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者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医者日记/详情

我们都不想放弃

时间:2016-12-12 16:27:51来源:未知作者:陈惠 阅读: 98153

1.png

对于重庆医科大学呼吸学科研究生一年级的张敏来说,2014年是新鲜而忙碌的一年。这一年,她作为实习医生正式踏入临床,这一年,她收获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喜悦和成就感。

2014年11月,张敏轮转到血液科,认识了与她同龄的患者小倩。22岁的小倩被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被紧急收入院。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的病房,主管医生张红宾告诉小倩这个疾病可以100%被治愈,于是她接受了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双诱导及联合化疗的治疗手段。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可是却出现了血小板严重减少的并发症,生命垂危,急需输血。

小倩的家里人从江苏农村赶过来,父母身体单薄,经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抽血,而朋友也找过了,新出血点不断出现,口腔溃疡、发烧感染……所有症状都出现了,但已经很多天没有新的血小板送来了。张敏一遍又一遍地给血库和中心血站打电话,询问是否有同血型的血小板,以至于一开口,工作人员都已经知道是她。但遗憾的是,回答都是“没有”。

虚弱的小倩躺在病床上,对张敏说:“我不想放弃。”一阵心酸,张敏看着小倩:“我更不会放弃!”

“我身强力壮,为什么不能献血?”病情不等人,张敏决定自己去血站献血。

“我没想太多,就算不是医生,作为一个普通人,献一点血小板对自身又没有太大损害,恢复很快,但是对她来说就是雪中送炭,能帮助她度过危机。”张敏告诉记者。

来到中心血站,张敏被告知体重不达标。她软磨硬泡,甚至许下“后果自己承担”的承诺,血站的工作人员还是不答应。张敏回去一连吃了几大碗米饭,猛喝了两瓶矿泉水,把有重量的手机、钥匙放到衣服口袋里,甚至把纸币也换成了硬币。一连跑了三趟,45 kg,体重终于达标了,200 ml金灿灿的血小板从她娇小的身体中被抽出来,输入到小倩的体内,帮助小倩成功地度过了危险期。目前,小倩已经进入第二个强化治疗阶段,所有症状已完全缓解。“按照这个进度,她有机会痊愈。”张敏高兴地说。

这是张敏与小倩共同坚持的成果。

看似柔弱的身躯里竟有一颗如此坚定的心,一如她最初选择学医的毅然决然。你以为她也出生在医学世家,其实不然。正是因为家里没有当医生的人,她才想要学医。加上小时候,父亲因为重病差点丧命,对她的打击非常大,身边也有各种各样的亲戚朋友患病的消息,让她对医学这个神秘的殿堂充满了向往。

张敏坦言,自己选择了一条艰巨的道路。她笑着引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即又认真地告诉记者,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一步一步走下去。

参加临床工作还不到半年,张敏已经觉得时间不够用了。老是有做不完的事,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有时看书到凌晨,想睡觉了,就对自己说:像钟南山院士和王辰院士这样的大专家还在学习,我怎么能睡觉呢!

困顿阻挡不了她追逐梦想的脚步。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