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亮点 | 优于国外模型,“西京模型”为这类淋巴瘤患者预后提供全新预测工具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而无外周部位累及的罕见恶性肿瘤,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以甲氨蝶呤(MTX)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手术切除、全脑放疗等[1]。PCNSL患者5年总生存(OS)率仅为15%-30%[2-4]。临床用于预测PCNSL患者预后模型主要为:国际淋巴结外侵犯淋巴瘤预后评分系统(IELSG)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评分,但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5-8],且MSKCC评分有效性与可靠性存在争议[9-10]。《医师报》特别邀请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梁蓉教授分享,用于预测PCNSL患者预后情况全新简便的预测模型——西京模型。
基于中国真实世界数据构建西京模型,预测能力优秀
研究基于中国两个医疗中心的122例PCNSL患者临床数据建立训练集,在训练集变量中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回归筛选了病灶个数、卡诺夫斯凯计分(KPS)、β2微球蛋白(β2-MG)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指数4个预测变量,并据此构建新的PCNSL预后预测模型,即西京模型(图1)。
西京模型可用于预测PCNSL患者的1年、2年和5年OS率。
图1 西京模型预测PCNSL患者预后情况[11]
通过绘制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及计算时间依赖曲线下面积(AUC)、C指数(C-index)、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和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等指标综合评价新构建模型预测能力。在预测能力方面,西京模型的1年OS校准曲线表明其预测概率和实际观测的概率基本一致。
在区分度方面,西京模型的时间依赖性AUC和C指数整体高于现有的IELSG和MSKCC模型。此外,通过绘制DCA曲线评估了西京模型的临床净获益,西京模型可以在更广泛的风险阈值范围获得临床净获益,且决策曲线下面积整体高于IELSG和MSKCC模型(图2)。
图2 西京模型与现有模型的AUC、C指数及DCA曲线对比
通过西京模型列线图对患者风险分层,绘制患者生存曲线,针对评估结果分析,西京模型在更精细的预后分层方面可能具有更好的性能(图3)。
图3 西京模型与现有模型预后分层情况
当前PCNSL模型存在局限性,限制其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临床用于预测PCNSL患者预后模型主要为国际淋巴结外侵犯淋巴瘤预后评分系统IELSG和MSKCC评分,现有的IELSG和MSKCC评分虽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国际结外淋巴瘤研究组构建IELSG模型的研究虽基于多中心且样本量较大(N=378),但其2/3的样本中有关LDH和CSF蛋白的数据存在缺失[5]。此外,在真实世界中因腰椎穿刺禁忌、患者非积极的配合和检查的非必要性等原因,CSF蛋白数据也同样较难获取,常存在缺失,因此部分患者很难通过IELSG评分有效的预测预后,限制了IELSG评分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6-8]。
MSKCC模型,其预测有效性的外部验证虽在原始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但仅依据年龄和KPS两个变量对PCNSL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可能存在偏差。有相关研究并未发现MSKCC评分和PCNSL患者的生存率存在关联[9-10],对MSKCC预测结果有效性和可靠性存在一定争议。
外部验证西京模型具有更精准的分层能力,临床实用性更强
当前预测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及临床实用性低的问题在西京模型中得到了充分考虑与解决。集中对西京模型开展外部验证,在外部验证中证实了西京模型效果。通过计算时间依赖AUC、C指数、DCA以及IDI和连续性NRI等评估指标,相比于原有IELSG和MSKCC预后评分,西京模型对PCNSL预后的预测能力有整体的提高。
针对OS和PFS,西京模型可将PCNSL患者分为低中高危三组,且较IELSG和MSKCC表现出更精准的分层能力。
西京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可行且具有高预测性能,显示出辅助临床决策的潜力。首先,对于PCNSL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模型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产生,采用的数据与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获取不易缺失,临床实际应用性更强。相较于IELSG和MSKCC评分,西京模型可从病灶累及范围、肿瘤负荷、全身炎症反应及体能状态四个方面更全面地综合判断PCNSL患者的预后情况。此外,西京模型相较于现有模型展现出优质模型预测能力,且具有更精准的分层能力。西京模型为PCNSL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工作提供了新实操工具,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可为PCNSL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估和诊疗策略提供参考。
梁蓉教授总结
PCNSL预后不佳,当前指导PCNSL风险分层和治疗决策的预测模型IELSG和MSKCC评分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基于国内两个医疗中心真实世界数据构建的西京模型较现有IELSG和MSKCC评分的预测能力提高,模型包含的4个变量在临床实践中方便获取,评估简单,实用性强。此外,西京模型可进行更精细的风险分层,更准确地预测PCNSL患者预后,综合分析西京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能力和普适性。
专家简介
梁蓉 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大内科主任 住培内科专业基地主任
淋巴瘤全程管理项目主任和MDT负责人
学术任职:CSCO抗淋巴瘤/白血病联盟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CACA血液肿瘤专委会淋巴瘤学组委员、中国T细胞淋巴瘤工作组副组长、中国霍奇金淋巴瘤工作组副组长、中国滤泡性淋巴瘤工作组委员等;中国老年保健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省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白血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淋巴瘤专业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常委等
美国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淋巴瘤/骨髓瘤中心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基础与临床。负责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部级课题4项,主笔申请Clinical Trial研究,获军队一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
[1] Enblad G, Martinsson G, Baecklund E, et al. Population-Based Experience on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2000-2012: The Incidence Is Increasing[J]. Acta oncologica (Stockholm, Sweden),2017,56(4):599-607.
[2] Chen T, Liu Y, Wang Y, et al. Evidence-Based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in China[J]. J Hematol Oncol,2022,15(1):136.
[3] Zhai Y, Zhou X, Wang X.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Biomarkers and Therapies for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J]. Ther Adv Med Oncol,2022,14:1-22.
[4] Deng X, Xu X, Lin D, et al. Real-World Impact of Surgical Excision on Overall Survival in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J]. Front Oncol ,2020, 10:131.
[5] Ferreri AJ, Blay JY, Reni M, et 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for Primary Cns Lymphomas: The International Extranodal Lymphoma Study Group Experience[J]. J Clin Oncol,2003,21(2):266-72.
[6] Liu CJ, Lin SY, Yang CF, et al. A New Prognostic Score for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Primary Cns Lymphoma[J]. Cancer medicine,2020,9(6):2134-45.
[7] Jahr G, Broi MD, Holte H, Jr., et al. Evaluation of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and International Extranodal Lymphoma Study Group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s to Predict Overall Survival in Intracranial Primary Cns Lymphoma[J]. Brain and behavior,2018,8(3):1-8.
[8] Ghesquières H, Ferlay C, Sebban C,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f an Age-Adapted C5r Protocol Followed by Radiotherapy in 99 Newly Diagnosed Primary Cns Lymphoma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ic Phase Ii Study of the Groupe D'etude Des Lymphomes De L'adulte (Gela)[J]. Ann Oncol,2010,21(4):842-50.
[9] Schorb E, Kasenda B, Atta J, et al.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after High-Dose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 Haematologica,2013,98(5):765-70.
[10] Wieduwilt MJ, Valles F, Issa S, et al. Immunochemotherapy with Intensive Consolidation for Primary Cns Lymphoma: A Pilot Study and Prognostic Assessment by Diffusion-Weighted Mri[J]. Clin Cancer Res,2012,18(4):1146-55.
[11]A novel inflammation-related prognostic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overall survival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A real-world data analysis.Wu Z, Wang C, Lyu Y, Lin Z, Lu M, Wang S, Wang B, Yang N, Li Y, Wang J, Duan X, Zhang N, Gao J, Zhang Y, Hao M, Wang Z, Gao G, Liang R.Front Oncol. 2023 Mar 28;13:1104425. doi: 10.3389/fonc.2023.1104425. eCollection 2023.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从控烟到健康,第二十五届全国控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召开
维护控烟成果,保护人民健康。
2024-11-12 -
01-222024
“医”问到底 | 张聚良教授:乳腺癌手术近年有哪些进步?保乳和乳房重建都是发展趋势吗?
-
01-222024
突破&进展丨张瑜教授:靶向及免疫治疗势如破竹,为早期和局部晚期NSCLC患者带来生机
-
01-222024
说说肿瘤那些事 | 贵州首家年轻乳腺癌专科门诊开诊,哪些患者适合来?刘蜀教授详细解答
-
协和经验 | 韩冰教授:血小板减少症要早治,激素+免疫抑制剂“效优价廉”
2023-10-27 -
“医”路向前 | 同仁医院张谊教授:传承优良传统,护佑肿瘤患儿初心不改
2023-10-26 -
“医”问到底 | 张聚良教授:乳腺癌手术近年有哪些进步?保乳和乳房重建都是发展趋势吗?
2024-01-22 -
景红梅教授:溯源基因,精确制导,突破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困局|说说肿瘤那些事儿
2023-10-11 -
进展&亮点 | 厉周教授:免疫联合化疗让晚期胃癌患者重获手术治愈机会
2023-09-13 -
进展&亮点 | 孙君昭教授:“头”号杀手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彰显独特优势
2023-10-13 -
进展&亮点 | 优于国外模型,“西京模型”为这类淋巴瘤患者预后提供全新预测工具
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