,切口只在2毫米以内,整个过程几乎没有疼痛和不适感,操作时间平均半小时左右,术后疼痛立即缓解率高达95%以上,当天就能下床活动。从并发症、舒适度、恢复速度、住院天数和手术疗效等指标考察,与微血管减压术相差无几。为确保微球囊压迫术的顺利开展,谢春成还在术前完善颅骨三维CT检查,采用新一代造影剂更精确清晰地显影,同时借助定制球囊穿刺针,有效地减轻了穿刺阻力。他还利用ROSA机器人精确定位穿刺点与穿刺深度,减少了操作误差及失误,避免了副损伤。除了典型的三叉神经痛,谢医生还计划将此项微创技术应用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包括多发硬化、CPA肿瘤、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等病种的治疗中。
避免中招,日常防护很重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谢春成医生指出:眼下正值漫长严酷的寒冬,由于家庭居室及商场、菜市场、餐厅、影剧院等地方的环境相对密闭,空气不易流通,致使病毒和细菌十分活跃,容易因感染而对神经和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最终引燃三叉神经痛的“导火索”。所以,本病患者要讲究卫生,防止出现口腔、鼻腔及颜面部受到细菌和病毒的“偷袭”。在一日三餐中,要多吃些有营养且清淡的果蔬,少吃坚硬、油炸、刺激性、海产品及热性的食物;同时不要吸烟或饮酒,这是因为烟酒能使血管扩张,压迫神经根部而诱发剧烈疼痛。还要注意动作轻慢柔和,防止一切触动疼痛的因素,如洗脸、刷牙时,有可能按下“扳机点”,而使疼痛悍然来袭。
最后,谢春成副主任医师还建议说,罹患三叉神经痛的人,日常生活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不可过度劳累。要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冲动、生气或抑郁寡欢。同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诊治。要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每天以慢跑15分钟为宜,对祛病延年、康复保健大有好处。此外,在冬天外出时,要适时增加衣物,戴上帽子和口罩,避免冷风直接刺激头面部,不给三叉神经痛以可乘之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科学减脂增肌:破解慢性病防控的“代谢密码”
2025-05-12 -
new兰大二院隆重庆祝2025年国际护士节,共促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5-09 -
new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举办“心灯永驻·温暖续航”护士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2025-05-08 -
new退休不褪色 薪火永相传——记绵竹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病区返聘专家张天锐
2025-05-07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