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疫”对世界的五大贡献
作者简介:
张雁灵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原会长,总后卫生部原部长,原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经历了76天的严格封城,武汉人民终于在4月8日迎来了“解封”。老百姓说:“武汉真正的春天来到了!”
此次疫情,是近百年来病毒对人类生命最大的挑战,进而演变成了对国际秩序的重大挑战。作为疫情中一度最重的灾区,武汉人民用生命和苦难换来了经验,也换来了思考。然而,西方一些国家的政客却想像1918年大流感时,把“锅”甩给西班牙一样,把新冠病毒这口“锅”甩给武汉,冠以“武汉病毒”名字。但武汉人民不要!因为武汉无罪,反而有功!请记住两组数据:武汉艰苦卓绝的抗“疫”,让全中国感染人数减少了96%;武汉人民忍受困苦封城的76天,让世界传播率降低了80%。
我认为,武汉对世界抗“疫”斗争有五大贡献!
武汉对世界的五大贡献
在这场全世界抗“疫”混战中树立起一面旗帜
武汉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让处于无助与无奈中的人类看到希望,看到自信,看到坚定。也告诉全世界:人类必胜!
为世界抗“疫”提供了一种“中国模式”
即当大疫来临之际,大量患者涌现,医疗资源不足时,必须实行患者分类管理、分级救治:重患者进入定点医院和紧急建立的大型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轻患者进入方舱医院治疗;密切接触者送入酒店接受隔离。同时,还要群防群控,打人民战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阻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此次疫情,网络系统在实践中经受了考验,发挥了作用
在武汉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中,网络作用优势明显,不可替代。正确的决策既来自决心也来自数据,医疗和防疫的大数据迅速整合、加工和应用,为高层决策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同时,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5G通讯技术也显示出了独特优势。远程医疗支援、远程疫情监控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实践使用,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现代有效的服务手段。
互助、互动和互联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只有互相援助才能形成最强的合力。此次疫情,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19个省对口援助湖北。其实,援助湖北就是帮助自己,互助成为共同责任。疫情中,人们关爱患者,崇拜英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国难之中唤起民心互动。调动民众自觉参与,快速普及防护知识,实现上下理解配合,有效实现了立体互联。这种互联起到了稳定秩序、安抚社会的紧张不安情绪的作用。
提醒世界各国应高度重视疾控机构建设
事实上,在此次大疫面前,各国的疾控机构在预警、预报和应对反应中,得分都不是很高,有些甚至不及格。这种滞后是长期以来的问题,也是国际性问题。美国著名防疫专家乔·麦考密克远在1993年3月就对美国疾控中心提出尖锐批评是:“我简直不认识疾病控制中心了。它成了一帮开口只会讲政治,伸手只会写空文的官僚们会聚的场所。他们浮在空中,不讲实际,不到现场,就凭空做出决策。我厌倦了这一切。”他的话,对今天许多国家的疾控机构评价是多么的贴切啊!
如今,人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会的通融,经济的流动,难民的行走等现代化病遍及地球的每个角落。人类的行为变化也促使着病毒微生物的生存发展发生变化,并给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2003年SARS疫情已经告诉人类,全球传染病大流行趋势已经到来,病毒与人类也是命运共同体,应尽快研究与其共存共处,相生相克。
地球是个村子,大家紧密相连,如同近邻。虽有省界、国界,但病毒没有户口,也无需护照,它可以随意光临,四处行走。疾控工作怎样适应这种态势?我认为,武汉的做法给我们提出了四大思考:首先,疾控事业必须坚持世界性和公益性的属性。这个属性的特点要求就是公平、公开和公信;其次,疾控工作必须坚持服务于公共卫生的原则。它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疾病预防与控制、免疫预防的组织与实施、慢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此外,疾控机构必须具备应对能力和水平。要有权威性预警预报能力,要有精准的重大疫情的应急应对能力;要有标准规范的现代化信息平台;要有垂直管理和问责的体制机制等等。最后,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不同,它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要在国家和世卫组织的指导下履行职责,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实现国际资源共享,为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服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8-122024
梁万年:“三医”协同的基本路径
-
new2023年度“刷屏热词”之极端天气: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仍将持续增加
气候危机就是健康危机。
2024-01-05 -
10-312023
努力成为推动行业前进的力量
-
10-312023
网络调查亦有弊端
-
2023年度“刷屏热词”之极端天气: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仍将持续增加
2024-01-05 -
实力是唯一的话语权,实干是唯一的兴邦路|疫情期间,一名老师给学生的信
2020-05-19 -
医生不是“药神” 政府才是
2019-03-07 -
我们要交三个朋友
2019-01-24 -
医生要做“会工作、会休息”的引领者
2019-01-17
-
“走廊医生”走下神坛
2017-12-27 -
分级诊疗:心急别忘冷思考
2017-08-15 -
我们要交三个朋友
2019-01-24 -
好医生赚大钱 是患者的福音
2017-08-07 -
应纠正对细菌的片面认识
2023-05-09 -
医生要做“会工作、会休息”的引领者
2019-01-17 -
有偿刊登论文不合理
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