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压力下近视防控难取舍
6月28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教育部体卫艺司联合主办的“首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高峰论坛”在济南市举行。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作了题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痛点、重点和难点”的报告,本报摘取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青少年近视高发与公众轻视危害有关
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3.6%!近些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快速增长态势的原因,与公众轻视近视的危害有关。很多人误认为,佩戴眼镜就可以解决近视问题了。殊不知,近视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高度近视,可致残、致盲。
约80%近视可防可控
如何评价近视防控的成效?除了要关注“近视发生率”等指标外,还要重视近视人群中近视度数的分布变化。如果低度近视者增多,而中度,尤其是高度近视人数降低,也是防控效果的体现。
约80%的近视者是外界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是可防可控的,因此,要抓住这一部分关键人群,将近视患病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当前近视防控的痛点在于“学生减负”与“升学压力”之间的取舍,换句话说,要学会舍得,有舍才能有得。
学业重、持续近用眼时间长、户外活动少等是近视重要诱因
就眼球发育而言,3岁以前是关键期,3~12岁是敏感期,12~18岁是可塑期,18岁以上则进入稳定期。目前我国乃至亚洲国家的教育制度,3~18岁恰恰是学业压力最重的时期。数据显示,我国29%的学生每日户外活动不足1小时,67%的学生不足2小时,73%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达标,课后作业时间和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这也是欧美国家青少年近视率比我国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要将身体素质考核纳入学生评价体系。
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是防控重点
研究显示,小学一年级学生远视储备在+1.5D~2.0D之间时,此后累计五年近视发生率仅11.76%,因此,学龄前儿童的防控重点是保护远视储备,中小学在于避免近视进展,大学则要监控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转变。
近视防控还要找准干预靶点,目前我们已初步探索了近视与表观遗传学的关系,相关的作用机制研究还有很大空间。另外,通过筛选找到近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或关联蛋白,从而找到防治近视的最佳干预节点。
(本文根据作者报告整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8-122024
梁万年:“三医”协同的基本路径
-
new2023年度“刷屏热词”之极端天气: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仍将持续增加
气候危机就是健康危机。
2024-01-05 -
10-312023
努力成为推动行业前进的力量
-
10-312023
网络调查亦有弊端
-
2023年度“刷屏热词”之极端天气: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仍将持续增加
2024-01-05 -
实力是唯一的话语权,实干是唯一的兴邦路|疫情期间,一名老师给学生的信
2020-05-19 -
医生不是“药神” 政府才是
2019-03-07 -
我们要交三个朋友
2019-01-24 -
医生要做“会工作、会休息”的引领者
2019-01-17
-
“走廊医生”走下神坛
2017-12-27 -
分级诊疗:心急别忘冷思考
2017-08-15 -
我们要交三个朋友
2019-01-24 -
应纠正对细菌的片面认识
2023-05-09 -
有偿刊登论文不合理
2016-01-21 -
好医生赚大钱 是患者的福音
2017-08-07 -
医生要做“会工作、会休息”的引领者
20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