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小儿与成人心电图存差异

心律较快,间期及各波时段较短,心电轴右偏

时间:2017-05-11 11:57:00来源:未知作者:董杰 阅读: 312940

小儿心电图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及少年儿童心电图,小儿在生长发育阶段,解剖、生理特点随增龄变化,心电图也有相应的变化。小儿在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存在显著差异。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李春雨教授指出,小儿心电图诊断标准不仅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不同的小儿阶段还有差异。

小儿心电图的检测方法与成人基本相同,但根据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特点,在检测心电图时应注意:(1)婴幼儿的右室占优势,在给婴幼儿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应加做V3R和(或)V4R导联心电图;(2)电极的大小要适合婴幼儿;(3)在安静状态下测量;(4)用一次性的棉棒占用温水,以减少刺激。


blob.png

心率

年龄愈小,心率愈快,心率与年龄增长呈反比。年龄越小心率越快,新生儿心率可快达160~170次/min。7 d内的新生儿心率较慢,原因是新陈代谢低、心脏副交感神经较交感神经完善。

P波

方向  Ⅰ、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Ⅱ、aVF、V5导联多直立,Ⅲ、aVL导联变异较大,V3、V1导联多直立或双向。

电压  不超过0.25 mV,但新生儿可达0.21~0.25 mV。原因是出生后右房占优势,肺动脉压较高。P波高耸可见于右房肥大、低血钾、甲亢、急性或缩窄性心包炎。P波减低无重要临床意义,可见于甲低。

时限  随年龄增长而延长,婴儿P波时限0.04~0.07 s,儿童0.06~0.09 s。原因是左右心房随年龄增长渐增大,心房除极时渐延长。在小儿P波时限分析中,婴儿超过0.08 s,儿童超过0.1 s,视为P波时间增宽。

P-R间期

小儿各年龄组P-R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随心率增快而缩短。

QRS波

心电轴  小儿心电轴与左、右心室壁厚度的比值相一致,年龄愈小,右心室愈占优势,心电轴愈右偏。

QRS波时间  QRS波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宽,新生儿约0.06 s,10岁以内最大值0.08 s,10岁以上0.10 s,成人在0.06~0.10 s之间。

QRS时间延长:室内传导异常,多见于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室性过早搏动、预激征候群等。

Q波  婴幼儿期,特别是3岁以内的婴儿,Ⅱ、Ⅲ、aVF导联Q波出现率高,但随年龄增长减少;7~10岁时,Ⅱ、aVF导联Q波出现率稍增高。

各年龄组aVR导联Q波出现率为54%~76%。正常婴幼儿右心前导联偶见Q波,V1导联Q波发生率为0.3%,V3导联为1.7%。

ST段

ST段是心室肌处在全部激动并将开始复极时的状态。成人ST段上升≤0.1 mV,V1~V3≤导联0.2 mV,ST段下降≤0.05 mV。小儿ST段上升肢体导联≤0.1 mV,心前导联≤0.2 mV。正常小儿ST段下移都为J点下移,无水平下降,若出现ST断水平下降或斜行下降,多有重要临床意义。

Q-T间期

小儿Q-T间期除生后1周内有一过性延长外,均随年龄增长而延长,随心率增快而缩短。年龄与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主要反映在QRS时间、S-T段及T波时间内。

U波

T波之后0.02~0.04 s低平波,方向与T波一致,电压0.05~0.2 mV,不超过同一导联T波的1/2,时间0.1~0.3 s,在Ⅱ、V3导联最明显。

U波出现率在小儿新生儿最低,其后随年龄而增加;心率快,U波出现率低;心律慢,U波出现率高。

心律失常

小儿心律失常发病率近年增高,尤其是严重心律失常逐年增多。

李教授指出,小儿心律失常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大力开展专业性的新技术、新知识的交流工作,不断提高对心律失常病因诊断水平。介绍并且推广非侵入性诊断的方法,如心电图药物试验、心电图运动试验等。有效提高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对于严重心律失常,需抓住症状当中的异常情况,对于已经确诊的心律失常的病例进行功能上的检查,需要进行心导管检查及其心血管造影等。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