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1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年会

重磅研究|填补微通道治疗肾结石研究空白

时间:2021-07-16 17:44:17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 阅读: 15775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国华教授牵头的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非劣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微通道和标准通道在治疗20~40 mm肾结石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成果发表在《欧洲泌尿外科》杂志。

该研究在2016-2019年间将1980例准备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患者,随机分为24 Fr的标准通道组(sPNL组988人)和18 Fr的微通道组(mPNL组992例),主要观察指标为结石清除率(SFR),次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出血程度、并发症和住院天数。有效性方面,意向性治疗组中,非劣性检验显示mPNL的SFR并不亚于sPNL(86.3%与85.8%),两组的SFR差值仅为0.5%。sPNL的优势在于缩短了手术时间(差值为-2.2 mins)。

安全性方面,尽管sPNL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较大(17 g/l与13  g/l),但两组的输血率和介入率并没有统计学差异。sPNL组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服用止痛药的比例更高。

此外,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两组的并发症比例相类似。I级(并发症)接近40%,主要是术后服用退热药或者非甾体类消炎药;Ⅱ级大部分是输血;Ⅲa级是需要局麻下行肾动脉栓塞或输尿管镜操作的病例;Ⅳa和Ⅳb级是尿源性脓毒血症导致1个或多个器官衰竭,且需在ICU进一步治疗的患者。

sPNL的术后住院天数平均比mPNL延长0.6 d,这可能跟mPNL组无管化(不放肾造瘘管)的比例较高有关。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