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时评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时评/详情

医生创业的痛点是什么?

时间:2022-10-31 18:15:05来源:医师报作者:郭俊

本文作者为陕西省康复中心西安医院原副院长郭俊

靠政策鼓励的医生创业已经成为“过去式”。

医疗服务实践中,并不缺少好的医生创业故事。一般来讲,医生在创业时应抱有的期待是,通过现有需求用户能够接受的医疗服务新形态,以及合理适宜的医疗服务价格,为平台带来更多需求用户,以及更多付费用户,从而产生更好的单位经济效益和现金流。所以说,医疗服务产能和交付量是硬实力的象征。

换句话说,医生自主创业提供新服务的目的,不是将需求用户从一个付费计划,转移到另外一个付费计划,而是通过提供更为多样的服务和功能,供用户选择并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付费计划。

然而,大部分医生创业品牌的现有医疗服务计划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多数产品形态与用户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未能推进更多用户变更需求付费计划。

预期太高 落差太大

现今,大多数医生的创业烦恼皆在于把“饼画得太大”,一方面视“梅奥”为追赶目标,一方面又不愿背上“梅奥模仿者”标签,综合能力以及交付目标结构对其运营成本造成了很大影响,运营实践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战略问题:或投资建医院扩充产能,或对产能重视程度不够,或未能协调好提升产能中的各项事务以至于力有不逮。预期太高,是导致医生创业的市场预期和现实之间存在落差的主要原因。

医生自主创业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商业化能力。

医生之所以走出来创业,大多是因为在体制内其自身优势无法完全发挥。创业更多是为了突破圈层,收获来自更多大众关注的最佳路径。“术业有专攻”(与众不同的原创特质和独特性),自身实力过硬,具备跳出体制内框架思维的勇气,才是医生进入创业市场的最好门票。一些医生自主创业的痛点在于,其创业态度比较“游离”却怀抱不切实际的憧憬,在未能立足于医疗市场前就铩羽而归(一般他们在碰壁之后还可以回归到舒适圈)。而他们在用户需求和自身服务形态的矛盾点上,所凸显出的“解构思维”能力不够成熟,这是医生创业不成功的更深层次原因。

长于技术 弱于市场

医生是否选择创业,本质上是顺着体制方向走和背着体制方向走的选择。

事实上,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近于无穷,但医生数量是有限的。在不同的医疗服务赛道中,参赛者只有解决行业痛点或瓶颈问题,才能把项目做大做强;唯有找到技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问题,项目才能延续下去。实际情况是,多数医生创业时,在这些方面并未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如今医生创业的意义明显不同以往。从近期多家诊所关停业务的动作来看,大部分人似乎都对医生创业所应具备的特质、应对能力抱有诸多期待,但实际上,并非所有医生都具有鲜明个人特质及创业经验。

其实创业就是一个勇于啃硬骨头的过程,若啃不动,问题还是出在缺少认真、理性的分析。这也是离开三甲医院的大咖医生在面对商业挑战时为何会茫然失措的原因。

尽管大咖医生创业前期宣传的人设与运作构架,会给业界带来较大冲击力,有可能红火一时,但历经医疗行业白热化竞争局面之后,或许很难长久。深层次的原因是,大咖医生长于对行业和自身技术优势的理解,却弱于对市场的感觉与判断。

做好医疗服务普适性

疫情反复的当下,医疗行业正在经受着太多市场变数,越是危机节点,越能检验医生创业的能力。医生往往在创业之初摸不着门路,多是因为他们有很多“不太敢”“还是看不太懂”。

显而易见,面对当前的现实情况,无论是在高歌猛进的顺境,还是在暗流涌动的逆境,只有亲历创业的医生更能感知医疗行业冷暖。倘若我们再用刻薄话去奚落医生创业的窘境,多少有点没心没肺。当然,来自业界和医生创业者们的真实声音,也让一些媒体无法轻松地说出“风雨过后终会见彩虹”“守得云开,未来可期”之类的“鸡汤话”。毕竟现实中,避开媒体一些“报忧不报喜”的报道习惯,我们会发现总有一群医生在技术能力、商业模式、市场份额上都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他们坚守解决患者需求的初衷,其创业品牌最终将会取得较大收益。

综上,医生若要创业,他们在主打产品质量、创新、服务等方面的同时,服务质量和用户就医体验也一定要跟上。在当前阶段,医生创业最重要的应该是做好医疗服务普适性的蛋糕,而不是赚快钱,做收割需求用户的一锤子买卖。只有深层次地挖掘用户医疗健康、康复保健需求,解决看病贵、看病难、业务优化等痛点问题,才能真正打开市场,进一步做大品牌规模。

责任编辑:杨瑞静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