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肿瘤科
当前位置:首页/ 专科/肿瘤科/详情

对话先锋 | 张薇教授:多学科诊疗和老年综合评估“双剑合璧”,“协和经验”改善淋巴瘤患者生存

时间:2023-10-12 10:42:38来源:医师报作者:chengshihan 阅读: 282689

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大多数患者有治愈的希望,但仍有部分患者进展为复发或难治性疾病[1]。我国淋巴瘤诊疗水平发展不均衡,为进一步改善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医师报》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张薇教授分享淋巴瘤多学科诊疗的“协和经验”。

01

淋巴瘤诊疗水平发展不均衡,多学科诊疗模式已成必然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部分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1]。淋巴瘤的病理分类复杂,国际淋巴瘤研究组将淋巴瘤分为多达百余种亚型(表1)[1],基于病理类型的淋巴瘤分类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当前淋巴瘤治疗已经从传统化疗发展到靶向免疫治疗时代,但化疗仍然是部分淋巴瘤的基础治疗方案。当前我国淋巴瘤诊疗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基层缺乏专科医生、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缺乏规范性、肿瘤并发症处理不及时等影响患者生存。2021年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显示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愈率仅达40%,而该病全球治愈率达60%,因此,提高全国淋巴瘤诊断治疗水平势在必行。多学科诊疗(MDT)可实现不同学科的协作和优势整合,2021年中华肿瘤杂志发布的《中国淋巴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实施指南》应运而生[2],以期更好地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学科建设、整合各科资源,开展规范化个体化诊疗,从而显著提高患者获益。

表1 WHO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淋巴瘤部分

淋巴瘤类型

亚型

前驱淋巴性肿瘤

(部分)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NK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

成熟B细胞淋巴瘤

(部分)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B细胞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浆细胞肿瘤

滤泡性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成熟T/NK细胞淋巴瘤(部分)

T细胞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NK细胞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a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肝脾T细胞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部分)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02

多学科诊疗与老年综合评估“双剑合璧”,共同助力改善淋巴瘤患者生存

淋巴瘤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脏病、糖尿病及呼吸系统等慢性病,抗肿瘤相关不良反应亦增加治疗难度。MDT可助力提升淋巴瘤诊疗水平,提高中老年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以侵袭性淋巴瘤为例,具有高侵袭性、高敏感性、高治愈率的特点,对于存在合并症的老年人群,基于原则进行足剂量、足疗程治疗,可达到较好效果,但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管理,不良反应的控制等给临床医生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基于客观的老年综合评估(CGA)在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得到广泛认可。

CGA指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针对老年人生理、认知、心理情绪及社会适应情况进行多方面、多层次评估,制定计划以保护和维持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态,实施干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CGA作为现代老年医学临床实践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淋巴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与潜力,MDT团队针对多领域多系统综合评分,根据患者年龄、合并症及日常生活功能能力定义为“适合(Fit)”、“不适合(Unfit)”、“脆弱(Frail)”三种风险类别。多项研究显示,CGA可增加患者存活率、能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生活质量及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化疗耐受性等,在老年血液肿瘤中可助力指导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预测疗效和预后[3-5]。

图1 适合组、不适合组和脆弱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曲线

03

分享经典和优秀经验与范式,线上MDT模式赋能基层学科建设

当前我国多数医院仍面临淋巴瘤患者生存率较低的困境,因此分享协和经验和范式,推动学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各医院可采取跨区域线上MDT模式。基层医院可提供病例,邀请上级三甲医院相关专家针对危重症、治疗效果差的病例进行线上线下共同讨论学习,线上专家给予具体病例讲解、前沿知识科普、针对性总结并给出诊疗意见[7]。

线上MDT模式不仅能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还可帮助基层医生获取医学前沿知识。此外,患者在基层也能获得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医院可有效改善服务能力不足的现状,为各个层级的淋巴瘤MDT团队提供学术交流及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科技发展推进基层MDT,实现远程指导、远程教育,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切实提升淋巴瘤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04

张薇教授总结

当前我国淋巴瘤诊疗仍存在地区发展、学科发展不均衡,MDT可以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实现不同学科的协作和优势整合,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师、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误治,缩短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提高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达到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未来MDT实践应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临床诊疗、教学、实践等方面多角度开展,将MDT模式贯穿淋巴瘤诊疗全程。

专家简介

张薇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老年淋巴瘤学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血液疾病专家委员会秘书 199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1995年8月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2000年开始从事血液内科专业

2002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

主要擅长淋巴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主要参与主持多项面上、首都特色、北京自然科学基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撰写SCI及核心期刊杂志60余篇,参与编写《淋巴瘤》《协和血液病学》等著作。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

[1]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1,43(7):707-735.

[2]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 中国淋巴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实施指南[J]. 中华肿瘤杂志,2021,43(2):163-166.

[3] Hamaker ME, Augschoe llJ, Stauder R. Clinical judgement and geriatric assessment for predicting prognosis and chemotherapy completion in older patients with a hematological malignancy[J]. Leuk Lymphoma, 2016,57(11):2560-2567.

[4] Bai JF, Han HX, Feng R, et al.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CGA): a simple tool for guiding the treatment of older adul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in China[J]. Oncologist, 2020,25(8):e1202-e1208.

[5] 柯金,刘晓辉,王恒石,等. 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价值[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3):385-389.

[6]苗昭艺,赵智刚.淋巴瘤表观遗传学靶向治疗的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20,47(07):359-364.

[7] 陈安,袁鹏,王少怡等.基于MDT诊疗模式的基层医院帮扶模式探索[J].中国医院,2023,27(07):95-97.


责任编辑:李慧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