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金红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时间:2019-04-25 10:00:00来源:未知作者:宋箐 蔡增蕊 阅读: 161822

从普外科到急诊科,跨学科从医的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金红旭教授,几十载如一日,不断挑战自己,把从父亲、老师处得到的教诲和人文精神,传承给所有学生,让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建设,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认可,这位兢兢业业的急诊医学人,正在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我在普外科已工作了16年,如果一直待在那,我能想象得到自己退休的样子。”为了寻求更多挑战,38岁的金红旭转而去了急诊科。

急诊是年轻的学科,即使是美国也只有30多年的历史,急诊给了金红旭大展身手的舞台。在他的努力下,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部的建设已受到全国同行的广泛认可。

建国70年,是医疗事业发展的70年,也是国内医疗环境不断变化的70年。“医患关系不容易评价,它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医生与患者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金红旭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医患关系趋于紧张,主要原因在于医疗被推向市场,治病救人变成了商品买卖关系,医疗服务内在的人文价值变成了价格。而医患关系的最低谷出现于20世纪末,举证责任倒置的存在,使得医生看病之前,检查做得越多越好,签字越详细越好,进一步恶化了医患关系。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医患关系正在趋于缓和,社会也逐渐明确了医疗的定位,它不是完全的“商品”。

医学一大独特之处在于,很多经验性的东西,需要由前辈传授给晚辈,不断丰富知识体系和积累经验,才能让医学更加完善。

学术的传承方式,目前已大不一样。信息化时代下,传统的图书馆查阅文献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多途径获取知识已成大趋势。“真正的医学传承,实际上是传承医学人文精神”,他坦言,选择学医受父亲影响很大,父亲从医多年,上山下乡在各地行医都很受尊重,他曾告诫自己:“要是学医,就不要想太多,只要一心一意把病看好,其他的自然来到。”

而金红旭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又部分源自导师的言传身教。导师查房及教学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这给了金红旭很多启发。

天普洛安疗效、安全性均已得到了认可,可用于全身炎症反应的控制和急危重症的治疗。

——金红旭教授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