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防止结核菌耐药突变:必须应用4种以上有效药物

中美学者联合研究首次揭示

时间:2017-05-11 12:23:00来源:未知作者:孙国根 阅读: 98287

blob.png

本报讯(通讯员  孙国根)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高谦教授等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合作,首次揭示多药联用下患者体内结核菌“微变化”过程。(Genome Biology.2017;18:71)

耐药率的攀升是结核病防控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提高结核患者的治愈率,WHO建议结核病治疗方案中应至少包括4种“有效药物”(即该患者所感染的结核菌不具有耐药性的药物)。我国约90%结核患者未进行耐药检测,主要靠经验治疗,很容易导致治疗方案中有效药物数量小于4种。那么,体内结核菌的基因组会发生怎样改变?

为此,研究者选取12例结核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53个痰样本进行深度测序(图2)。结果发现,患者体内的结核菌群体中存在大量低频突变,这说明在治疗前结核菌已积累了较大的突变库,这些突变可能成为耐药突变的来源。在有效药物大于4种的治疗方案下,这些低频突变会被清除,使结核菌群体在遗传上保持稳定,未发生耐药突变的积累;但在有效药物少于4种时,携带耐药突变的结核菌在群体中的比例会不断上升,且结核菌从敏感变成耐药,并出现由低浓度耐药向高浓度耐药转变。这说明多药联用治疗方案中的有效药物数量是决定结核菌是否发生耐药性积累的关键。

结果提示,及时准确掌握耐药检测结果,对制定、调整治疗方案,减少耐药结核病尤为重要。高教授表示,目前已有耐药分子诊断技术可将耐药检测时间从1~2个月缩短到2~3 h,但因成本较高等因素,一直未能在临床推广。因此,新的快速耐药诊断技术的研发推广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