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女孩性早熟,让家长困扰的“乳头内陷”到底是什么?

时间:2023-02-16 11:38:40来源:北大医院少儿妇科作者:杜茜 阅读: 248501

自从北大医院少儿妇科开诊以来,许多有知识的家长经常带着小朋友来咨询生长发育的问题,特别是性早熟、乳房初现或者小阴唇非对称性生长等等。在给这些小患者诊治的过程中,“乳头内陷”除了被家长反复提及,也引起了我们学组的关注,这样一个常见的临床现象,到底应该怎样恰当解读和处理,下面我们就从如下几方面予以分享,希望能给各位有此病症的朋友和家长提供帮助。


 什么是“乳头内陷”?


正常成年女性乳头突出于乳晕平面,大小约10~15mm。乳头内陷是指乳头凹陷于乳晕之中,轻者乳头失去凸起,部分乳头凹陷于乳晕之中;重者乳头外观缺失,完全陷于乳晕平面之下,局部呈现火山口样畸形。


乳头内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乳头内陷大多为先天性畸形。后天性乳头内陷是由于病理性原因导致的乳腺内组织牵拉所致,常见原因主要有乳腺恶性肿瘤、乳腺炎、巨乳症以及乳腺相关手术的术后瘢痕等。


先天性乳头内陷主要是乳头下中胚层发育障碍,乳腺导管本身发育不良,未能导管化,形成短缩的条索,表现为乳腺管及其周围的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短缩,乳头和乳晕的平滑肌发育不良,乳头下支撑组织缺乏,致使乳头外凸不明显或乳头内陷。 其中,乳腺管短缩和组织纤维化挛缩是引起重度乳头内陷的主要原因。


医学上,乳头内陷如何分级?


根据乳头内陷的程度,现代医学将之分为三级:


Ⅰ级(轻度):乳头部分内陷,可以被轻易挤出,且正常凸出,乳头下组织纤维化程度很轻;


Ⅱ级(中度):乳头全部凹陷,可以被挤出,凸出部分较正常小,且乳头下组织纤维化程度较重;


Ⅲ级(重度):乳头完全凹陷,无法挤出,且乳头下组织纤维化程度严重。


乳头内陷如何治疗?


这可能是患者和家长朋友们最最关注的焦点问题。包括我们周围的同事,听说我们要做乳头内陷的科普,都赶着过来询问:“我家女儿也有乳头内陷,怎么办、怎么办?”… 不要着急,请您耐心向后翻看!


针对 I 级乳头内陷,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自行反复牵拉或使用负压吸引。原理主要是在乳头-乳晕复体上形成梯度/持续的吸力,以拉长乳头并维持乳头的拉长。


1.自行反复牵拉的方法:检查者用一只手中指与食指轻夹乳头,然后沿乳晕周缘向下按压乳房,在按压的同时,用另一只手向外牵拉乳头,反复做 20~30 次,每日早晚各 1 次。


2.负压吸引治疗:用乳头内陷矫正器,长时间负压吸引乳头,每天佩戴 2~3 次,每次15~20min,持续使用 3~6 个月。


对于症状较轻的乳头内陷患者,大多能得到较好的矫正效果。尤其对年轻乳头内陷女性意义重大,在备孕期间及时矫正乳头内陷,可以为健康哺乳奠定基础。


对于症状较重的Ⅱ/Ⅲ级乳头内陷患者,保守治疗的复发风险很高,大多需要手术治疗。目前认为理想的乳头内陷手术应具备以下特点:操作简单、不改变乳头形态、乳头血运正常、感觉功能正常、切口瘢痕不明显、保留哺乳功能等。因此,考虑到这些特点与要求,目前矫正手术的基本原则是松解牵拉乳头内陷组织和乳头基底支持组织重建,包括游离自体组织移植中央法填充、乳头乳晕局部组织中央法填充、乳头乳晕局部组织周围法填充以及生物型人工材料填充等。


 影响乳头内陷病情进展的因素有哪些?


1.局部卫生:乳头内陷往往是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乳腺导管不通畅和乳头局部皮肤凹陷引起反复感染,不断加重儿导致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出现瘢痕挛缩,造成乳头进一步的内陷。因此,乳头内陷应注意保持凹陷乳头的局部卫生,并及早处置。


2.生活习惯:比如束胸、俯卧睡眠等生活习惯,长时间压迫乳头,尤其是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年轻女性,乳头受压迫可能诱发乳头、乳晕的平滑肌和乳腺导管发育不良,致使乳腺导管未能及时导管化,而形成短缩的条索,使乳腺导管向内牵拉,致使乳头外凸不明显或乳头内陷。因此,应尽量避免束胸及俯卧睡眠的生活习惯。有的地区有给婴儿挤乳头的习惯,但研究发现婴儿时期挤乳头与否与乳头内陷的发生无明显关系,通过对新生儿挤乳头来预防乳头内陷并无科学依据。相反,挤乳头如果操作不当,还可能导致乳腺炎,甚至引发败血症等,给新生儿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乳头内陷有哪些危害?


研究结果显示,有乳头内陷者乳头痒、乳头痛、乳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乳头内陷者,且乳头内陷程度越重,乳头痒、乳头痛、乳腺炎的发生率越高,说明乳头内陷的程度越重越容易引起乳头痒、乳头痛、乳腺炎等相关疾病。乳头痒、乳头痛、乳头溢液都是乳管内炎症不同阶段的早期表现。当乳管部分堵塞,液体内容物可以由乳头排出,便形成了乳头溢液;如果乳管完全闭塞,乳管内容物就会突破管壁,达到乳腺组织、皮下脂肪层,甚至突破皮肤,形成瘘道(乳头内陷矫正治疗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是恢复乳头外形及乳管通畅性的有效方法)。


乳头内陷如何干预?


先天性乳头内陷主要是在患者接近青春期时,由儿科/妇科/全科医生进行健康定期体检时诊断。许多出现在青春期前的乳头内陷患者在青春期会自行消退,通常观察/青春期治疗。


如果乳头内陷在青春期没有得到解决,它们通常会持续存在。在成年后可能会因母乳喂养、心理社会或美容原因等而要求修复。许多患者在面临泌乳困难时来寻求矫正/治疗。青春期或乳房发育后的病理性/获得性乳头内陷更令人担忧的是恶性肿瘤或其他异常,需要认真鉴别,以防漏诊。


乳头内陷对女性影响严重,应及早处置。在临床上接诊的患者分为两类,有哺乳计划和没有哺乳计划, 或为矫正外观、解除痛苦而就诊。治疗可以是手术或非手术,应该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非手术治疗是有益的,避免了泌乳管损伤,而且没有任何干扰母乳喂养的风险。只有在非手术治疗不足时才应考虑手术治疗。青春期后及有哺乳计划的先天性乳头内陷女性需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提前规避后期由乳头内陷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综上,正常的乳房发育是女性第二性征的重要表现。从解剖结构来看,乳头是乳房的组成部分,二者“唇齿相依”“缺一不可”。拥有正常而美丽的乳房,是每个懵懂少女和成年女性的心理和生理渴望。因此,提醒各位养育女孩儿的家长,乳头内陷是“小现象、大问题”,建议“早看诊、早医治”,不要因为疏于就医而留下终生遗憾。


审核:尹玲

责任编辑:海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