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 | 刘畅教授:妇科肿瘤微创技术从1.0到3.0,改进技术为患者造福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已经在绝大多数妇科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早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随后多孔腹腔镜技术的出现使得伤口更小,瘢痕也更少[1]。然而,由于育龄期女性对于创口美容的需求愈加强烈,因此,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的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医师报》此次特别邀请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刘畅教授从科室发展,学科成果建设、科室临床技术发展等方面分享腔镜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01
追溯自身发展,回顾妇科手术发展史
刘畅教授于2003年入职兰大医院妇产科,迄今为止,已有20余年临床经验,见证了从传统开腹大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及单孔腹腔镜手术、再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发展历程。医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其动力来源于为满足患者不断提高的诊疗要求,追求更小的创伤或无创伤成为手术医师与患者的共同目标,微创或无创手术概念也应运而生。
既往针对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囊肿等患者的开腹子宫切除术是常用且经典手术方式。顾名思义开腹手术即通过手术打开病人腹腔,进行病灶切除,此类手术最大的缺点是切口长、创伤大、出血量多,术后易发生感染,使患者更容易产生手术应激,严重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2]。尽管开腹手术创伤比较大,但开腹手术不需要额外的设备和器械,对于手术团队的配合要求较低,在基层医院更容易开展和普及,针对于腹腔镜手术经验少的医生,开腹手术更容易观察病灶情况,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获得良好的预后。
02
甘肃省首开腹腔镜技术,妇科手术迈入2.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腹腔镜技术渐趋成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也逐渐代替常规开腹手术,成为全子宫切除的常用方法[3]。腹腔镜手术是较为新型的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其优点是切口小,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等(表1)。
单孔腹腔镜手术[4-5],也称单部位腹腔镜手术,它是通过脐部单切口置入操作器械来完成手术,是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改良方式,具有创伤小、疼痛改善明显、术后恢复快、伤口美观无瘢痕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刘畅教授介绍,兰大一院最先在全省开展此类手术,并应用于宫颈癌、内膜癌等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行业引领的作用。
表1 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比较[1]
03
引进机器人技术,技术革新3.0
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宫颈癌的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且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图1)[6]。然而,目前高昂的手术费用限制了其应用,仅在个别大型三甲医院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2021年,四代达芬奇机器人首次引进兰大一院,开展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手术,例如保留生育的宫颈广泛切除、后腹膜巨大肿瘤切除等。科室骨干人才近年来也在全国各大医院进修,并参加手术技能大赛,获得了较好的名次,得到了全国同行专家的认可。
今年,兰大一院妇科获批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妇产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卵巢癌、宫颈癌质控中心分中心,一带一路医学人才联盟妇科内镜医师培养合作单位,妇科入选中国研究型医院评选的研究型学科等,这也是兰大一院持续发展、注重临床教学和临床技术的成果,与此同时,兰大一院妇科依然紧跟全国顶级医院的步伐,学习并努力引进先进技术。
图1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04
刘畅教授总结
针对绝大多数妇科良性肿瘤,微创手术是极为推荐的一种治疗方式,对于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在选好手术适应证、严格控制禁忌证的前提下,微创手术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术式。总而言之,选择患者适合的治疗方式是基本原则,力争改进技术来更好的为患者造福。
专家简介
刘畅 教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
妇产科学教研室副主任
甘肃省陇原创新创业人才
美国休斯顿德州儿童医院访问学者
甘肃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妇科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单孔与阴道腔镜手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青年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妇科肿瘤防治学组委员
世界华人妇产科医师协会NOTES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主持甘肃省科技厅重点研发1项,省自然课题2项,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1项,先后发表国家级论文7篇,SCI5篇,其中1区(Gynecologic Oncology)1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妇科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妇产科手术加速康复外科的实践》等专著5部。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
[1] Kim SM, Park EK, Jeung IC, et al. Abdominal, multi-port and single-port 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eleven-year trends comparison of surgical outcomes complications of 936 cases[J]. Arch Gynecol Obstet, 2015, 291(6):1313-9.
[2] 真酌, 王梅. 经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效果及对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 27(1):118-120.
[3] Lee J, Lee YS, Hong DG. Long-term Experience of Single-port and Multi-port 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in a Single Center. In Vivo[J]. 2022, 36(5):2409-2413.
[4]闵玲, 郑莹. 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9, 36(3): 208-211.
[5]Angioni S, Mereu L, Maricosu G, et al. Single port access laparoscopy ( SPAL) for endometrioma excision[J]. Journal of Endometriosis, 2018, 2(2):95-98.
[6]Tsakos E, Xydias EM, Ziogas AC, et al. Multi-Port Robotic-Assisted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mparative Clinical and Fertility Outcomes[J]. J Clin Med, 2023, 12(12):4134.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从控烟到健康,第二十五届全国控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召开
维护控烟成果,保护人民健康。
2024-11-12 -
01-222024
“医”问到底 | 张聚良教授:乳腺癌手术近年有哪些进步?保乳和乳房重建都是发展趋势吗?
-
01-222024
突破&进展丨张瑜教授:靶向及免疫治疗势如破竹,为早期和局部晚期NSCLC患者带来生机
-
01-222024
说说肿瘤那些事 | 贵州首家年轻乳腺癌专科门诊开诊,哪些患者适合来?刘蜀教授详细解答
-
协和经验 | 韩冰教授:血小板减少症要早治,激素+免疫抑制剂“效优价廉”
2023-10-27 -
“医”路向前 | 同仁医院张谊教授:传承优良传统,护佑肿瘤患儿初心不改
2023-10-26 -
“医”问到底 | 张聚良教授:乳腺癌手术近年有哪些进步?保乳和乳房重建都是发展趋势吗?
2024-01-22 -
景红梅教授:溯源基因,精确制导,突破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困局|说说肿瘤那些事儿
2023-10-11 -
进展&亮点 | 厉周教授:免疫联合化疗让晚期胃癌患者重获手术治愈机会
2023-09-13 -
进展&亮点 | 孙君昭教授:“头”号杀手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彰显独特优势
2023-10-13 -
进展&亮点 | 优于国外模型,“西京模型”为这类淋巴瘤患者预后提供全新预测工具
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