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重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重点关注/详情

承前辈之志·创学科新篇丨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圆满举办

时间:2025-08-26 09:48:09来源:华肤荟作者:晓敏 阅读: 626

2025年8月22-24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联合承办的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简称ACMED)第一届学术年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644.png

本次大会汇聚国内顶尖皮肤病学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代表逾千人,设置了1个主会场、1个AI分会场、11个亚专科分会场及多场专题研讨会,聚焦皮肤医学前沿进展、临床诊疗规范、多学科协作与智慧医疗、行业标准共识建设以及促进健康科普教育等多个维度,旨在推动中国皮肤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651.png

承前辈之志 守住皮肤健康“第一防线”  

吴文育教授致辞中表示,华山医院皮肤科在杨国亮教授等一代代前辈的引领下,不仅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更在中国皮肤科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他透露,ACMED正在积极推进皮肤病学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让优质医疗资源如涓涓细流,惠及广泛的患者群体。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655.png

吴文育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表示,皮肤病诊疗绝非仅仅应对“疥癣之疾”,而是一项关乎人体“第一张名片”、守护健康“第一道防线”的系统工程。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702.png

毛颖院长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廖万清院士展望皮肤学科未来时特别强调,通过创新融合多学科与人工智能的力量将皮肤科的优质服务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和更多的人群。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706.png

廖万清院士

对于此次皮肤健康发展大会的召开,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陈啸宏会长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样深入的交流将为我国皮肤健康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整体行业向前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709.png

陈啸宏会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张福会长鼓励ACMED在全国皮肤科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实现行业领先发展、推动整体进步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713.png

张福会长

多维视角,前沿洞察赋能学科发展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高解春教授强调必须建立医院专属科研平台,推动“医工结合”,构建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未来科室应发展专病中心,实现患者闭环管理,让医生围绕患者转,而非患者来回奔波于各科室。皮肤科作为优势学科,应立足常见病高效诊疗,聚焦疑难病创新研究,打造具有个人专业特色的医生团队。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716.png

高解春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胡洁教授从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讲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皮肤影像识别、疾病预测与健康管理方面的巨大潜力。他强调,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赋能医生,实现“人机共融”,提升诊疗效率与准确性。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719.png

胡洁教授

聚焦热点,点亮关键疾病进展  

在FOCUS·TED SHOW环节,多位权威专家聚焦于关键皮肤病种,为大家带来最权威、最前沿的国际国内进展。

墨尔本大学Prof. Rodney Sinclair教授介绍,斑秃的治疗已从二十年前的束手无策发展到如今拥有多种高效治疗方案,尤其是JAK抑制剂的问世,彻底改变了治疗格局。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722.png

Prof. Rodney Sinclair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文育教授介绍到,近年来,雄激素性秃发(AGA)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多种新剂型米诺地尔(如泡沫剂)相继在国内获批或进入申报阶段。新机制药物也纷纷涌现,未来疗法更令人期待,涵盖多种前沿技术,如小核酸干扰技术、新靶点生物制剂等。

微信图片_20250826093042.png

吴文育教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刘红教授指出,自身免疫性疱病虽属少见病,但近年来在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领域均取得重要进展。在基础研究方面,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临床上,治疗策略仍以系统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作为一线方案,而生物制剂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意味着该领域未来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731.png

刘红教授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史玉玲教授表示,近年来银屑病在发病机制、诊断评估、共病管理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整体诊疗模式正向着更智能、更精准和更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此外,银屑病共病管理与预后评估广受关注;新药研发迎来多重突破;治疗策略趋向长期管理与个体化。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735.png

史玉玲教授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三代皮肤科医生对话致敬杨国亮  

中国现代皮肤病领域有一个恒星般闪耀的名字——杨国亮,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皮肤病事业。在杨国亮皮肤病学会议中,与会专家通过深情缅怀、珍贵史料与动人讲述,共同回顾了中国皮肤病学奠基人之一杨国亮教授的光辉业绩与育人风范,致敬他为我国皮肤学科发展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805.jpg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杨蜀嵋教授的记忆里,父亲杨国亮教授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生活简朴。他对子女要求严格,教育他们自立自强。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808.jpg

屏幕连线:杨蜀嵋教授

从左向右依次是:陈爱军教授、乐嘉豫教授、郑志忠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侠生教授与恩师杨国亮教授相伴50年。他特别提到杨老注重“洋为中用”,立足本国实际开展研究,领导编写了集中体现中国研究成果的《皮肤病学》,先后再版四次,极大推动了中国皮肤病学的自主创新与学科体系建立。

曾搀着71岁的杨老每天走20里路的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乐嘉豫教授分享了与杨老同赴云南、贵州、江西支援医疗的难忘经历。时年71岁的杨老与32岁的他同睡地铺,每日徒步数十里山路。这段经历,成为他最珍贵的记忆。

作为杨国亮教授的首位博士研究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郑志忠教授心中最难忘的是杨老师那份对病人的极致负责。他教导学生:“你们的老师不是我,是这些病人。”他对患者无微不至,查房前必先捂热双手再接触患者体肤,他最后甚至将遗体也捐献给了医学事业,蜡炬成灰泪始干。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812.jpg

屏幕连线:王侠生教授

从左向右依次是:陈爱军教授、乐嘉豫教授、郑志忠教授

杨老一心为患者的这种精神对大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郝飞教授在华山医院进修期间,通过精读杨国亮教授的《皮肤病学》深切感受到杨老著作中丰富的中国临床数据与基础知识,其学术精神“穿透了整个时代”,引导着中国皮肤科事业不断向前。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金哲虎教授30年前从延边来到华山医院进修,“我深深被杨国亮教授的精神所感染——他那勤学、认真、求真的态度,以及包容与坚守的品格,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坚定地选择留在边疆延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项蕾红教授谈到了杨老在学科建设上的远见卓识——在科室仅有三人的初创时期,就已规划了皮肤病理、生理、外科等亚专业发展方向,“这种眼界到今天也不落后”。作为杨老第一位博士生的徒弟,她身感责任重大,“我们要在临床中不断积累、发现问题,在诊断与治疗上实现突破。”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816.jpg

从左向右依次是:宋秀祖教授、郝飞教授、金哲虎教授、项蕾红教授

青年医生视杨老为医学领域一座巍峨的高山,其博大精深的学识、严谨求实的医风与仁心济世的情怀,令人不禁仰首瞻望,心生无限敬仰。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王芳教授总结杨老精神是“传承与责任”,师者“传道授业、诲人不倦”的态度深深影响了她现在的带教方式。

杨老的生命跨越了三个世纪,但他的精神从未过时。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宋秀祖教授将杨老精神概括为“三心”:敬畏心、创新心和传承心。他提出杨老同时做到了“四有”——“有料研发皮肤第一台音频电疗,有趣开拓汉墓第一次皮肤研究,有爱奠基全球第一大皮肤科系——华山皮肤”,这些特质为当代青年学者树立了楷模。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成锋教授深感杨老及其传承者带来的不仅是学术财富,更是精神指引。在面对当前的各种挑战时,杨老艰苦创业、坚持目标、不断创新的精神始终激励着后来者坚定前行。

微信图片_20250826091819.jpg

从左向右依次是:杜娟教授、王芳教授、宋秀祖教授、张成锋教授

多元深耕,分会场共探热点实践与规范  

与此同时,本次会议期间还正式宣告成立了覆盖多个皮肤关键领域的11个协作组,它们分别是:新媒体传播、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毛发、荨麻疹和皮肤过敏、功效性护肤品、痤疮、皮肤外科、激光、注射美容及色素性疾病。这些协作组的成立旨在汇聚领域专家力量,促进跨学科、跨机构合作,未来将在特定皮肤疾病诊疗、技术创新与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实现协同攻关和资源共享。

未命名.jpg未命是名.jpg

临床协作组启动仪式后,各个分会场均专注于皮肤科细分领域前沿进展与实践规范进行了充分交流,其中:

新媒体年度专题会,首设 ACMED 皮肤科医生科普团体标准,奠基科普规范化;

功效性护肤品年度专题会在医美及化妆品联用方面,探讨了科学规范的应用规范;

痤疮年度专题会重点呈现近三年的突破性新药研发动态,并深入探讨皮肤微生态调控这一科研与护肤应用的热点方向;

注射美容年度专题会展示创新材料与应用技术的革新;

色素性疾病年度专题会涵盖疾病历史溯源、新药研发及治疗新靶点探索;

皮肤外科年度专题会致力于功能重建与形态精修的双重突破,同时聚焦恶性黑素瘤精准诊疗的核心挑战,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临床实践升级;

毛发年度专题会整合营养干预、干细胞外泌体及毛囊类器官技术,探索雄激素性秃发与头皮衰老的创新解决方案;激光年度专题会面向临床,针对治疗中的难点,信息前沿,兼具时效性和实用性;特应性皮炎年度专题会,针对AD的特殊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

更多详细报道,敬请期待年度专题会特别篇。

承前启后,共筑皮肤健康新时代  

这是一场致敬传承与创新一体的学术盛宴,传承,是守住初心;创新,是迈向未来,这正是本次会议的灵魂所在,也是一代代皮肤科人不曾停歇的征程。

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以杨国亮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皮肤科人精神的崇高致敬与薪火相传,更是对我国皮肤健康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强力宣示。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在ACMED等专业学术组织的引领下,进一步加强协作,深化创新,深耕教育,为不断提升我国皮肤疾病防治水平、增进全民皮肤健康福祉、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强大的专业力量。

2026,期待再相聚!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