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职业精神是抗疫取胜的基本保证
最近,在无数感人的抗疫报道之外,有一些缺乏职业精神的文章为人不齿。如某报纸的新闻说出生不到20天的孩子就会问“妈妈去哪了”,某街道办事处张贴的隔离14天的封条醒目地印着“2月16日至2月30日封”。
笔者以为,无论当事人有何种理由,这些都是职业精神缺失的体现。当驰援江城的白衣天使惊悉尚未满月的婴儿开口说话替自己关心妻子时,当居家隔离的居民遥想自己将被终生封闭在斗室之中之际,内心该作何感想?无论图片是真是假,这种缺乏常识的举动都应当引以为戒。如果我们的新闻媒体能够真正履行好守门人的职责,我们的执法机构能够三思而后行,充分发挥好各自的工匠精神,一定能为抗疫之战的早日获胜添砖加瓦。
身为医务工作者,踏上杏林之路,前辈们就教导我们,医者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任何失误都可能草菅人命,一定要恪守职业精神。回眸史册,悬壶济世的大医张孝骞始终在职业精神上躬身践行、率先垂范。张老热爱教学,推崇科研,但终生不脱离临床。他坦言:医学的技巧和医生的爱心是两把利剑。临床医学最重要的是实践,患者是最好的老师,对患者的诊治,时刻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他将“戒、慎、恐、惧”作为毕生的座右铭,身体力行地为我们树立起恪守职业精神的典范。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08-122024
梁万年:“三医”协同的基本路径
-
new2023年度“刷屏热词”之极端天气: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仍将持续增加
气候危机就是健康危机。
2024-01-05 -
10-312023
努力成为推动行业前进的力量
-
10-312023
网络调查亦有弊端
推荐阅读
-
2023年度“刷屏热词”之极端天气: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仍将持续增加
2024-01-05 -
实力是唯一的话语权,实干是唯一的兴邦路|疫情期间,一名老师给学生的信
2020-05-19 -
医生不是“药神” 政府才是
2019-03-07 -
我们要交三个朋友
2019-01-24 -
医生要做“会工作、会休息”的引领者
2019-01-17
热门资讯
-
“走廊医生”走下神坛
2017-12-27 -
分级诊疗:心急别忘冷思考
2017-08-15 -
我们要交三个朋友
2019-01-24 -
好医生赚大钱 是患者的福音
2017-08-07 -
应纠正对细菌的片面认识
2023-05-09 -
医生要做“会工作、会休息”的引领者
2019-01-17 -
有偿刊登论文不合理
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