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筷子”理念是大智慧
最近有一个时尚品牌对筷子进行了嘲讽,体现了傲慢和无礼,遭到全球华人的强烈反击。
筷子和刀叉虽是中西方吃饭的家伙事儿,但二者体现的其实是思维和文化的差异。
我们来看健康问题“筷子和刀叉”之争。
美国式防病理念以美国心脏协会推出的“生命简单七法则(life simple 7)”为代表。好比是“刀叉”。
遵循生命简单七法则,其实就是坚持7种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运动、健康饮食、适当体重、不吸烟,以及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不高。
简而言子,美国标准简单,比较清晰明了,也容易执行和衡量。
中国的养生可以理解为养护生命,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等措施的总称。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养生先养心”以及“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好比是“筷子”。
我们认为“心身是统一的”。人由身(身体)和心(精神)组成。“心”与“身”,即形体和心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中国人讲“性命”,性排在命的前面。拆字的话,性就是“心生”,就是活着的心。心死了,人就是行尸走肉。
心身统一的思想观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证明。
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等都属于心身疾病,这些病与心理因素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一种病,叫应激性心肌病。人在大悲或大喜时,会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筷子是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不但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也体现着中国特有的饮食和养生文化。
中国的养生就像是我们用筷子,方便、简单,还能锻炼手的协调能力;环保:木头筷子扔了,也不会对自然有多大的损害。不用很大的成本,就能取得很多的妙用。
而美国的保健观,就像西方人吃饭用刀叉,加工复杂,用两样东西才能吃饭,从自然中攫取。要测一大堆指标,发现有问题,就用药把他们降下来,把人当机器,药越用越多,越来越复杂。
最重要的是,美国标准则严重忽略“内心”,仅仅注重当下的生活习惯和器官的功能状态,把身体当成了机器。
梁漱溟曾说,科学之理,是一些静的知识,知其“如此如此”而止,没有立即发动什么行为的力量。“而中国人所说的理,却就在指示人们行为的动向”,中国养生文化,优势就在于此。
中国的养生智慧,追求的目标是个人、自然及社会实现最大限度的和谐一致,不但能防病延寿,还能让人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我看到过很多病人,非常胖,基本不活动,吸烟,脾气暴躁,家庭也不和睦。血压、血脂、血糖都不正常,很早就得了心梗。
医生和他说,你要戒烟,要活动,健康饮食,要不很快还会再出问题。
但这个人如果自己内心不改变,你觉得他有药可救吗?
子曰:“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聪明人不断探求知识,思维是活动的;仁爱的人有涵养,看事情是冷静的。探索知识求得乐趣;宁静有涵养,不容易生气,自然长寿。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胸宽广,无非分妄想,自然体健;思虑过多,患得患失,心中忧愁,就会弱不禁风。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研究发现,与有明确生活目标的人相比,生活浑浑噩噩的人的死亡率高50%。
养生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从生命的高度提出了健康人、健康社会的观念。中国的正心修身,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优秀人格和一个事业有成的人,是大智慧!
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西方文化外求,东方文化内求;西方文化探索自然界,东方文化探求生命的内涵。
二者各有所长,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西方人也不要傲慢无礼。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8-122024
梁万年:“三医”协同的基本路径
-
new2023年度“刷屏热词”之极端天气: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仍将持续增加
气候危机就是健康危机。
2024-01-05 -
10-312023
努力成为推动行业前进的力量
-
10-312023
网络调查亦有弊端
-
2023年度“刷屏热词”之极端天气: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仍将持续增加
2024-01-05 -
实力是唯一的话语权,实干是唯一的兴邦路|疫情期间,一名老师给学生的信
2020-05-19 -
医生不是“药神” 政府才是
2019-03-07 -
我们要交三个朋友
2019-01-24 -
医生要做“会工作、会休息”的引领者
2019-01-17
-
“走廊医生”走下神坛
2017-12-27 -
分级诊疗:心急别忘冷思考
2017-08-15 -
好医生赚大钱 是患者的福音
2017-08-07 -
我们要交三个朋友
2019-01-24 -
应纠正对细菌的片面认识
2023-05-09 -
医生要做“会工作、会休息”的引领者
2019-01-17 -
有偿刊登论文不合理
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