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南飞 且助枫桥变飞虹:记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周丹
八零后的周丹去年九月被高薪聘请到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任眼科主任,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十几年一直被视为青年梯队的小周,到了苏州则成了“老周”,因他无论技术水平、经验资历都是出类拔萃的,担得起科室领头人的重任。他也有信心帮助科室掌握先进医疗技术,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为当地的百姓谋福祉。而仅仅半年时间,周丹就成了当地百姓信赖的“老专家”。
医生忙点,患者离健康就更近些
早上7点45分正式上班,但周丹按照在哈医大的习惯,每天都会早早来到科里,把当天重要的工作给大家强调一下,然后和同事们一起做好出诊准备。眼科疾病患者在敞亮的候诊大厅里等待导诊的安排,这里的患者有本地居民、周边工厂和公司的职员、中小学生,也有其他科住院需要看眼病的人。本地居民有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子女往往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同,所以他们当中很多人是自己来就医的,因此眼科的医护人员对这些老年人或有特殊情况的患者会格外细心。
前段时间,有一位年逾七旬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大爷来就医,他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要依赖别人,近一年来视力又持续下降,最近一个月双眼似乎啥都看不到了,路都不能走,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由于老家在省外,家属又没空回去,因此将老人接到苏州来治疗,就近选择了高新区人民医院。
周丹主任在检查时发现,大爷双眼患白内障已近失明状态,需及时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随后与家属进行沟通并提出了合理的医疗方案,家属非常认可,于是决定在高新区人民医院进行手术。
给患有痴呆的老人做手术面临几个难点:一是患者无法与医生交流,头位眼位无法相对稳定;二是老人为全白白内障,皮质液化,撕囊难度大;三是老人眼窝较深,影响手术操作。然而方法总比困难多,周主任联合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对可能出现的能想到的情况都做好应急处理措施,并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确保了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次日,当揭开纱布的那一刹那,大爷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其实,给当地的老年人看病做手术倒不是最难的,困难的地方是沟通,因为当地老人不会讲也听不懂普通话,而手术的患者都是局麻状态,如果术中出现什么症状没能与医生正确沟通,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周丹在刚来那段时间只能每次做手术都请眼科的罗琴护士长到手术室,用苏州话与老人们交流沟通。虽然每台手术都顺利完成,患者与家人术后都非常激动地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但周丹心里的感受却是:自己以后一定要加紧学习苏州话,以便能更好地和当地患者交流。他说,现在如遇到当地的老年患者做手术,他会在术中放一些苏州方言歌曲,这样不仅缓解了老年患者的紧张情绪,自己听得多了也能尽快学会苏州方言。
高新区人民医院外联部的王姐也对周丹的医术人品赞不绝口。她负责的很大一项工作就是组织协调全院各临床科室去社区义诊,因此和周丹的接触较多。相处了几个月,周丹的认真负责,医德和水平,她都是看在眼里的。王姐80来岁的母亲患上了白内障,这要是在以前,她肯定领着自己母亲去市里的三甲医院检查做手术,其实这种想法在这里很普遍,很多同事的家属患病也都是选择去市里找三甲医院的专家或去上海就医。而王姐现在对周丹主任有了很深的了解,于是说服家人带着母亲直接找到周主任。通过详细检查和严谨判断,周丹给老人成功地施行了手术。现在老人完全可以正常出去散步,还逢人必夸医术顶呱呱的周专家。
周丹不仅每天都坚持出门诊,中间还要安排好几台手术,晚上基本不能正点下班,即便是休息时间,他也随时要接听患者的咨询电话,认真给予答复。周丹说,看到那么多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及时就医,有的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内心真的是非常着急啊,所以我不怕每天都这么忙碌。自己忙点儿,患者就离健康更近一点儿。
的确,周丹能抗住高强度的工作,得益于他十几年在哈医大的锻炼。2004年读硕士时,周丹师从知名白内障专家刘平教授,期间跟随刘平教授踏遍了龙江黑土地,一些县市如望奎、青冈、牡丹江、嫩江、林甸等地,更是经常奔波,一天最多做了108台手术,奔走了三个地区。
2005年,周丹一行人在去明水县义诊手术的路上发生了车祸,当时司机双腿骨折,其他人也都受轻伤。这次遭遇后,家里人都不赞成周丹再去偏远交通状况不好的乡镇进行义诊,但他为了那些没条件到省城大医院就医的患者,还是说服家人一直坚持了下来。他说,自己的坚韧性格和技术也正是那些年诊锻炼出来的。
攻读硕士期间,周丹可谓“拼命三郎”,为了学习临床业务,尤其是急诊处理,在科室里值班他曾连续呆在科室一个星期,以至于导师都得经常提醒他要注意身体。攻读博士时,周丹师从于眼底病专家彭绍民教授,导师当时在国外,但也还是经常发信息,不但进行科研工作的指导,还时刻关心他的生活状态。
到了苏州,周丹的拼劲依然,只要有患者来找,他不管多晚都接待,每天加班是常态,节假日更是本地人看病的高峰。周丹说,我希望尽我所能给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希望能越早越快地给他们治好病,让他们摆脱病痛,都能过上较高质量的生活。
文武兼修,带领团队勇往前行
2007年,周丹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被分配到哈医大一院。那时,他对眼科医生这个职业还没有太多概念,只知道自己来到了省内最有名的医院眼科。和很多年轻医生一样,他经历了大量练习手术的过程。毕竟临床工作需要熟能生巧,他要求自己做每一台手术花费的时间尽量少一点,剥离和修复手术做得更完美些。然而眼科有很多疑难杂症,治疗难度大,这让他同时意识到,做医生更需要学有所悟,这样才能取得进步。
他先后在北大人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研修深造,诊断水平得到患者和同行的高度认可。擅长青光眼、白内障、泪器病、眼外伤、眼表疾病、眼底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的技术也很多,如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囊外摘除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人工晶体悬吊手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虹膜根切术、引流阀植入术、360°小梁切开微创手术等。在哈医大期间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自然课题2项,获得中华医学会眼外伤手术视频大赛奖1项、省成果1项;出版论著1部,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国家级论文7篇,教学论文1篇。因此,目前他已是苏州高新医院公认的眼科首席专家。
他说,其实做医生不但有意义,也很有乐趣。尤其是你诊断出别人没能诊断的病,治好了别人没治好的眼疾,这都都会激励你前行。哪怕为患者提高零点零几的视力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意义,取得这种成功后不光是患者感动,医生也会被自己感动,这就是做医生的价值所在,我也以此激励年轻的医生护士们。
苏州高新医院虽然是由一个乡镇医院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地处高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投人巨资兴建完善,因此在硬件上并不输于三甲医院。以眼科为例,各种检查仪器配置相对齐全,病房宽敞舒适,员工生活设施也很齐备,周丹刚看到这些时,着实很振奋。只不过是医护人员长期以来固化的镇医院思维方式,阻碍了这里的与时俱进。周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分析,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他先是审视自己作为团队领头人、学科带头人的责任和能力,召集全科人集思广益,建立了内部层级诊疗服务新模式。管理上,建立制度,责任到人,流程有序,奖惩分明;业务上,让年轻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实际操作,护理人员有权利参与制定医疗方案的全过程。他鼓励医护人员学习深造,遇到人手不够时,他就给他们顶班,尽一切努力为他们创造外出“见世面”的机会。他还经常给科里年轻医生进行培训讲座,把当年参加中国大学慕课中给实习生讲课的实力全部拿出来,从平时总结的真实病例着眼,用生动的方式给大家进行讲解,因此很多年轻人的业务能力突飞猛进。
不仅在工作上给予团队成员更多的指导,周丹还组织同事们业余时间一起打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开展各种文体团建活动。其实组织这些活动对周丹来说也是驾轻就熟的,他不仅在大学期间获得过校园歌手一等奖,还在工作后组织了哈医大系统的足球队。他觉得,组织文体活动不仅使团队有了凝聚力,他也从中全方位考察优秀人才。
他鼓励年轻人放开手脚,并根据其能力予以重任。验光技师鲍琪不仅本职工作干得好,在电脑编程等方面也是高手,周丹就让他全面负责辖区1.2万多名儿童视力筛查的建档工作。小鲍说,科室为儿童视力筛查已开展了3年,前两年工作做得杂乱无章,周主任来之后要求我们重新捋顺,建立框架,制定计划,让大家熟悉流程,今年就变得有条有理了。我们还将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长期跟踪他们的视力变化,提供建议,让家长放心,学校省心,为政府排忧解难。现在,科室工作有目标有条理,制度清晰,奖惩分明,大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跟着周主任学习实践搞科研,他也乐意倾囊相授指导我们。周主任的工作方式和理念是我们以前从未体会到的,他说如果教会了我们,让我们每个人都变得更强,他也就会更轻松。对比那种在技术上自私吝啬的人,周主任的精神境界和思维方式高下立见。我以前上班觉得挺没劲的,现在感觉每一天都精神满满。
由于有了明确的方向和严格的制度,团队每个人都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罗琴说,现在是良性循环,从住院量上就能体现出,以前一个月仅有七八个住院病人,现在可以达到十几个二十几个,病人越来越信赖我们。周主任鼓励我们根据自己的专长开展更多的医疗服务,只要提出来,讨论好合理性可行性,他就帮助我们树立信心开展运作。比如用美容线缝合刀口,就比外科线要细致美观,非常适合生长发育期的小孩子和爱美的年轻人。再有现在开展的眼部超声雾化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干眼症,也是周主任来之后确立的项目,受到大家一致好评。还有我们这里原有的一些闲置设备,多年来没人会用,周主任就教我们使用,甚至找来厂家人员重新给我们培训,学习掌握了全部功能。
眼看着这支团队在慢慢成长,周丹也开始未来的布局。他说,医生是一个对知识、素质要求都很高的职业,要让年轻人学医从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从中选取优秀的人才,以后才能保证医生的素质,而且一定要让年轻医生有更多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尽快成长成百姓信赖的“老专家”,这样才能更健康、更稳定地发展。他希望能将自己在哈医大学到的先进技术、团队管理经验、科研作风等都运用到苏高医眼科的发展中。
践行公益,让医疗服务更上层楼
尽管平日周丹主任已然工作缠身,然而到了周末,他却没给自己安排休息时间,而是寻找各种机会自发深入社区,四处奔波收集资料进行调研,为百姓普及眼科知识并进行义诊。这项工作也是周丹以往在哈医大的“必修课”。他曾参加过明水、双城、兰西三个地区国家组织的全国眼病流行病学调查,深入到农村每家每户,每天走家串户走访,进行眼部调查,为国家了解基层眼部情况收集一手资料。
他说在出门诊时经常有病人问诸如“治疗白内障非要开刀吗?用点眼药水能不能解决问题?”“我家孩子才十几岁,怎么会得白内障呢?”等一些问题,因此他深感医学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必要性。他几乎每个月都要抽空下乡或深入社区进行义诊及科普讲座。周丹的讲座通俗易懂大受欢迎,几乎每次活动他都要“拖后腿”,百姓总是围着他问个不停,工作人员要一催再催才能结束。
周丹说,很多百姓对眼部疾病不以为然,殊不知,一旦患者能感觉到视力等其它问题再去检查时,往往已经很严重了。我们进社区科普,就是为了提升百姓的爱眼意识和防病意识,不仅践行健康卫士的使命担当,拉近了医护人员与社区百姓之间的距离,更能尽快树立苏高医眼科的口碑。今后我们还将进行更多的公益活动,并配合政府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工作等。医院以高速奔跑的姿态不断逐梦向前,我们眼科更不甘于后,我相信在梅冰院长的带领下,以及在我们眼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会让科室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的院办主任对周丹寄予厚望,她认为周丹是一位特别稳重、踏实、有眼光有勇气有理想的人。她考察过周丹的日常工作,通过就诊中对待患者的热心负责,精湛的医术,让她感受到苏州枫桥镇百姓对周丹的喜爱。她对周丹说,在你的带领下,眼科一定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相信院长的眼光,相信你的能力。苏州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希望你能爱上苏州,并在这里成就更大的梦想。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曾经的“枫桥镇医院”变成一道跨越天堑的彩虹。(刘雪冬 衣晓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7-022025
甘肃省人民医院举行“光荣在党50年” 纪念章颁发仪式
-
new首届马銮湾肿瘤内科学术大会暨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内科开科周年盛会圆满收官
2025-07-01 -
new甘肃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荣获首届甘肃省康复医学会科普大赛二等奖
2025-07-01 -
07-012025
甘肃省人民医院成功举办“免疫时代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专题学术交流会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