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2023无射线心脏电生理导管室建设及相关技术中国专家共识》加速中国电生理事业迈向更绿色、更安全、更高效
7月8日,在第21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CAFS 2023)期间,《2023无射线心脏电生理导管室建设及相关技术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及解读会在大连举办。
嘉宾致辞
大会共同执行主席、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夏云龙教授和共识发起人之一、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阳教授分别作开场致辞。
夏云龙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很高兴看到《2023无射线心脏电生理导管室及相关技术中国专家共识》在大连心房颤动国际论坛上顺利发布。近些年来,国内外已有多家中心自发开展无射线指导下的导管消融,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大心电生理医生的不断探索使得无射线心脏电生理手术逐渐变得安全、可复制。相信该项共识会加速中国电生理事业向着更绿色,更安全,更高效的未来发展!
夏云龙教授致辞
蒋晨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感谢共识发起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委马长生教授等各位专家组成员在共识撰写过程中倾注的心血。本共识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中国国情,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凝结了专家组所有成员的经验和智慧,希望它可以真正为想要建设无射线导管室和开展相关技术的单位和医生提供指导和帮助,造福心律失常患者,也保护广大心电生理从业医护人员。
蒋晨阳教授致辞
共识发布
随后夏云龙教授和蒋晨阳教授携手共识撰写专家为《2023无射线心脏电生理导管室建设及相关技术中国专家共识》点亮发布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创新共识全球首发的重要时刻。
共识解读环节
四位特邀主持专家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付华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教授主持共识解读环节。
蒋晨阳教授从无射线电生理导管室技相关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必要性出发,讲解了共识内容的八大篇章及相关技术的推荐等级。更是强调此共识对于规范无射线电生理导管室技相关技术的重要意义,也呼吁专家同道们能以提升自身技能为先,更好的去使用该共识服务更多的病患。
蒋晨阳教授学术分享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冀东教授详细解读了共识中有关无射线心脏导管室建设的相关推荐,包括场地的选择标准、医护人员的配备、基本设备的配备等,并生动展示了自家中心的最新的无射线心脏电生理导管室标准样板间。
张冀东教授学术分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鼎教授从共识出发介绍了无射线房性手术的推荐流程,他表示在三维导航技术、压力技术和心腔内超声技术加持下,无射线房颤手术如今成为可能,标准的手术流程可以帮助大家更加安全以及高效的在无射线导管室中进行房性心律失常相关手术。
李鼎教授学术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龙德勇教授从心内超声(ICE)对于无射线导管室的意义出发,表示在ICE技术的加持下,延长十分钟的手术流程,换来更加轻松的无需穿铅衣的手术条件,这对于医生来说都是非常好的选择,更有利于医护人员可持续的职业发展,从而让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继续服务更多的患者。
龙德勇教授学术分享
《2023无射线心脏电生理导管室建设及相关技术中国专家共识》集结多家智慧,历经多年沉淀,终得发布。期待未来在该共识的加持下,无射线心脏电生理导管室建设及相关手术流程将更规范、惠及更多的患者和医护人员。
44位共识撰写专家【按姓名拼音排序】,分别是 :
项目发起人:
马长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蒋晨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共识顾问专家:
Dr. Paul C Zei ,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Dr. Luigi Di Biase , Montefiore Hospital
撰稿专家:
陈松文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陈世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蒋汝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居维竹 江苏省人民医院,龙德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嘉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马薇 天津市胸科医院,蒲小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睿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月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易甫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邹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冀东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曦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赵育洁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审稿专家:
常栋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蔡衡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良华 山东省立医院,陈明龙 江苏省人民医院,傅国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付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范洁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桂春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蒋廷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少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李学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毅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舒茂琴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徐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瑞芹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夏云龙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薛玉梅 广东省人民医院,杨平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袁义强 河南省胸科医院,钟敬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朱文青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注:该共识已被PACE录用,将于近期见刊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高危膀胱癌患者联合治疗方案有新突破
-
04-262025
晚期黑色素瘤一线免疫疗法有新方案
-
04-252025
晚期肾癌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有新方案,推动临床治疗格局变革
-
new“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主题推进活动在京举行
体重管理工作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25-04-23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