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热点追踪
当前位置:首页/ 维权/热点追踪/详情

专科医师制度亟需立法

时间:2013-12-12 15:02:00来源:未知作者: 邓利强 张宝珠


12月7日召开的2013中国心血管医师大会,特别设置了医师维权论坛,来自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邓利强主任、解放军总医院法律处张宝珠处长等医学、法学界专家的演讲,赢得全场阵阵掌声。本报选取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blob.png

近来,关于修订《执业医师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医师协会2012年曾受原卫生部医法司的委托,进行大量调研,同时政法司、医政司也在不断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执业医师法》的修改已在快马加鞭的进程中。

调研中发现,《医师法》修改热点问题众多,如考取医师资格的学历门槛应否提高,医师多点执业和执业范围问题,专科医师制度和全科医师制度问题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专科医师制度的建立。专科医师是指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专)科以上学历(包括硕、博士研究生),经过一般训练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后,通过连续性的住院医师培训和资格考试,取得专科医师资格并经注册准入的医师。

在美国,专科医师的培养相当严格。学生需要经过12年的基础教育、4年大学教育才能进入医学院校,经过4年医学院校教育(2年基础,2年临床,毕业后授予博士学位,但不发医师执照)后,还需经过4~8年的临床实践培训(1年的毕业后培训,3~7 年专业培训),才可考取专科医师资格证书,最终成为一名专科医师 。

从2000年起,美国开始实行医师再认证制度,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7~10年,医师要想继续获得专科医师资格,必须定期参加本专业的继续医学教育,接受资格审查,参加规定的考试后,才能重新获得专科医师资格证书。

然而,我国医学教育及职业认证存在诸多问题:在教育阶段,医学生毕业分配定终身、住院医师培训机会不一、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多种学制和学位教育错综复杂、学位制代替临床能力评价。我国现行《执业医师法》没有专科医师的概念和相关制度,只有执业医师与执业助理医师的称谓。我国的专业医师都是在取得医师资格后经专业培训或经临床实践成为专业医师,这种方式未被国际认可。

其实,我国可借鉴国际医学教育经验,将医学教育定位在“5+3+X”阶段性培养模式上。即医学院校毕业后执业医师资格(Physician)——通过住院医师培养和考试取得专科医师资格。进行专科医师(Registration)执业注册——资格再确认即医师定期考核。该模式才是符合医师这个特殊职业的人才培养规律的,不应该有任何捷径。

因此,为进一步规范医师队伍,实行专科医师制度将是长远之计。笔者建议在《执业医师法》中增设条款: 国家建立全科医师制度。 国家建立专科医师培养、准入和管理制度。 

blob.png

医疗损害鉴定应当遵循同行评价 

▲ 解放军总医院法律处  张宝珠

当前,医疗纠纷“高烧不退”,高额判赔蒸蒸日上,这些问题与当前医疗损害鉴定体制的异化不无关系。医疗纠纷无论以何种方式解决,都要靠证据说话。而证据中涉及到病历资料、药品、器械材料、各种影像资料、检测检验结论、尸检报告等,无一不涉及医疗的专业性。然而,目前却是法医一统医疗损害鉴定的天下,不禁令人堪忧。

法医鉴定之所以不适合进行医疗损害鉴定,主要因为: 其一,鉴定人不具备相应的资格。医疗损害鉴定人须具备相应临床专业的知识、经验及评定医疗过错的理念、方法和技能。而法医并不具备;其二,缺乏明确的鉴定范围。目前尚未有法律文件规定法医鉴定机构的业务范围,更没有指出其可以鉴定医疗过错、因果关系、参与度等;其三,混淆医疗过错评价与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医疗过错评价是“是与非”的对立性评价,而医疗质量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够好并不是错。当前大量的法医鉴定意见中一般都表述为:医疗行为存在不当、不足、缺陷等 ,从根本上混淆了两者标准;其四,鉴定意见缺乏医学科学依据,过错鉴定充满“过错”。

据统计,2012年北京市发生医疗纠纷1200余件,医学会鉴定不足20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医疗损害鉴定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时期称医疗事故鉴定。医疗机构一旦定性为医疗事故,除赔偿外,还要承担强大的行政责任,进而在医院等级评价中受到影响,甚至可能被降级。对个人来讲,不仅伴随着经济的处罚,更意味着个人声望扫地,晋升长期停滞,甚至导致执业生涯的结束,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如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双重压力之下,对于“医疗事故”一词极力回避。医学鉴定专家左右为难,对医疗过程中确实存在的失误,尽量不归结为“医疗事故”,只能写“不足”、“缺陷”、“一定的过失”等,导致患方对医疗事故鉴定意见耿耿于怀。同时,由于鉴定人不签名、不出庭,鉴定结论不符合证据的属性要求,造成鉴定意见不被法院采信。 

需要指出的是,首先,鉴定专家完全没必要害怕得罪同行。在新法律制度背景下,经正常法律程序解决医患纠纷,不仅可以鼓励医疗机构勇于理直气壮对簿公堂,也能正确引导医患双方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因此,对于真正存在过失的鉴定意见,医务人员怕得罪同行的心理是完全不必要的。医学专家应当积极走上医学鉴定平台,积极参加医疗损害鉴定工作。

其次,医疗损害鉴定必须遵循同行评价原则。任何一种鉴定都必须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医疗损害鉴定必须保障鉴定程序的公开性,鉴定组织的法定性,鉴定人地位的中立性,鉴定人员的专业性。公开、公平、公正的核心理念就是用专门知识解决专门问题,也就是必须遵循同行评价。

(上接第1版)

 “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医师队伍,我们老百姓的健康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祁国明谈到,身体和精神的压力让医生喘不过气来,国家需要在政策层面给予医生更多的保护,而社会需要在道义层面给予医生更多的理解。

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会长殷大奎表示,只有医生健康,老百姓的健康才能得到发展;只有医生健康,我们才能树立良好的健康榜样。因此,维护医师健康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对民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维护社会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与会者认为,基金的雪中送炭或许能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带来些许慰藉,但只有当全社会都来关注、关怀医生群体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春天。

链接

关爱医师健康“三送”一瞥


一送知识。主要由以岭药业协助组织全国知名健康管理研究专家,针对各级医师进行不同的健康专题报告和心理疏导,并配合赠送健康图书和健康产品,增进医师的自我健康意识,解决医师健康难题。

二送感情。在全国医师中开展多种多样适合医师的、经常性的、有组织的文体活动,使广大医师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坚持合理锻炼,养成张驰有度、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同时便于医师之间沟通感情、交流学术,大力提升医师的身心健康。

第一阶段为“全体医师运动年”,2014年,由各省市医师协会倡导、组织医师开展形式多样、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第二阶段为文体活动“省级比赛年”,2015年,由中国医师协会推荐数项文体活动作为省级比赛的项目,由各省医师协会以省为单位,组织文体活动省级比赛;第三阶段为文体活动“全国比赛年”,2016年,由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医疗系统全国性文体比赛。

三送关怀。为长年在艰苦边远和基层任劳任怨为患者服务,积劳成疾、深受患者爱戴以及在执业过程中遭遇意外伤害或疾病的好医师,给予爱心援助和康复疗养服务等。中国医师协会在全国选择3~5处疗养基地,协助改善健康状况;对患有慢性疾病或亚健康医师给予健康产品援助;同时针对家庭暂时困难者给予一定的现金资助。受援助医师由全国各地方医师协会推荐,每年援助100名医师。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