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我们与国内外从事老年医学临床、科研及教学的著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和展示中医药老年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建设的方向,必将为世界及我国老年医学发展和平台搭建、临床诊疗能力的提升和科研水平的创新提供新的契机。”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中联)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上,专委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李浩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说。
“西苑医院历来重视学术传承和学科建设,老年医学学科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陈可冀院士主持建设,成立了国内中医药领域第一个老年医学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包括‘清宫医药档案研究’在内的老年医学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党委书记刘婕教授介绍了西苑医院在老年医学上所做的工作,并肯定了老年医学专委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她指出,在周文泉教授和李浩教授的带领下,经过近10年的发展,老年医学专委会为国内外广大老年医学学者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推进了老年健康事业的进步,也为西苑医院的老年医学学科发展引入了国际先进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世界中联主席马建中指出,在“十九大”报告中, 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他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速,老年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摆在广大医疗科研工作者面前非常严峻的问题。他强调,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沉淀,中医药学在老年人群的养生、保健、康复和疾病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简便廉效等特色和优势的老年疾病防治手段。他认为,中医药在老年社会中大有可为,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优势互补,中医老年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也越来越得到国际老年医学领域的广泛认可。
另外,马建中副局长对于专委会以后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他强调,作为国际组织,应积极发展海外会员,与此同时,致力于老年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并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多学科合作,形成更多的学术成果,服务于广大老年人群,真正做到“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这一祖国瑰宝。
学术论坛·策略篇
关注老龄化 基于中医学理念防治老年疾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科 李浩
中国所面临的老龄问题挑战极为严峻,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超过2亿,如此庞大的数字,为中医老年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良好的契机。
发挥“治未病”理念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老年医学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理念,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
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在老年前期、即生理性退化出现之前,及早开始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根据其偏颇进行中医调理,尽量延缓生理性退化的出现或减轻其将来退化的程度;
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当机体开始出现生理性退化,已经表现出一些临床症状的时候,要尽早的开始辨证施治,尽量避免其向疾病的转变;
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当老年人已经出现病理改变的时候,要积极地进行中医治疗,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深入,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
重视中医“整体观念”
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现象非常普遍,患有2种以上疾病的占85%,3种以上的占50%,如临床常见的老年人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肺病等。
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是机体正气与病邪相互作用、失去平衡的结果,“辨证论治”正是这一整体观念的体现,成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原则,根据人体某一阶段体现出来的“证”而进行施治,可以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由于老年疾病的复杂性,中医老年医学更多的提倡“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尽可能地减少老年人服药的种类及数量,进而维持老年人机体的平衡状态。
强调“心身同治”
老年人在身体机能下降的同时,常同时出现心理上的变化,如很多老年人会感到孤独、不安、悲观、压抑、沮丧、烦躁、恐惧……这些不良情绪日积月累,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躁狂、精神障碍等,进一步加重身体疾患,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痛苦。因此,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中医很早就开始关注人的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关系,如“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皆摇”“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古人认为“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一贯主张心身应同治”。
因此,中医老年医学应强调“心身同治”理论,在治疗老年人身体疾病的同时,应加强老年人心理疾患的疏导与宣泄,必要时可辅以“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中药治疗,使老年人获得身心的双重健康,愉快的度过晚年生活。
他山之石:日本养老事业经验分享
▲日本传统医学名誉会长 袁世华
中国老龄化率已达10.8%,日本高达26.6%,位居世界第一。现在仅100岁以上的高龄者已近7万人。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用24年。而中国预计2025年,只用23年即可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日本老龄化开始早,进展快,在老人福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很值得中国借鉴。
★紧迫感和前瞻性思考。日本人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国家的前途,甚至国家的存亡,都与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密切相关,故特意在政府大臣中设立少子化相(部长),主管增加人口。和计生委的任务刚好相反。
★健全的介护保险制度。介护保险金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负担50%。国民从40岁开始缴纳介护保险费也负担50%。有介护保险,75岁后即可交很少的费用,享受各种介护服务。
★种类繁多的介护服务可供选择。如访问介护Home helpservice,访问入浴,访问康复,通院介护,Day service,身体介护,生活援助,老人HOME等。
★UNIT型养老设施。全部住单间,个人隐私得到确保,以10人为一单元,在家庭气氛中生活和接受各种介护。因人而异细化介护内容。既有隐私空间,又有共同空间,有利交流,减少精神压力。
★更紧密的医养结合方式。优良的医疗设备,先进的介护器材,优雅的疗养环境,到处都可享受的微笑服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高危膀胱癌患者联合治疗方案有新突破
-
04-262025
晚期黑色素瘤一线免疫疗法有新方案
-
04-252025
晚期肾癌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有新方案,推动临床治疗格局变革
-
new“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主题推进活动在京举行
体重管理工作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25-04-23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