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能不能种“新牙”?口腔修复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在口腔门诊,大家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年迈的父母在孝顺的儿女陪伴下来修复科就诊,在确定最终镶牙方案之时,子女往往都乐于掏出荷包为老人选择种植牙项目,一是觉得越贵的假牙越是有品质,越有含金量;二是种植牙坚固牢靠,不像活动义齿每天戴上去和摘下来,十分麻烦;而且种植牙经久耐用,一劳永逸。若是医生认为患者并不适合种植牙修复,难免让老人儿女大失所望。
事实上,医疗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决不能套用其他商品的消费思路或根据流行趋势而定。当代口腔医学会东北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口腔专委会黑龙江省分会理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修复科硕士生导师冯剑桥教授始终坚持认为,同其他医疗技术一样,牙科诊疗对每个人来说,都要讲究精细化、个性化、人性化,不能千篇一律,众口一“齿”。而每种镶牙方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不同,往往需要医患间深入交流与探讨,最终拿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修复方案。
冯教授指出,现阶段,临床种植牙不失为一种选项,但要因人而异,视全口咬合平衡和全身健康状况来定。具体来说,以下几个镶牙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需要读者朋友了解和掌握。
仅靠拍张X线片,就能决定种牙吗?
冯剑桥教授介绍说,有种牙诉求的老人,一定要经过三维口腔CT等全面影像学检查的初步筛选,还要有一系列的全身性生化检验,给出全身实际状态并结合具体缺牙情况做出大致的综合评估。当前的影像学检测和手术手段不断优化,包括种植手术机器人、数字动态导航、导板导航等新技术迭代发展,正在不断缩短诊断、手术进程,种植的精度和成功率大大提升,但治疗前的沟通、系列检查、综合诊断、周密设计依然必不可少。
单凭患者个人诉求和局部、简单的拍X光片,就决定马上可以种牙,不管手术简单与否,对患者而言,过于草率。
血糖过高的人,种牙会有什么风险呢?
冯教授解释,种植牙的材料几乎都是纯钛类的金属植入物,就像木板上拧螺丝钉一样固定到骨组织内,经过3个月以上的生长周期,与周围的骨组织形成坚固的整体,实现完美的骨结合,用以支撑上部假牙冠,确保各种结构联合承受各种咀嚼力,进而恢复一部分咬合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若是血糖过高,非常不利于种牙手术的开展。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干扰种植体和骨骼的愈合,且容易在手术区产生局部乃至全身感染。唯有在血糖调控平稳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安全。与此同时,在种植牙术后也需严格控制血糖,使其保持稳定,这样种植牙的成功率才会比较高。
全口牙磨耗严重,适合全口种牙吗?
老年人磨耗严重的牙根残冠,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颌垂直距离降低或者颌骨关节疾病等,需要经过中间层次的医治,最后才能完成咬合重建。冯教授指出,虽然人的适应性非常强,但牙齿的磨损是积年累月形成的,如果通过类似“一次性”镶牙使咬合关系瞬间得以恢复,患者短时间内是不易适应。这类牙齿不断磨耗而变短的修复,是要循序渐进的分步骤进行。
同时,如果残根无法保留,必须全部拔出,无论何种修复方案,还要根据剩余骨量,结合修复需要和平衡的咬合原理,进行手术修整等预先处理。做足了这些功课,才能为下一步局部或全口牙的种植牙奠定坚实基础。
种植牙能否完全代替活动的假牙?
很多老年人戴的大多数假牙,目前还属于传统的活动假牙。有时感觉稳定性较差、容易松动。冯教授解释,属于横向设计的活动假牙,主要依靠黏膜和骨支撑恢复部分咬合,而牙槽骨的逐渐萎缩则容易破坏假牙的根基,致使固位和稳定性失去依托,动摇了义齿的“立场”。除了患者自身固有条件及年龄增长等原因,假牙不适的症结还包括技术设计缺陷、制作精度差以及修复材料选择是否适宜等。
与之相比,种植牙属于垂直性设计,旨在利用原有剩余的骨组织发挥咬合力,全身健康或局部骨组织的条件如能满足种植修复要求的老年人,均可以接受种植义齿。实践经验表明,种牙后的稳定性和舒适性确实要好于活动假牙。
尽管种植牙坚固耐用,且能防止牙槽骨萎缩,但种牙的并发症也可能导致骨组织的快速吸收,继而造成种植体脱落,因此种牙需要缜密的种植前设计、精准的术中操作及细致到位的术后维护。
如果保护良好,种植牙可用多少年?
冯剑桥教授介绍说,种植牙技术传入到国内大概有20多年,根据国外的统计,最早的种植体使用年限已达到了30-40年。国内目前研制和开发的种植体突飞猛进,效果与国际产品相比差距逐渐缩小,总体来说,种植牙在我国已有20年以上的成功病例。
冯教授强调指出,即使是人们自己的天然牙,若是不注重口腔卫生环境,也会诱发龋病、牙髓炎、根尖炎、牙周炎等疾病,致使牙齿松动、脱落,甚至提前“离岗”。同理,种植牙虽然是金属的,但其被植入牙槽骨中,同样避不开口腔中的复杂环境,各种不良因素的持续侵袭,必将使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发炎、退缩,从而逐步裸露出种植体,让种植牙毁于一旦。
这就提示,不能因种植了“新牙”就一劳永逸,需要精心的的自我维护,包括定期看牙医,像保养汽车一样,对种植牙予以“养护”,让种植牙陪伴我们走的更远。
老龄时代,需要有“第三幅牙齿”加持!
冯剑桥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银发浪潮”的时代,随着人们生命的延长,许多健康问题也纷至沓来,比如因衰老而发生的缺牙,不仅严重干扰正常进食,同时由于咬合功能的缺失,其颜面外观也将会受影响,如嘴唇、腮帮塌陷,偏侧面容变形,继而演进为发音、思维、心理、生活习惯等一系列变化,全身相关的器官和功能也不断受牵连,进一步加速了生理机能衰退。
当前,在所有牙齿修复方式中,种植牙的效果始终是最理想的,其应用时间之久,咀嚼功能之好,使其获得了“人类第三幅牙齿”的美誉。冯教授说,种植牙发展到今天,早已突破了年龄的限制,只要身体和口腔状况符合种植条件,不管是18岁青少年,还是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以栽植满意的“新牙”。
冯剑桥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专家,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A级讲师。
在黑龙江省率先开展烤瓷修复技术,在数字一体化修复领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粘接、BPS 吸附、3D激光熔铸、PEEK义齿等高新材料与技术,在口腔综合诊断设计、CAD/CAM个性化美学功能修复、全口咬合重建等领域经验丰富,擅长将现代医学思想、数字口腔、中西方哲学理念整合于诊疗全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退休不褪色 薪火永相传——记绵竹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病区返聘专家张天锐
2025-05-07 -
new党旗引领聚民心 健康春风暖万家-- 犍为县人民医院;千名医护下基层 绘就民生健康新画卷
2025-05-07 -
new兰大二院骨科完成院内首例创伤性反式肩关节置换手术
2025-05-07 -
new兰大二院信息中心获全国大赛一等奖
2025-05-07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