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启动“废弃针头 分类归”环保行动

时间:2019-06-19 16:08:00来源:未知作者:杨春雷 王逸琳 阅读: 111978

1391560931511_.pic_hd.jpg



6月18日,福建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联合厦门思明南普陀中医院、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市莲前社区医院、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废弃针头 分类归”的文明行动。活动启动仪式在南普陀中医院进行,由南普陀寺慈善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弘来法师主持。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杨叔禹教授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会长则悟大和尚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发表讲话。


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还有: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主任委员、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副会长、厦门思明南普陀中医院副院长翁丽丽主任医师,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副秘书长正兴法师、普陀法师。


则悟大和尚:废弃针头回收 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做起、从点滴做起


则悟大和尚表示,南普陀寺在推行“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等环保行动之后,在杨叔禹医师的倡议下,专门针对废弃针头的回收,展开进一步的行动,目的是希望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更美好,针对废弃的垃圾如何有效的进行回收,从而避免伤害。


则悟大和尚针对活动寄予了希望,并对在场的各位表达了感谢,他说:南普陀中医院作为首家参与倡议的单位,希望厦门各大医院、医疗界所有同仁、厦门的市民朋友,能够携手一起行动,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做起、从点滴做起。厦门作为高颜值、高素质的城市才会越来越美。感谢在场的各位及义工们善心善行,共同参与、共同成就,积极倡导宣扬“垃圾分类”的倡议,亲近身边的环境,庄严国土,自利利他。


杨叔禹院长:针头虽小,风险很大。关爱糖尿病病友,爱护公共环境。


杨叔禹院长在讲话中指出,糖尿病发病率非常高,中国仅大陆的糖尿病患者实际人数已经超过1个亿。厦门2018年统计的数据,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6.24%,按照厦门常住人口计算,厦门的糖尿病患者将近30万人,加上流动人口,就远远不止这些。一部分病友每天要注射胰岛素,有的每天打3-4次,还要测试血糖,这样都会产生针头。


针头上面沾了血液或者生物性的东西,会给清扫的环卫工人或者相关人员带来刺伤,废弃针头分类能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全市每年产生的废弃针头至少有几万支,全国有上亿支。大家要把针头管理起来,避免产生风险。


杨院长表示,废弃针头分类回收这项工作推行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全国都在积极尝试和探索。这次活动能顺利开展起来,得益于南普陀寺慈善会的大力支持,为活动提供了锐器回收盒和人员、义工上的支持,为此表示感谢。


杨院长现场介绍了废弃针头锐器盒的使用方式,呼吁更多的医疗机构加入“废弃针头 分类归”的行列当中,把废弃针头回收起来,统一交给医院的回收点进行妥善处理,避免不必要的刺伤。同时呼吁全社会要关心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也应该要爱护我们的社会环境和公共环境。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随后,领导嘉宾共同揭下红绸,“废弃针头 分类归”活动正式启幕,五家医疗机构共同开启“医疗垃圾回收进家庭,环保再落实更安全”行动,这是一项长期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活动,让每一枚废弃针头都回到它该去的地方。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南普陀寺近几年来积极推进“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以多样的慈善公益活动推动城市环保、海洋环保、心灵环保,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开展“废弃针头分类归”活动,使广大市民增强对医疗垃圾危害的认识,学会分类处理的方法,是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与南普陀中医院携手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积极实践。期待通过此活动,让更多人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实践中,共同建设“美丽厦门”。


这次专门针对糖尿病废弃针头回收分类,动员城市各方参与的公益行动,在全国属于首批。


责任编辑:洪瑞麟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