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 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杨瑞静)新质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赋能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拥抱新技术、新理念,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同步推进,也需要更多讨论和思考。1月9日,在第十届医学家年会以“新质生产力 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巅峰对话中,12位医院管理专家分享了各自见解和实践经验,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本轮对话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沈兵主持。
集成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14家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之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提到,该院在思想创新方面,设立“天马行空”青年科学资助项目,鼓励医护人员大胆思考,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关键的科学问题,激发思想上的动力。
在体系创新方面,该院核心理念是将医务人员视为创新链起点,置于核心位置,并引入合作伙伴,形成“前店后工厂”模式,即医务人员与工科、理科专家(如AI或材料科学)在医院平台上组成创新团队。“构建以医务人员为创新链组的创新链,发展新质生产力。”瞿介明提到,该院组建复合型团队,发挥队员各自的长处,借助他人的优势进行整合。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认为,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医生个人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体系、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和集成创新。
陈玉国表示,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团结奋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着眼于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为此,该院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文化建设项目:首年以“我爱齐鲁·做合格齐鲁人”为主题,设定涵盖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及文化交流等多方面标准;第二年强调“我爱齐鲁·做奋进齐鲁人”,鼓励每一位成员积极进取;第三年则倡导“我爱齐鲁·做卓越齐鲁人”。通过一系列文化建设活动,该院思想更加统一,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看来,新质生产力应当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改革和创新。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中重中之重在于技术创新。”雷光华指出,我们需要不断发现临床中的问题、瓶颈、难题和堵点,进行系统整合创新,从而推出新的诊疗技术来解决临床上的未解难题。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医院应通过一系列集成创新,提升管理能力,从而促进高质量发展。
“我们就是一家因为新质生产力而建的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介绍道,该院作为一所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其服务范围从儿科到老年医学,涵盖了患者从出生到终老的所有阶段。
关于胎儿健康的管理,孙锟认为仅靠产科或儿科医生是不够的,必须实现产科和儿科的紧密融合。该院投入7000万元实施基于临床研究且多学科融合的专病诊治中心建设的“学科攀峰计划”,严格遴选数个基于医院特色和优势的专病诊治中心。紧密实体化产儿融合的胎儿医院项目成功入选,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尝试。孙锟相信,结合学科特色,“胎儿医院”的创新将更好地推动医院发展,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人口战略。
管理改革 催生新质生产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主任周山认为,医院的发展应根据医院自身的特色和现有的学科基础。
第七医学中心作为解放军总医院妇产医学部和儿科医学部的主建中心,在学科建设方面有着明确的思路:以主导学科为核心,构建特色学科群,形成集团化作战模式。据了解,该中心鼓励不同学科围绕特色龙头学科发展自身特色:对于优势学科,可以进一步增强其独特性;普通科室则与同行之间形成差异化发展,从而为龙头学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该中心牵头建立全国最大妇产肿瘤基因组学数据库,其他相关学科也紧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工作。例如病理学已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妇产病理研究单位之一,放疗技术同样专注于妇产领域的发展。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王宁利解释道,在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创新和新改革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其中,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被王宁利重点提出:医院的绿色发展。例如,眼科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耗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380公里的排放量。据统计,中国每年进行的白内障手术超过1000万台次,这意味着相当于1000万辆汽车行驶380多公里的碳排放量。“我们正在进行相关调研,并考虑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医院的未来规划中。”王宁利知道这可能不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其有助于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并与国家的碳中和目标相契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赵增仁将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总结为三点。一是人工智能在医院中的应用可以催生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我们,但那些更早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却可能超越我们。”赵增仁建议,医院应尽快实施人工智能技术,以催生更多、更早的新质生产力。
二是智慧医院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医院落地。无论是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还是互联互通,这些都是新时代医院管理提升的关键抓手。
三是医院运营管理转型应服务于并保障新质生产力落地。“我们需要跳出传统的狭义运营观念,将其扩展到学科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赵增仁说。
创新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和关键。其中管理思维创新至关重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李杰一直秉持以科研思维进行医院精细化管理,数据为基,推动医院整体发展。
其次是服务模式创新,新冠疫情期间,该院率先上线互联网诊疗平台,目前已实现了诊前预约、诊中辅助决策、诊后随访和移动支付一体化管理。
传承模式创新方面,该院传承与创新并重,传承名老中医的经验,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李杰举例道,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上,团队借助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汉王科技的联合攻关,形成了新的算法,构建了自动处方生成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他还强调,人才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力量之源:“我们不仅要培养顶尖人才,更要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智慧升级 助力分级诊疗
“新质生产力要以创新为核心,强调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的重要性。”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党委书记张蔷提到,该院在医疗服务中不断提升智慧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目前,该院实现从门诊取药、就诊预约到住院出院等环节,手机一键式一体化管理。
作为一家综合性医院,张蔷强调,该院注重多学科协作,并将线上智慧化管理与线下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推动医院全维度的发展。与此同时,该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展服务范围,目前,已经建立37家互联网医联体,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从智慧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全面升级,确保每个专科都能发挥其优势。
关于新质生产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尹大龙提到三个关键词:导向、交叉和人才。据尹大龙介绍,该院一直致力于理、工、医的深度融合,“交叉融合已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引擎。”
除此之外,对于任何一家医院而言,其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支持。然而,人才建设的关键在于不仅要吸引人才加入,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人才。“即使拥有最优秀的种子,如果土壤条件不佳,它们也无法茁壮成长或结出果实。”尹大龙指出,实际上,我们需要改变的不是人才本身,而是改善“土壤”。他强调,只有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进而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作为地市级医院的管理者,德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麦刚深知生产关系的创新与变革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
尽管这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但自上任医院管理者以来,麦刚一直致力于探索和改革生产关系。在他的推动下,该院实施大科室管理制度,以促进内外科之间的融合。例如,合并内分泌科与甲状腺外科,成立内分泌甲状腺疾病中心。“通过这些努力,我们不仅促进了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交流与互补,还显著提升了科室管理运营效率,并大幅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麦刚希望,该院能通过生产关系的革新,全面迎接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白茫茫看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体系创新成为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的关键。近年来,该院通过构建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四级医疗服务体系,优质资源得以分层分级下沉并落地实施。
在此过程中,该院推动一体化行政管理,并将公共卫生和慢性病管理纳入其中,“健康卫生事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白茫茫提到,公立医疗机构应承担更多责任,以强化基层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江西省赣州市超声专业质量控制中心质控培训班(河西片区)暨龙南市超声诊断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顺利落幕
2025-04-26 -
new“药有所为”—2025年临床药学领域案例分享及成果转化方向 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5-04-25 -
newCACA指南前沿理念与创新技术落地辽宁营口
2025-04-24 -
new我国13项重要医学进展发布!阿尔茨海默病可提前18年预警
2025-04-21
-
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6 -
“医呼百应 专家下基层” 中西医结合护航慢病防治
2025-04-19 -
兴国县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1 -
“针”心“针”意除囊肿,锦旗感恩表深情
2025-04-14 -
APASL 2025北京盛会即将启幕,大会主席魏来教授带您看亮点
2025-03-25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