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阳康≠完全康复|出现这些症状,警惕心律失常!

时间:2023-02-15 10:48:47来源:医师报作者:荆冰 阅读: 170575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荆冰)“很多感染者在阳康后心脏出现不适。我的门诊中有30%以上患者都是这种情况,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甚至心衰等症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可能长期存在,因此对细胞的修复可能也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

2月8日,在“疫情期间心律失常的健康管理”专家论坛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周淑娴教授表示,在新冠病毒的影响下,临床更要格外关注患者心律失常治疗药物选择的安全性,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此次会议由周淑娴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铮教授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律失常的诊疗建议》作专题解读,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胡世云教授结合近期临床中典型病例及治疗体会,分享了中医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独特理念和经验,为广大一线医生提供了建议和指导。

image.png

新冠感染为何会累及心脏?或6个因素导致

黄铮教授首先介绍了新冠肺炎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他指出,由于没有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新冠肺炎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转归情况尚不十分清楚,但是可以看到,新冠疫情期间,部分患者合并出现心律失常或其心律失常的症状加重。

“美国心脏病学会发布的一份临床公告显示,16.7%的新冠肺炎患者合并心律失常,7.2%左右患者出现了心脏损伤,19.6%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还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了休克等情况。从这个数据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不低。”黄铮教授分析,新冠肺炎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与心律失常本身机制相关,也与新冠肺炎的感染相关,其发生机制大概在6个方面:

低氧血症导致心肌损伤  严重的新冠肺炎可能引起明显的气体交换障碍,最终导致低氧血症。而低氧,尤其是明显的低氧血症,显著减少了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增加无氧酵解,使细胞内产生酸中毒和氧自由基,破坏细胞膜的磷脂层。

炎症因子的作用  相关数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52%出现IL-6水平升高,86%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状态。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可以直接导致心肌损伤,同样也会影响既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斑块稳定性,增加潜在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作用  ACE-2是一个心血管保护因子,通过将部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为Ang(1-9)或者Ang(1-7),降低AngⅡ或升高Ang(1-7),从而产生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如果ACE-2受到严重影响,其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也可能会被削减。

心理因素  新冠病毒感染,尤其是重症感染患者,由于恐惧会产生明显的焦虑状态。而这些躯体和心理的应激过程,导致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毒性作用以及微循环障碍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终引起心肌的抑制,引起心脏心律失常。

与患者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有关  约1/3以上的患者合并高血压和心血管系统疾病。重症患者又常常在70岁以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机会更高。因此,在这部分已存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上,感染新冠病毒以后,会诱发心律失常的产生。

治疗药物的副作用  早期临床中或采用氯喹作为治疗新冠感染的临床用药之一。但体外实险结果证实了氯喹可引起QT间期延长、传导障碍及自律性升高等,也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新冠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心慌、心悸、头痛、头晕甚至晕厥等肺炎以外的症状,作为医生,要首先考虑患者是否伴发了心律失常。”黄铮教授表示,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往往不易出现心律失常或仅为窦速。此时虽有胸闷、心悸等心动过速的表现,但主要症状还是肺炎相关症状。而重症患者则容易伴发心律失常,但由于呼吸道症状严重,往往容易掩盖心律失常的症状。临床医生在接诊时,除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心电图检查等常规手段外,还要注意采集肺炎以外的症状。

心律失常可急性发作或导致基础病情加重,具有起病急、复杂多变、进展较快的特点。如不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及时处理,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生不仅要能准确识别心律失常,更需要掌握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

“心律失常有快与慢,危险与不危险之分,合并新冠肺炎后的急诊处理手段与常规处理手段基本一致。”黄铮教授表示,判断心律失常的危险性需把握一个总体原则,即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液动力学障碍,以及权衡治疗的获益和风险。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重点考虑对患者的主要获益,采用较为积极的措施;对相对稳定的心律失常,需充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治疗风险。

新冠感染合并房颤,如房颤发作持续时间≥24h,可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基础上给予药物复律。患者发生持续性室速,则应立即进入抢救流程,可予以静脉滴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必要时予以电复律。如果发生室颤,则应启动心肺复苏,并立即电复律。  

新冠肺炎患者如出现窦速、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室早、非持续性室速等心律失常,通常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处理的重点在于基础疾病的治疗,及时纠正低血氧、酸碱失衡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如果患者症状明显,或对血液动力学有影响,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参松养心胶囊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血液动力学状态。

除急诊处理外,对病情稳定的新冠肺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律失常的诊疗建议》也给予了推荐,包括加强对症治疗、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治疗。具体如下图。

image.png

新冠肺炎合并心律失常常规治疗流程图

新冠感染期间,新发的房颤、房扑患者,复律可考虑使用普罗帕酮、维纳卡兰等,也可以联合使用参松养心胶囊。频发室性早搏有症状的患者,可考虑短时间使用胺碘酮、普罗帕酮或美西律、胺碘酮和参松养心胶囊,以减少早搏数量和症状。对于心动过缓的患者,建议择期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前可考虑口服参松养心胶囊。

“心律失常有了新冠肺炎的加持后,会呈现出一些有别以往的特性,临床医生如何在以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探索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非常有必要,尤其要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为患者带来的次生伤害。”周淑娴教授解释,如β受体阻滞剂可应用于很多心血管疾病,但是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使用不慎有可能造成气道痉挛,使缺氧状况加重。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可能会加重患者的肺纤维化,造成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参松养心胶囊具有“整合调律,快慢兼治”的独特优势,可抑制心房纤维化,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使用,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整合调节 协同增效 中西联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新冠患者‘阳康’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综合的症状,如心慌、心悸、怕冷、乏力、失眠等。”胡世云教授表示,针对这些疾病,β受体阻断剂、伊伐布雷定、胺碘酮等,虽然能让患者心律失常有所缓解,但是很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中医药具有整体观的优势,一方面可以缩短心律失常的治疗时间,另一方面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胡世云教授介绍,参松养心胶囊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茱萸、酸枣仁、丹参、土鳖虫、甘松等中药成分组成,具有“安神、通络、定精、去虚火”等作用,对快的心律失常和慢的心律失常效果都很好,这体现了参松养心胶囊“双向调节”的独特优势。

“系列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复杂性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疗效,并且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黄铮教授表示,基于此,参松养心胶囊被《心律失常合理用药指南》《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及西医《内科学》等多个权威指南、教材推荐。

1月11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组织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问答(第一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康复阶段,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此时建议多休息,调节生活作息,保持充足睡眠。中成药可选用参松养心胶囊等药物。中华中医药学会于近日发布的《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常见症专家共识》中,在心悸部分,对于动后心慌明显者,也推荐使用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

结语

胡世云教授表示,关于新冠感染后心律失常的治疗,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药物有大量证据证明非常有效。但是以参松养心胶囊为代表的通络中药能通过多点干预、多机制作用弥补这个短板,让患者得到增效,也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责任编辑:祁晓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