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国家H型高血压重点防控项目落户哈医大一院

时间:2017-06-14 16:38:53来源:未知作者:衣晓峰 生利健 阅读: 97911

         H型高血压是一种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已有多项国内外研究证实,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上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在高血压患者当中重视筛查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已被纳入欧美卒中防治指南和最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上述“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项目,是基于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H型高血压队列人群进行脑卒中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整合临床数据及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信息,寻找H型高血压首发脑卒中分子分型的生物标志物,建立我国H型高血压患者首发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用于精准预测及指导临床对H型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在项目启动会和协作发布会上,国家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精准防控项目首席科学家霍勇教授应邀到会,对此项国家“十三五”项目的背景和设计进行了介绍及阐述;北大附属一院王伟博士对项目实施与流程做出详细的说明;哈医大一院心内科八病房赵玉娟教授全面解读了《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专家指出,脑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控制好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尿酸、高胆固醇、高血糖等致病因素,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80%以上的人会减少罹患脑卒中的风险。精确找到适合中国人群防控脑卒中的办法已势在必行,国家“十二五”、“十三五”《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精准防控研究》项目持续实施的意义就在于此。

    据哈医大一院心血管医院院长田野教授介绍,黑龙江地处我国北疆,冬季漫长,气候寒冷,高血压发病人数始终居高不下;历经56年的6次高血压普查结果显示,到2015年,全省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3.88%,远高于25.2%的全国平均水平。而全省脑卒中发病与之呈正相关,患病率也已高达5.07%。全省脑卒中病人超过了100万,每年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在这种严峻的现状下,每位高血压患者都要坚持测量血压,特别要做好“H型高血压”的鉴别,一旦证实,就有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调整用药,有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治疗。

    按国家项目要求,哈医大一院心内科拟在省内部分地区建立H型高血压观察研究队列,观察研究3年。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课题组将对自愿参加规范治疗的H型高血压患者,每年总体给予6个月的“依叶片”补贴治疗。对于服用“依叶片”降压不达标的患者,项目课题组还将对其给予“氨氯地平、氢氯噻嗪”进行补贴治疗,直至降压达标。

    本项目负责人、黑龙江省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主任委员、哈医大一院心血管医院副院长尹新华教授指出,目前,“H型高血压”的问题已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科技部、国家卫计委、国家药监局、中科院、工程院等11部委专门将控制H型高血压预防脑卒中临床研究列为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并在“十三五”期间纳入“精准医学”研究项目。尹新华教授强调,在此利好政策下,医务界应加大高血压尤其是“H型高血压”的存在、危害及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生诊疗技术,增强百姓防病意识。同时各级疾病防控部门可按国家慢病管理办法,在所辖市、县、乡(社区)建立以控制“H型高血压”、预防脑中风为核心的三级防治网络(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点),切实把“H型高血压”纳入慢病管理,逐步把不断上升的脑卒中发病率降下来。

 

延伸阅读:《H 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近期发布的《H 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指出,我国约四分之三的高血压患者为 H 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推荐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高血压患者服用含 0.8 mg 叶酸的固定复方制剂降压药物,不能达标时可联合使用其他种类降压药物。

    在 2016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就《H 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精彩解读。

    孙教授提到,医学领域的热点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经验医学发展到循证医学,再到转化医学,这个演变过程见证了中国高血压事业的发展。数十年前我们主要依靠经验医学进行诊治,但在循证医学出现之后,我们更关注证据,更关注临床相关问题。

    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可知,随血压上升,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升,反之则反,两者呈线性关系。在 RCT 研究的某些特殊情况中,随着血压上升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上升。而随着血压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心血管事件的上升。同样,当关注不同终点时,研究结局亦不同。当以卒中事件为终点时,血压降低则证据更佳;当以心肌梗死为终点时,血压降低至一定程度时也可出现心血管事件。需要明确的是,当解决的临床问题不同时,其目标血压也应有所区别。

H 型高血压的防治理念

    中国和美国的脑卒中发生率迥异,美国的脑卒中发生率直线下降,而中国虽经努力却还是呈升高趋势。另有数据表明,我国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的发生率均低于美国,因此这些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无法解释我国卒中高发的现状。经对比观察发现,我国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 MTHFR C677TTT 基因型突变率均高于美国。确实,如果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存,那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大大升高,而当高血压与高胆固醇或吸烟等因素共存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不升高,这是值得关注的。我们还观察到,中国平均血浆叶酸水平明显低于美国,北方低于南方。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卒中发生率比单纯的高血压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要高十几倍。调研发现,2007 年六省市的 Hcy ≥ 10 μmol/L 约占 75%,在纳入 20000 余人的 CSPPT 研究中约占 80.3%。因此,H 型高血压是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一个特点。H 型高血压防治理念的提出,为高血压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可能,有利于积极干预和治疗以防治脑卒中。

H 型高血压的原因

    在近期发布的《H 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提出,我国约四分之三的高血压患者为 H 型高血压(即高血压患者中的血同型半胱氨酸 ≥ 10 μmol/L),这与以下原因有关:叶酸摄入不足或叶酸吸收、消化、分布、储存和代谢障碍;我国高血压人群中 MTHFR C677T 基因发生突变率高而导致叶酸水平较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我国环境(叶酸补充)和遗传综合。这是我国 Hcy 高于其它欧美国家及导致我国脑卒中增加的原因之一。

    高血压+Hcy 增高(H 型高血压)是我国独特类型的高血压,导致极高的卒中风险,也是现阶段我国要管理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治疗策略

    H型高血压患者应进行生活方式的一般干预,并推荐尽可能多地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肝、绿叶蔬菜、豆类、柑橘类水果、谷类等。但正常饮食摄入很难获取每日需要量的叶酸。指南推荐有/无心脑血管病的Hcy增高的高血压患者推荐服用含有0.8 mg叶酸的固定复方制剂降压药物,不能达标时可联合使用其他种类降压药物。目前市场有5mg剂量的叶酸片,而之所以选择0.8mg剂量的原因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降低Hcy,而采用低量或高量均可有疗效或安全方面的问题。固定复方制剂比临时联合用药有更好的降压及降Hcy作用。对于Hcy特别高的人群,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基因型检测,以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总结

    (1)H型高血压是基于中国高血压特点而提出。Hcy的增高在中国有遗传背景、环境背景,当高血压与Hcy并存,脑卒中的发生率数倍增高。《H 型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2)我们已经在中国RCT累积中做出了贡献,但还需不断努力,将 RCT进入转换医学阶段,而专家共识是推动进程的重要手段。

 

背景知识介绍:

一、什么是H型高血压?

高血压合并有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医学上称之为“H型高血压”。高血压能导致脑中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也能引发脑中风,二者相遇如同火上浇油,使脑中风发生危险增加11.7倍。研究表明,我国北方高血压人群当中80%是“H型”。

二、国人脑中风现状?

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12秒就会发生一例脑中风;每17秒就会导致一例脑中风致残者;每21秒就会有一例脑中风患者死亡;中风发生率在我国正以每年8.7%的惊人速度增长。最易引起中风的高血压——H型高血压已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证实:高血压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H型高血压)所致脑卒中的风险,约是正常人的28倍。

三、防范中风要啥要领?

专家告诫,预防中风从日常生活做起,尤其在清晨时刻要警惕。

清晨,人体的血压开始逐渐上升,血液粘度增高,易发生中风,6点到10点期间,是中风的高危时刻,睡醒后应在床上多坐半分钟。气温骤降要注意气温下降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会升高,容易诱发脑中风,须注意增添衣服。同时注意排便不要太用力,还要避免情绪激动,因为争吵或情绪波动会引起血压突然升高,而引发中风。

 

责任编辑:衣晓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