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在美国做住院医:魔鬼式训练

时间:2017-07-04 16:35:24来源:未知作者:黄鹂 阅读: 158128

前言: 黄鹂博士毕业于上海交大医学院,现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医学院内科第二年的住院医生。  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中,她挤时间将自己做住院医期间的一些感受体会写下来。 继“医者父母心”,“生死之外无大事”之后,现推出第三篇“魔鬼式训练”。

——邓乔健

记得我刚到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做基础医学研究的时候,隔壁宿舍住着一个住院医,每天早上四点准时听到他起来洗漱吃饭出门。当时感到自己能一觉睡到天亮真幸福,没成想若干年后也轮到自己饱受住院医生涯的煎熬了,一年中好几个月见不到太阳,披星戴月上下班是常态。

美国住院医一般要每周工作六天,80到100小时。 就是说一天最多工作到16-17小时, 只剩7小时自己的时间。 1984年某住院医连轴工作36小时后无法作出正确的临床决定,导致某年轻病患死亡。 由此纽约州在1989年起开始禁止住院医连续工作24小时,一周工作不得超过80小时。这个以病患名命名的法律“Libby Zion Law”想想其实挺让人心酸的,世界上还有什么工种可以经常性,连续工作24小时呢?! 普遍认为生活优渥人权至上的美国居然有这样的血汗工厂,有这样的“包身工”?!住院医居然成为必须用法律来保护的弱势人群?!对!这就是住院医的生活!为什么要这么“非人性地折磨”住院医? 公认的说法是通过参与连续的病患医疗活动给住院医足够强度的培训。我的理解就是在挑战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的情况下培养医生用直觉作出正确的临床判断和处理!

只有做过住院医的人才知道人的生理原来是没极限的。 住院医可以十几个小时不吃饭,忘了上厕所; 护士在唤,拷机在响,上级医生在吼,病人不行了要抢救。。。哪件事不比你的生理需要重要? 当你有能力意识到自己也是人,也有生理需求并予以关照时,住院医生涯已经过了大半年了。

可是在大多数住院医心里这些生理的疲惫和长时间缺觉却不是最大的考验甚至算不上是考验。  住院医生涯中,每时每刻的心理压力和上级医生的评议才是摧垮人的酷刑。 记得第一次夜班结束第二天一早我汇报病史,一进会议室,各组主治医,高年资住院,同级实习生到医学生坐了满满一屋子。 我紧张地不行,再加上忙一晚上脑子也木了,面对主治医接二连三的问题,我结巴到说不出话,赤红着脸硬挺着不让自己哭出来结束了尴尬无比的汇报,之后还要像没事人一样照常工作忙碌。像这样的经历每个住院医没有过呢?被主治骂哭或者嘲弄固然难受,最担心的是如果做不好而得到“不合格”的评语,那无疑是住院医的命门死穴。

住院医是医学求学生涯攻坚的阶段。 美国医学院招生竞争激烈,学制长,学费高,大多数住院医背着不少的贷款,好不容易万里长征快到陕北了,谁愿意前功尽弃倒在黎明之前呢? 美国住院医一般历时三年,第一年是实习医生(intern), 第二,三年叫住院医生(resident)。 顾名思义第一年是考察期,就是放在显微镜下挑剔的,也是最有可能被踢出去的。  能成功完成第一年,第二,三年就相对平稳一些了。除了被踢,住院医中还有自杀嗑药和精神病患的问题。 全美范围内每年总能听说几个自杀或者患上精神病的。听我们医院经历了十届住院医的秘书说,她知道的被明确诊断送入精神病院的住院医就有3个。 据一家权威杂志发表的调查显示,70%的住院医符合劳累过度(burnout)的标准, 51%的住院医有过抑郁。 但这些都不能撼动历史悠久,以病人至上的美国住院医培养制度。 而事实证明这个系统确实可以行之有效地培养出合格的医生, 从个体角度来说, 经过这严格筛选和泪与汗的历练生存下来的,一般都能独当一面地诊治病人,这也是美国医生同质性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意愿就有通路)。从魔鬼式住院医训练过程中生存下来,最根本的就是态度! 吃苦耐劳,诚实肯干,远比有多好的知识和多高的技能重要。 不迟到不早退,回每一个拷机和电话,认真完成上级医生交给的每项任务,看似简单,一板一眼做三年,那可不容易。其次就是交流沟通的愿望和能力。 跟病人,跟病人家属,跟同行,跟主治医,跟秘书和管理人员都要积极沟通,特别是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比如,主治医生对你不满意时,就要主动沟通,表明态度然后拿出行动积极改进,这样一般都会得到良好的反馈。记得一个美国医学院毕业的实习医在第一个病房轮转时让主治很不满意,他非常懊丧加焦虑,来找我诉苦。 我鼓励他找我们的项目主管沟通一下,他举棋不定,怕主动提出会有不好的影响。 在我一再鼓励下,他终于找主管诚恳地面谈了一次得到了切实的建议和帮助。看来,羞于交流不但是中国医学院校毕业生的问题,美国医学生也一样要面对。

对我来说,美国住院医魔鬼式训练还在进行时。  两年来,我经历过两个住院医项目,一个纽约一个加州,虽然有着不同的规模和风格,但对住院医生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回头再看,往往学得最多的是在感觉最艰难的那个科室轮转。会常常听到这两句话—learn from mistakes (从错误中学习)! It’s a learning process (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潜台词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允许犯错犯傻的。 虽然我即将跨入第三年,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我会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提高业务,争取胜利完成人生这一艰苦却有意义的旅程。而所有的辛苦和磨炼都最终会让我得心应手地实践仁心仁术,做一名合格的好医生。

作者:黄鹂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医学院内科第二年住院医生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