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一院专家成功揭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栓形成机制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分院苏颖、王峰专家团队及美国哈佛大学史家岚教授合作完成的一项课题,首次证实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和微粒的释放,可引起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液中促凝血活性增加,激活凝血机制,促使血栓形成,最终导致眼底血管病。这一学术成果前不久被国际著名专业期刊《氧化医学和细胞寿命》收录并正式发表。苏颖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王峰教授为通讯作者。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比较常见的眼底血管病,其临床特征为:视网膜血液瘀滞、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出血和水肿,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目前已证实全世界受视网膜静脉阻塞影响的病人,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可表现为突发的、无痛性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遮挡;也有少数病人视力轻度下降,随着病情发展,视物逐步模糊,直至完全失明。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过程中,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包括黄斑囊样水肿、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在以上并发症中,以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最为常见。迄今为止,视网膜静脉阻塞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病“谜团”始终未被解开。
针对这一难题,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下,苏颖、王峰团队和哈佛大学史家岚教授联手攻关,他们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磷脂酰丝氨酸阳性细胞、乳粘附素测量磷脂酰丝氨酸和相关抗体的细胞特异性微粒,采用凝血时间、纯化凝血复合物测定法及血纤蛋白产生测定法,深入探讨了促凝血活性。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在视网膜静脉阻塞中,来自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微粒增多,并且磷脂酰丝氨酸的暴露显著增大。实验结果还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的循环微粒大多来自血小板,约占所有微粒的 60-70%,其次是红细胞和白细胞。视网膜静脉阻塞磷脂酰丝氨酸的外翻、内皮细胞和微粒所致的凝血时间缩短,同时纤维蛋白酶原和凝血酶的形成明显上调。此外,乳黏附素可将磷脂酰丝氨酸和凝血因子之间的结合率抑制在70%左右,然后发挥抗凝作用。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循环微粒和源自不同细胞外翻的磷脂酰丝氨酸的存在,加大了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促凝血活性的概率,使视网膜静脉阻塞高凝状态的“奥秘”得到了合理解释。《氧化医学和细胞寿命》审稿人评价指出,“本论文有诸多创新之处,为今后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兰大一院临床营养科举办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多学科联合义诊活动
2025-05-21 -
new兰大一院牵头开展甘肃省高血压排查起底及科普培训工作
2025-05-21 -
new兰大二院核磁共振科团队赴美国参加2025年国际医学磁共振年会(ISMRM)
2025-05-20 -
new兰大二院成功开展院内首例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滞术(EUS-CPN)——为晚期胰腺癌患者开启精准镇痛新篇章
2025-05-20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