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精准治疗这把火点燃
第四届肿瘤精准诊疗论坛第四届肿瘤精准诊疗论坛
2019年11月8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肿瘤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国家癌症中心第四届肿瘤精准诊疗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的关键词是精准医疗,它是一种对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医疗模式,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治疗方式,而是通过基因及遗传学检查、大数据分析和临床药物三个步骤的有机结合。“精准即精确,近年来随着更多靶向药物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外科理念必将受益于更多癌症患者。”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大会主席赫捷院士总结道。本次会议由CSCO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主持。
本论坛围绕“肿瘤的精准诊疗及分子分型为基础的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主题展开,从肿瘤精准诊疗进展、免疫治疗新进展、免疫治疗热点问题和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管理及监测四个专题,探讨了当下肿瘤精准诊疗的现状与挑战。本次会议的另一个关键词是精准医疗,它是一种对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医疗模式,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治疗方式,而是通过基因及遗传学检查、大数据分析和临床药物三个步骤的有机结合。“精准即精确,近年来随着更多靶向药物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外科理念必将受益于更多癌症患者。”赫捷院士总结道。
本次会议由CSCO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主持。
本论坛围绕“肿瘤的精准诊疗及分子分型为基础的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主题展开,从肿瘤精准诊疗进展、免疫治疗新进展、免疫治疗热点问题和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管理及监测四个专题,探讨了当下肿瘤精准诊疗的现状与挑战。
从肿瘤标记物的探索之路看精准治疗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化大为小,以“肿瘤标记物探索之路”为例讲述了如何思考并开展肺癌转化研究,同时指点肺癌转化研究方向。
吴教授首先指出,目前中国的研究还是以靶向治疗为主,但肺癌已批准的六大靶点及相关药物均为国外学者发现开展。肺癌靶向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靶点选择不同药物,免疫治疗从晚期、局晚期到早期NSCLC以及SCLC几乎覆盖肺癌方方面面。那么医学靶点发现之路,中国的机会在哪里?吴一龙教授以其团队对c-Met靶点的探索告诉我们答案。
吴教授团队从两个大型失败的针对MET靶点的Ⅲ期临床研究中吸取教训,分析认为这两个临床研究失败的原因为biomarker选择问题,未筛选患者,进而思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以探索MET通路真正的肿瘤标记物。临床前研究发现NSCLC MET通路上MET过表达、扩增、突变均有可能成为biomarker。MET扩增与MET过表达为非线性关系,只有中高表达才存在MET扩增;T790M的存在影响c-Met抑制剂的疗效;c-Met突变独立于扩增和过表达;c-Met过表达、扩增、突变的发生频率依次降低,但是致癌力却相继增加;这些研究发现告诉我们c-Met通路形成精准医学靶点的研究方向。实验室工作需要临床验证,即临床策略转化。吴教授团队成功开展的2019年年发表于JCO的INC280研究和今年WCLC上公布的Tepotinib RCT临床研究结果表示联合抑制EGFR和c-Met通路是克服EGFR-TKI耐药的新策略。
最后,吴教授指出,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仍然是未来10年的热点,寻找靶点,建立可靠的预测性肿瘤标记物构成癌症治疗中最重要的转化研究。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精细化需要大量的转化研究,而ctDNA:从肿瘤诊断、预测、检测到癌细胞进化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吴教授对未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越来越多的声音寄予殷切的希望。
晚期NSCLC二线免疫治疗的挑战和出路
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指出,目前免疫联合化疗已经在全部病理类型的晚期肺癌(包括非鳞NSCLC、肺鳞癌和SCLC)中大获成功,不仅成功改写了各种治疗指南,而且多数方案已经获得了FDA的批准。但在不同的研究中,免疫药物和(或)化疗方案并非完全一样;由于不同的化疗药物对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免疫药物和化疗方案的选择标准尚不完全清楚。
通过PD-L1、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SI-H)和效应T细胞(T-effector,Teff)基因表达谱等生物标志物寻找晚期肺癌免疫治疗获益的潜在人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这些生物标志物都不尽完美,对疗效的预测作用有限。如在晚期NSCLC中,不同免疫治疗药物要求的PD-L1检测方法、判读标准、截断值等均有所不同,PD-L1高表达的患者不一定对免疫治疗起效,PD-L1阴性表达的患者不一定完全无效。
虽然有多项Ⅲ期研究的亚组分析支持TMB高的预测价值,但TMB的检测手段更是区别迥异,缺乏明确的统一的方法和截断值。而伴有MSI-H的晚期NSCLC只占全部患者的1%~3%。Teff基因表达谱是一组动态发展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并非成熟的标志物。
SCLC免疫治疗新进展
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程颖教授介绍从2018年Nivolumab成功取得小细胞肺癌(SCLC)三线治疗的适应证、一改SCLC 20年来新药物无突破的困境开始,Atezolizumab和Pembrolizumab也迎头赶上,相继在一线治疗和三线治疗再下两城。主要是基于三项重要的研究,其中两项研究是今年AACR上公布的KEYNOTE028和KEYNOTE158汇集分析,证实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三线及以上SCLC患者的ORR为16%,应答持续时间超过18个月,中位的PFS和OS也分别为2.0个月和7.7个月,基于这样的结果,2019年6月Pembrolizumab也获得了FDA批准成为SCLC三线治疗的又一标准治疗选择。第三项是在2018年世界肺癌大会上重磅公布的IMpower133研究,结果提示Atezolizumab联合标准化疗与化疗相比将一线治疗的总生存延迟了2个月,降低30%的死亡风险,成为近30年来首个带来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生存改善的3期研究。
3月,FDA基于此研究结果批准Atezolizumab联合依托泊苷/卡铂作为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的新的标准治疗。基于上述研究的结果,今年CSCO肺癌指南中,也将Nivolumab和Atezolizumab作为Ⅲ类推荐分别用于SCLC的≥三线和一线治疗,为中国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虽然免疫治疗在一线治疗和三线治疗都取得了成功,但在二线的Checkmate331和维持治疗的Checkmate451研究都取得了阴性的结果,另外目前对于局限期SCLC放化疗后采用免疫药物巩固治疗的临床研究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打造国际医疗创新高地 武汉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开启
2025-07-09 -
new重磅发布:上海和黄药业荣膺“中国医药工业最具投资价值企业”
2025-07-09 -
07-072025
30万罚单揭开短视频合规危机
三条含有“肉毒素”治疗效果视频,两篇科普文章,代价是公立医院30万元罚款与声誉损伤。南京某医院的遭遇,揭示了医疗内容创作者面临的法律雷区远比想象中更险峻。
-
new肿瘤绿色治疗江苏首家示范基地在东台揭牌
2025-07-07
-
30万罚单揭开短视频合规危机
2025-07-07 -
专家来辟谣,院士齐推荐!这场健康科普大会 治好您的“体重焦虑”
2025-04-09 -
2025年医TV健康日直播计划
2025-02-10 -
成为有力的临床科室 | 拓展临床麻醉内涵,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5-02-06 -
朱玉龙:人工气胸辅助技术在经皮呼吸介入诊疗技术中的临床价值
2024-12-04
-
展风采 砺初心 勇担当 | 首届“中青年肿瘤防治菁英”名单公示
2023-12-26 -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无管中心”正式成立!
2024-12-08 -
齐鲁医院领衔主编 《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发布
2023-04-26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⑫ | 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所长、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名誉院长王海波:30年倾情守护国人耳鼻喉健康
2023-04-11 -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在厦门召开
2023-06-11 -
首个国产PD-L1伴随诊断产品性能表现卓越
2022-03-13 -
她是护士,也是抗美援朝战士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