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专家支招:减腰围护心脏,助你甩掉“要命肥”

时间:2025-05-20 09:35:39来源:医师报作者:衣晓峰 徐旭 阅读: 3621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久坐办公、外卖餐食、加班加点成为日常。而在不知不觉中,腰围的增粗逐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形成“围堵”之势。据中国食品智库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副主任及胸痛中心执行主任宋涛教授介绍,现阶段,我国超过三成的成年人表现为“啤酒肚”、“苹果腰”,而这种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相关。腰腹堆积的脂肪不仅影响体态美观,更可能因释放炎性物质、挤压内脏器官等而带来严重后果。科学应对这一健康挑战,需要从饮食选择、运动方式到生活习惯进行全面调整。

腰围超标:让心脏饱受“欺凌”

宋涛主任指出,现代人久坐少动的工作和学习特点,让腰围悄然变粗。许多人认为腰腹赘肉只是外观难看些,却不知道会加重心脏负担,折损寿命。根据最新版《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我国成年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总体均处于上升趋势。按照我国成年人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标准,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的占比已高达人群的三分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超重肥胖可造成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代谢异常,而“三高”又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并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

而内脏脂肪的堆积,是腰围超标的“祸首”。宋涛主任解释,不同于皮下脂肪,内脏脂肪会释放游离脂肪酸等炎性物质,直接殃及血管内皮。一项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显示,脂肪肝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较正常人高50%,且随着脂肪肝病情程度的加重,其风险也相应增加。虽然脂肪肝与内脏脂肪仍有一些差别,但二者都与体内脂肪代谢异常有关。此外,内脏脂肪还会压迫腹腔器官,诱使血压升高。一项调查发现,腰围每增加5厘米,收缩压平均增高3-5毫米汞柱,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最终会诱发心力衰竭。

宋涛指出,内脏脂肪的危害不仅限于心血管系统,还会由于胰岛素抵抗增大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而糖尿病本身又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相互纠缠并酿成恶性循环。因此,减腰围不仅是塑形需求,更是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关键所在。

“管住嘴”:护心瘦腰的黄金法则

如何为腰围“减负”,首要一条是“管住嘴”,调整饮食结构。最新研究显示,内脏脂肪的减少,70%取决于饮食调控,30%与运动相关。就此,宋涛主任告诫,早餐应避免单一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包子、白米饭和油条等精制主食会迅速升高血糖,促使脂肪堆积。他建议选择高蛋白、低升糖指数的组合,例如水煮蛋搭配燕麦片,既能获得饱腹感,又能稳定代谢。

午餐常是上班族的高热量陷阱。一份常见的卤肉饭含油量高达约36克,远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25-30克的上限。宋涛提示,在点外卖时可要求“米饭减半”并搭配清炒时蔬,这样既能显著缩减热量,又富含膳食纤维。此外,中式餐饮中隐藏的高盐量也要警觉起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一份红烧肉盖饭的含盐量可达8克。长期高盐饮食可致水钠潴留,升高血压且让心脏负担变得沉重。

晚餐误区更为隐蔽。宋涛分析,许多人误以为水果代餐既营养又健康,实则可能食入过量果糖。宋涛建议:晚餐应遵循“1+1+2”原则,即1拳头杂粮饭、1掌心优质蛋白(如鱼肉或豆腐)、2拳头绿叶蔬菜,既能平衡营养,又能减轻热量超标。对于习惯宵夜的人群,可选择1杯脱脂酸奶或1小碗燕麦粥,而尽量避免热量高而饱腹感差的食物,比如薯片、烧烤、蛋糕等。

近年来,间歇性禁食备受关注。宋涛认为,适度限制进食时间窗可增进胰岛素敏感性,帮助“燃烧”内脏脂肪。但需注意,禁食期间仍需保证营养均衡,以免引发低血糖等不良事件。

轻松运动:不跑不跳也能减体重

运动不必拘泥于健身房。宋涛强调,成年人每周应至少进行约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而若能坚持碎片化的日常活动,也能有效消减内脏脂肪。例如,每天看电视时做3组“沙发深蹲”(臀部轻触沙发后站起),可锻炼核心肌群,改善基础代谢率。通勤途中,保持收腹挺胸的站姿,不仅能消耗额外热量,还可保持良好体态。

毫无疑问,久坐是腰围增长的隐形推手。宋涛介绍,每坐1小时应该起身活动5分钟。对于开车族,红灯时做肩胛骨后缩动作,既能缓解肩颈疲劳,又能激活背部肌肉。而办公室一族可利用工位展开微运动,如用矿泉水瓶做侧平举,或利用椅子做抬腿练习。

宋涛特别提醒说,仰卧起坐可能损伤自身腰椎,平板支撑应从跪姿开始逐步进阶,以确保腰部安全。同时,快走时加大摆臂幅度可多消耗20%热量。一项针对中年女性的研究表明,每日快走30分钟,12周后腰围平均减少4厘米,效果优于单纯节食。最新发表在《运动与健康科学》上的研究发现,每天快走一会就能延长寿命。对于那些平时不太爱动的女性,每天额外增加超过10分钟的快步走,预期寿命延长1年以上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益处也不容忽视。宋涛解释说,规律运动可降低皮质醇水平,遏制越有压力越想吃东西的欲念,不给腹部脂肪“囤货”的机会。

火眼金睛:揪出暗处的隐形杀手

睡眠欠账与压力过大是腰围增长的“加速器”。宋涛告诫,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群,腰围年均增长比睡眠充足者多1.5厘米。这是由于熬夜会抑制瘦素分泌,同时刺激食欲激素,让人愈发渴望高热量食物。同时,电子设备的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进一步加剧失眠。建议养成良好睡眠的习惯,临睡前1小时关闭手机,尽量不去追剧或观看紧张刺激的影视剧,用阅读或冥想替代刷短视频。

另外,慢性压力可使皮质醇水平异常分泌,促使脂肪向腹部聚集。宋涛提示说,处于长期高压状态的人群,内脏脂肪含量比普通人高34%。心理压力还会让情绪性进食“爆棚”,尤其偏爱甜食和油炸食品。应对压力挑战,可尝试“五分钟呼吸法”,即深吸气4秒,屏息2秒,缓慢呼气6秒,重复5次,能快速平复心率,驱散焦虑。

隐形糖则是另一大陷阱。一瓶500毫升的乳酸菌饮料含糖量高达50克,远超每日推荐值。更隐蔽的糖分则潜伏在沙拉酱、速溶麦片等食品中。宋涛建议用天然甜味食材来替代,如红枣、枸杞煮制的银耳羹,既能满足口感,又不让糖分“爆表”。还要注意,某些“低脂”食品往往通过添加糖弥补口感,选购时需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

生活中:微小的改变会带来惊喜

58岁的退休教师王阿姨通过每日步行买菜、晚餐主食替换为山药南瓜,坚持3个月后,她的腰围从92厘米降至84厘米。王阿姨还将泡脚与揉腹结合在一起,帮助肠胃加快蠕动。程序员小刘将可乐换成气泡水,利用工位旁的小哑铃锻炼,腰围成功“缩水”8厘米。宋涛评价说,生活方式的微小改变,足以带来显著的健康收益,这样的“红利”,让人一生受益。

心血管医生总结的“3-5-7”法则值得牢记:每餐先吃3大口蔬菜,占据胃部空间以减少高热量摄入;每小时活动5分钟,打破久坐的恶性循环;保证7小时睡眠,让代谢系统充分修复。同时,宋涛建议每月测量一次腰围并记录,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对于已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人,应定期检测血脂和肝功能,防范并发症。

宋涛用一句话来概括,腰围是心脏健康的晴雨表,减腰围不是短期冲刺,而是终身习惯。与其等待心梗后抢救,不如从现在开始,用科学方法守护好心脏这颗“发动机”。

 

宋涛教授简介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副主任、胸痛中心执行主任。英国伦敦大学城市圣乔治访问学者。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双心医学专委会委员、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源性脑卒中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肺预防与康复分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脏重症分会常务委员。《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审稿专家。

获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心血管病学菁英临床技术创新奖,第八届医学家大会全国十大医学新锐称号。还先后获黑龙江省优秀援藏工作者,黑龙江及湖北省委省政府新时代最美逆行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青年医疗骨干等称号。

1.jpg

2.jpg


责任编辑:衣晓峰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