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中国健康人群HE4参考值
人附睾蛋白4(HE4)在卵巢癌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医学价值,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临床试剂说明书提供的参考范围源于国外人群研究,其正常参考值与中国人群临床所见存在一定差距。使用大规模HE4临床试验数据,按照年龄段或绝经前、后区分参考值,为临床提供适合中国健康人群的HE4参考值意义重大。
2012年10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田亚平教授主持的HE4中国人群参考值多中心研究启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9家三甲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联合开展,通过观察包括卵巢癌在内的良恶性疾病受试者HE4水平,比较观察HE4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推动中国人群HE4水平参考值范围建立,更好指导中国医生使用Elecsys®HE4检测结果进行临床诊疗。
2015年,该研究项目总结文章“人附睾蛋白4(HE4)中国人群参考区间研究”在《Journal of Ovarian Research》(《卵巢研究期刊》)上成功发表,率先为卵巢癌筛查诊断提供了大样本中国健康人群参考值。2015年东方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期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郭林教授就该研究进行了分享解读,并详细阐述HE4在卵巢癌诊疗与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Elecsys®HE4中国表观健康人群参考值出炉 改善卵巢癌临床管理
多中心研究共入组样本2351例,覆盖了18~95岁的女性。为确保9大中心研究数据可组合使用,首先将HE4高值与低值水平进行质控,分别为370 pmol/l和44.5 pmol/l。同时为观察雌激素及其他肿瘤标志物对HE4水平的影响,亦对孕酮(Prog)、雌二醇(E2)和糖类抗原125(CA125)进行检测。该研究将年龄、妊娠情况、绝经状态、民族和吸烟史等统计学信息纳入观察范畴,最终建立起HE4、CA125、Prog及E2四个指标模型。
研究发现,中国表观健康人群总体参考值为105.10 pmol/l,略低于西方表观健康女性HE4水平(140 pmol/l)。年龄和绝经状态是影响HE4水平的重要因素,健康人群中HE4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绝经前、后女性HE4参考值分别为68.96 pmol/l与114.90 pmol/l。此外,Prog与E2均与HE4水平呈负相关。在实际操作中,临床医生需考虑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参考值。
郭林教授表示:“HE4在卵巢癌患者中呈非正态分布,在卵巢相关良恶性肿瘤中变化明显,在绝经前、绝经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随患者病情进展分期而增高。因此,HE4在鉴别盆腔肿块、良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HE4浓度水平还可反映疾病发展趋势,用于监测卵巢癌患者手术及化疗效果,且与CA125疗效判断相比,HE4变化幅度更大,对预后判断更有效。关于HE4检测频率,郭林教授建议:“手术后1年内,每3个月1次,术后2年至3年则每年进行2次检测,术后3年以上建议每年检测1次。如发现HE4水平轻微升高,提示可能复发,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复发时可及时治疗。”
HE4联合CA125检测及ROMA指数 优化卵巢癌患者管理
HE4单独检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高,联合CA125检测则具有更高灵敏度,并显著提高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利用CA125和HE4检测值建立的卵巢恶性肿瘤风险计算法(ROMA)可有效辅助评估卵巢癌风险,更好地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并监测卵巢癌患者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
多中心研究显示,绝经前、后ROMA指数截断值分别为21.181 pmol/l、66.219 pmol/l。根据ROMA值对盆腔肿块卵巢癌做风险评估,以特异性75%为截点对绝经前、后妇女进行危险分层,发现对于绝经前妇女,≥11.65%为患卵巢上皮癌高风险,<11.65%为低风险;而对绝经后妇女,则≥31.76%为患卵巢上皮癌高风险,<31.76%为低风险。罗氏诊断ROMA指数中文版APP已于2015年上线,通过输入HE4和CA125检测结果,即可快速进行ROMA风险评估,为临床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郭林教授表示:“推荐临床联合使用HE4和CA125两种肿瘤标志物指标进行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在提高早期卵巢癌诊断敏感度、减少漏诊的同时,应用ROMA值更好地评估卵巢癌风险,监测患者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及早发现疾病复发和转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高危膀胱癌患者联合治疗方案有新突破
-
04-262025
晚期黑色素瘤一线免疫疗法有新方案
-
04-252025
晚期肾癌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有新方案,推动临床治疗格局变革
-
new“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主题推进活动在京举行
体重管理工作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25-04-23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