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院大家谈”暨2024“急诊先锋”急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提升行动项目总结会召开
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这是东北冬天的真实写照。2024年12月15日,一场汇集全国各地急诊专家的学术交流,在冬日里正火热地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召开。
急诊人始终坚守在护佑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核心第一线,在急危重症早期救治与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随着急诊急救需求的激增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急诊医学所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2023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朱华栋教授倡导并发起了“急诊先锋”项目,旨在聚焦科室管理、亚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急诊质控等主题,助力提升急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提升。项目自成立以来共走过13站,汇集全国25个省/市500多名急诊医生一起交流学习,共探区域急诊学科发展策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朱悦教授出席莅临本次会议,代表医院欢迎各位专家远道而来。朱悦教授充分认可急诊科对医院的重要性,高度肯定急诊医学的发展成果,并从院长视角对急诊医学的学科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北京协和医院朱华栋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崇巍教授担任本次会议的主席。
会议精致,能量巨大!“急诊先锋”项目助力急诊学科救治能力提升
朱华栋教授作为项目牵头人对2024急诊先锋项目进行了总结汇报和未来规划。华栋教授表示,总结汇报会让各位专家都充分深入地进行了沟通交流,碰撞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既是总结也是出发。2025年急诊先锋项目将在总结2024年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国层面推进跨区域交流,加强与急诊急救资源相对缺乏地区的深度交流。以各省学科带头单位或区域中心医院为主要依托,带动周边地区急诊医学发展,共建区域特色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关注急诊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
急诊建设也需要狼性文化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邓颖教授的主持下,崇巍教授从传承与使命,天时与地利,守正与创新和挑战与机遇几个方面为大家作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的学科建设与管理汇报。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一批急诊科的新任掌门,崇巍教授带领急诊科继续传承着中国医大一院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光荣使命。在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急诊科守正创新,迎接挑战,把握机遇,进一步提升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柴艳芬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健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湘民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继红教授和广东省中医院叶烨教授从科主任视角,发表了自己对急诊科建设和管理的观点。人才对于当前急诊的发展尤其关键,如何引进和留着高质量人才就是科主任思考的问题;急诊科的发展是院长工程,医院的支持能为急诊医护争取到更多资源,发展好急诊科。柴艳芬教授表示急诊学科的发展需要各学会的带头人发扬狼性文化,为急诊发声。只有从国家层面重视急诊的发展,意识到急诊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为大家做好急诊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
急诊创伤中心建设助力急诊学科高质量发展
在北部战区总医院金红旭教授主持下,陕西省人民医院党星波教授进行了“以急诊创伤中心建设助力急诊学科发展”主题报告。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立宏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孙明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赵刚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俊杰教授也发表了各自对创伤中心建设的见解。
创伤中心的建设,需要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政策才能从上往下贯彻落实,落到实处。实体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体建设中不断思考和练习,能力自然得到提升。只有自身能力提升了,创造更多效益,才会赢得更多话语权。另外,通过自身特色技术产生的好效益,增加科室人员待遇,留住人才,也许是最直接有效的管理方法。
创伤中心作为急诊外科的三驾马车之一,为急诊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不同的医院应该因地制宜,积极地以合适的方式参与到创伤中心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提升急诊科的整体实力。
急诊人才培养困境,如何破局?
人才是科室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急诊医学毕业的人才少,能培养急诊硕博的单位数量更是有限。而急诊科是一个非常忙碌的科室,加上待遇相对较低,难以引进和留住人才。如何培养和留住好的人才?这是每个急诊科主任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邢吉红教授的主持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伍国锋教授作了“急诊医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主题报告。《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裴俏主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张东山教授、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代建能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力军教授参与了专题讨论。
青年医生是未来急诊的主力军,是当下重要的培养对象。急诊规培医生和研究生是另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他们真正决定了未来急诊人才培养的水平、素质、能力等诸多的方面。急诊的人才需要培养对急诊科的认同感,只有热爱才能发挥人才的最大动力。也正是因为各位急诊科主任的热爱和坚守,让急诊科取得了当前的发展成果。另外,特色专业技术的发展,能为急诊医生明确发展路径,解决他们不知道往哪发展的困惑,最终留住人才。
急危重症患者炎症风暴的管理和介入时机
不管急诊学科如何建设和发展,始终都离不开更好地满足急诊病人治疗需求这个中心思想。如果科室建设是“道”,那疾病救治就是“术”,道与术的完美结合,才是真正的急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提升。
在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春水教授主持下,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兰超教授带来“急诊急危重症患者炎症风暴识别和管理”主题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铁刚教授、南京鼓楼医院王军教授、南部战区总医院彭娜教授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彭松教授参与了专题讨论。
近年来,脓毒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诊重点关注和救治的患者群体,也急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临床解决问题。急诊疾病谱广,常见急危重症多为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致病因素,而炎症风暴是ARDS的本质因素。通过IL-6,IL-8等促炎因子的数据监测,早期识别和干预炎症风暴,可能能更好地阻断疾病发展,为急重症患者获得更高的治疗成功率。
当前临床对于脓毒症和ARDS等急危重症,还需要寻找到一些有意义的生物标记物,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指导对疾病的早期识别及糖皮质激素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促进急危重症早期救治能力的提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医养融合绘蓝图 提能强基筑高地--达州市卫健委调研组赴宣汉县调研
2025-04-28 -
new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妇幼保健院荣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
2025-04-27 -
new甘肃省中心医院完成全国首例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联合胸骨后巨大甲状腺切除术
2025-04-26 -
new甘肃省人民医院完成省内首例3D鹰眼显微镜系统+Zero-P+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2025-04-26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