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农机无情人有情:哈尔滨专家地震中完成双足绞断再植术

时间:2018-05-29 21:47:29来源:未知作者:高春梅 衣晓峰 阅读: 11159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27岁的小伙子朱某,5月27日下午像往常一样在自家农田里干活时,喷洒农药的大型器械突然不动了,小朱下去察看,不慎被农机绞伤,导致他的双足离断,伤情十分严重。危急时刻,家人急忙带他驱车赶往省城哈尔滨高新医院。此时,该院的急诊专线电话骤然响起,在院长姜文理的指挥下,立刻开启了急诊绿色通道。

当日傍晚18时左右,小朱在家人的陪伴下,直接被送到高新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经过专家检查后发现朱某的双足血管、神经、肌腱、骨质外露,仅有少许挫伤皮肤相连,创口污染严重,有很多的泥土和机械的油渍,左侧腓骨骨质连续性中断,双足踝关节结构错乱。小朱已经因失血过多出现休克等症状,必须尽快手术,争取保住他的双足不被截肢。

晚上7时,小朱被推进手术室,麻醉之后,手术在晚8时正式开始。在院长姜文理带领下,手足显微外科医疗团队专家们首先把朱某骨折的部位固定,然后将离断的肌腱吻合,接下来就是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的吻合了,这也是手术的最大难点之一。张明和主任介绍,此前,小朱的双脚是冰凉的、苍白的,如果血管顺利接上,双脚就会有血色和温度。不过,受损的血管最粗的直径才有3毫米,最细的只有1毫米,想要逐一接上,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一根直径1毫米的静脉血管上通常要缝合7-8针,必须全部手工完成。连接完血管,小朱的脚逐渐有了血色,紧接着医生又进行了6条神经的吻合。每根神经的直径只有1-2毫米,如果失败一条,患者今后的行走势必会受到影响。

经过近4个小时的拼搏,医生成功再植了小朱的一只脚;凌晨1点多,正在显微镜缝合另一只脚的血管时,医生感觉小朱的脚在动,后来看到手术床、无影灯也在明显地摇晃——原来当天凌晨1点50分,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了5.7级地震,受到波及的黑龙江,多个地方震感特别强烈,很多睡梦中的人都被摇醒了,躲到街头避难。

非常时刻,在哈尔滨高新医院的手术室内,没有丝毫恐惧的术者们更是聚精会神,步步为营,一边让助手牢牢固定着显微镜和伤者的脚,一边抓紧时间继续缝合,“速度越快,成活率越高。”张明和主任说。面对灾难,白衣天使们临危不乱,坚定地站在手术台上为病人再植双足。在高清手术显微镜下,专家团队有条不紊地为小朱进行了血管移植、吻合,以及血管神经肌腱对接。仅8个小时,一台包括双足踝离断伤清创再植术、外固定架固定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VSD负压引流术就宣告顺利完成了。

在手足显微外科专家、手术室、麻醉科团队的全力配合下,凌晨4点,小朱的双足保住了,血管、神经、肌腱全都接上了,血运良好。在场的专家介绍,小朱再恢复一段时间,基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高新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的开启,让小伙子节省了很多时间,小朱的妈妈激动地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民,没有华丽的语言来表达全家的心情,真的感谢高新医院的医护人员,保住了我儿子的双脚。刚听到孩子受伤时,根本来不及回家取钱,办理住院时,医院的工作人员全程陪伴我,协助我办好各种住院手续,我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蒙的,脑袋里一片空白,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感谢你们的帮助”。

哈尔滨高新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专家团队,在生命的紧要关头,以及遭遇突如其来的地震之时,临危不惧,以患者为中心,默默地奏响了一曲生命和英雄的赞歌,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和称赞。

 

姜文理院长简介

哈尔滨高新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东北三省手外科协会委员,黑龙江省手外科协会委员,黑龙江省民营医疗协会副会长。曾任职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武警黄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

专业特长:从事骨科、手足显微外科近30年,对四肢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手外伤、断肢、断指(趾)再植、足趾移植再造手指、复杂手外伤、手足畸形矫正、骨外伤、游离皮瓣,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较深造诣。


微信图片_20180529212605.jpg


微信图片_20180529212608.jpg



微信图片_20180529212614.jpg



微信图片_20180529212619.jpg



微信图片_20180529212623.jpg



微信图片_20180529214638.jpg



1501823692100397.jpg


责任编辑:衣晓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