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患办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维权/医患办建议/详情

本院职工来加号 加还是不加?

时间:2015-07-30 15:01:13来源:未知作者:刘诗卉

blob.png

【情景】

一天上午,王主任坐在诊台前,习惯性地打开医生工作站的患者列表。30个号一大早就全挂完了。患者依次就诊。快11点了,刚看到20号。“下午还有一个复杂的手术,出完门诊要再确认下手术细节,时间紧张啊!”王主任心想。

“医生,我最近腿疼的都打不了弯儿了,您帮我看看……”患者正撩开裤腿儿让医生查体。这时,另一个科室的张医生带着一位患者径直走进诊室,在王主任耳边低声说:“王主任,有个亲戚想看看片子,麻烦您加个号。”王主任有点犹豫,但最后还是写了一张加号条递给他...

【挑错】

请问,整个加号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首先,内部人员穿白衣加号在很多医院都是禁忌,毫无顾忌带患者径直走进诊室,会影响医生的诊疗思路及与患者的沟通;其次,医生在获得加号的请求后,应从时间和病情上综合评估加号的合理性,在不影响诊疗质量和患者病情的前提下,考虑是否给予加号;最后,在其他人员打断患者描述病情要求加号时,医生没有巧妙制止,影响了正常就诊患者的诊疗。

【理论分析】

医生具有加号的自主权

挂号是患者与医院产生医疗服务合同关系的前提。对于熟人尤其是内部人士的加号请求,医生如何应对?加号,医生是否有自主选择权?

我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过程中,有权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病案调查、医学处置和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这项权利在法律上称之为“医师的独立诊疗权”。换言之,医师的执业活动享有独立的选择决定权,不受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是否加号是医生的自主选择权,医生可以加也可以不加。

根据《执业医师法》的其他相关规定,评估加号的合理性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患者病情应在医生注册的诊疗范围之内

决定是否给予加号之前,医生首先要询问患者病情,明确该病情确属自己的执业范围后考虑是否给予加号。不能因为熟人相托,就违反诊疗原则。

从患者就诊时间的分配上进行考量

临床工作中,不少医生感概,“看病如打仗”。面对加号的情况,医生要结合当天就诊患者的数量、诊疗难易程度以及自己下一步的日程安排,比如是否有紧急会诊,是否有重大手术等,在时间允许的范围之内,在不影响其他患者诊疗时间及诊疗质量的情况下,决定是否给予加号。

尊重正常就诊患者的权利  考虑患者的就诊体验感受

对于正常挂号就诊的患者,医生有义务保证患者的诊疗权利不受影响和侵害。当患者主诉没有表达充分,心中疑问没有充分解决时,当有其他因素干扰到正常诊疗过程的时候,医生首先应当制止干扰行为。

决定加号要考虑患者感受

本院职工前来加号,大多数医生碍于情面不会拒绝,但要掌握合适的方式方法。专家在接诊过程中要灵活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接待加号同事不能中止诊疗

首先,接诊过程中不能被同事打扰,即便是关系很好的同事前来加号,也不能态度过于热情,中止正在进行的诊疗。同时,对待前来加号的同事,态度亦不应过于生硬。应用眼神,手势等暗示同事稍作等待,微笑示意。

决定是否加号后,后续处理要得当

应当在两位患者的就诊间隙,询问患者病情、加号原因等,综合考量后决定是否加号。决定给予加号后,应告知患者遵从秩序,在医生看完正常挂号的患者后,才可就诊。如果不能加号,直接拒绝会影响同事关系。因此要保持好态度,客观讲明不能加号的原因,同时给予合理化建议。

关注正在就诊患者的感受

对于被打断诊疗的患者,医生适当的表示歉意,甚至不用语言,一个歉意的微笑,患者就能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和礼貌。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new一封不一样的 感谢信

    2017年的一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到了一封不一样的感谢信。

    2020-05-07
  • 07-112019

    医疗纠纷“疏堵”之道

    患者罗某,女,56岁,因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后1天,术口突然出血并压迫气管导致窒息。经抢救后植物人状态生存,患者家属对诊疗行为不满,由此引起医患纠纷。事情发生后,院方立即对患者采取了积极的治疗,尽全力帮助患者恢复。

  • 02-142019

    写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

    患者杨某某,其因“喘憋伴双下肢水肿1月,加重1天”于 2014年1月3日晚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某医院急诊抢救室。

  • 03-222018

    从1.3万件纠纷 看纠纷解决机制

    十五年来,北京积水潭医院医患办共处理各类投诉、纠纷,解答建议咨询13000余件,秉承“搭建医患连心桥,和风细雨化纠纷”的服务宗旨,总结出了许多经验。本期我们从中选取三四,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