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微创手术 引发的灾难与思考
细节决定成败,创新研究更是如此。研究者不能有丝毫懈怠和侥幸之心,临床医学创新的严谨性体现在对生命的敬畏。
“创新”带来的问题
前些天,山东省一位38岁的年轻患者专程来到北京,她在当地一家医院接受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仅就手术而言,医疗行为循规蹈矩,无可厚非,肌瘤剔除和切口缝合得非常好,微创术后“痊愈”出院。问题在于,手术时采用了电动粉碎器将子宫肌瘤粉碎取出,大量的肿瘤碎屑已经在盆腹腔内广泛播散。
腹腔内播散种植的肿瘤碎屑如同土壤里的“种子”,于是患者术后不久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再次术后肿瘤又疯狂生长起来,医者无计可施,只能艰难地做了第三次手术。
她找到我时,核磁共振图像提示,盆腹腔里随处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包块。我们多学科团队的几位医生商讨治疗方案,希望还有机会再次手术,无奈的是,大家最后一致认为选择放弃手术是明智之举。究其原因:一是手术风险太大,肿瘤已经无法完全切除干净;二是术后也无有效的补充治疗方法,强行手术的结果可能是加速死亡的来临。
生命的代价
患者满怀希望来京求医,我们却束手无策,只能告诉她:“专家们会协商,请你回去等消息吧。”不忍心把“死”说出来,但我们都知道这是最后的结局。本来是一个简单的腹腔镜手术,但却因手术过程中应用“创新技术”造成肿瘤医源性播散,最终让患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值得强调的是,此类情况绝非偶然,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粉碎肿瘤造成的扩散转移已经屡见不鲜。
FDA于2014年4月17日建议医生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时停止使用电动粉碎器。然而,在我国这种手术方法仍在延续,毋庸置疑,这种“创新技术”必须改进完善。设想在腹腔内将剔除的肿瘤装入密闭的标本袋中粉碎,保障整个粉碎过程是在一个密闭的隔离空间内完成,不让任何一个肿瘤细胞进入体内,这样的创新设计就值得深入研究和完善。
外科医生的三个境界
外科医生有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在手术积累的过程中,熟能生巧,游刃有余,恰如“庖丁解牛”,乐在其中;第二境界,感悟技巧,独具匠心,实践中萌生了一些体会,并经过梳理、总结,从技术水平上升到学术水平,感悟而来的学术思想才是学术交流之源;第三境界则是创新,医学永远面对生、老、病、死这个终极难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挑战,虽然我们终将失败,但是人类能够无限接近成功,而其唯一的路径就是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疾苦就是临床研究的方向,所有的科学问题都是患者用苦难、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临床医生对此应该有所感悟,不能麻木不仁,习以为常。
显然,良医难为,需要仁心、技巧和智慧。任何情况下临床医生做人、做学问的标准都没有降低的借口,在开展临床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如果创新的技术方法还不成熟,甚至还存有严重缺陷,千万不要急功近利草草用于患者,科学规范的临床前研究必不可少,求真务实的临床中的思过更是必不可少。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遥远的未来,医学永远是落后的,医者永远是神圣的,谁也不应该亵渎。
在脆弱的生命面前,我们始终应该谨言慎行,力争万无一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山西|从“城里娃娃”到“村里大夫”
2025-05-16 -
new山西|情满“医”途,陪伴让就医温暖如春
2025-05-09 -
new一位手机24小时“不打烊”的“好医生”
2025-04-28 -
new陕西宝鸡市陇县:眷恋这片热土——温水镇坪头村乡村医生郝松柏
2025-04-17
-
王占祥教授: 一位龙头医院当家人的医学使命
2024-04-09 -
罗群:让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自由呼吸的“造梦人”
2023-01-11 -
彭红:做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
2023-01-20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践行仁心仁术的好医生——记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诊疗中心主任田旭东
2024-07-22 -
罗群:让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自由呼吸的“造梦人”
2023-01-11 -
彭红:做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
2023-01-20 -
创新引领发展 管理赋能医疗 | 信阳市肿瘤医院:求真务实,做好豫南人民的健康守门人
2023-01-06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汪铮:用医术医德给患者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⑦
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