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中西医结合肛瘘需注意三大问题

时间:2017-08-17 12:01:11来源:未知作者:于永铎 阅读: 93792

blob.png


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与肛周周围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亦称为肛管直肠瘘。临床上肛瘘患者痛苦不堪,治疗结果上也差强人意,因此还需更深一步探讨和研究。

随着各种辅助检查手段和肛肠外科的发展,肛瘘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令临床医生谈之色变,通过传统检查手段结合先进设备可精准确定瘘管的走行、与括约肌的关系及内口的位置,使肛瘘治愈率大大提高。但肛瘘依然是肛肠科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思考。

术中损伤过大  

微创技术尚未普及,复杂性肛瘘的传统手术普遍采用开放的梭形或弧形切口,造成了正常结缔组织、括约肌群损伤过多,术后患者排便、换药的痛苦也很大,恢复时间较长。因此,术前细致检查,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精细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特殊性肛瘘的治疗  

临床上应用常规术式治疗,疗效欠佳。针对这类肛瘘,病因治疗同样重要。如结核性肛瘘,首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后行手术治疗,术中除切除瘘管外,还应切除瘘管周围0.5 cm范围的正常组织,防止结核病灶残留,导致复发。另外,针对炎性肠病继发性肛瘘,首先进行原发病治疗,然后对继发性肛瘘行姑息治疗,如克罗恩病继发肛瘘伴感染者,采用浅表切开引流或挂浮线治疗,不可一味追求治愈率。

肛门功能的恢复  

术中括约肌的损伤、术后瘢痕组织的形成和挛缩、切断处创面愈合后遗留的光滑沟槽,都会极大的影响肛门功能。术后肛门功能损伤主要体现在控便、排便及感觉的异常。因此,尽早干预瘢痕形成及术后肛门功能的锻炼尤为重要。针对手术创面瘢痕的形成,提出在术后应用生肌类中药制剂,以助肉芽组织生长填充,瘢痕形成阶段应用电按摩治疗配合软化瘢痕药物,以减轻瘢痕造成的功能损伤;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应及时行生物反馈训练,对因手术导致的肛管静息压、收缩压及排便舒张压降低有一定改善。

虽然肛肠界同道普遍认为肛腺感染是肛瘘疾病的病因,但经明确诊治后仍有部分患者复发,我院通过二次手术后,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及饮食排便习惯,治疗效果满意。


传统改良术式有治愈率高的优势,但存在术后疼痛较甚、愈合时间较长的问题。与之相比,现代生物学技术克服了传统改良术式的缺点,但治愈率不高,且价格昂贵,所以针对肛瘘的治疗,在治愈率、术后疼痛、经济负担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肛肠界同道仍需探讨努力解决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