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结直肠癌术后咋吃喝?如下四大“宝典”要记牢

时间:2023-04-17 17:28:01来源:医师报作者:衣晓峰 阅读: 258282

新闻背景: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可以说是一种与饮食习惯有着极为密切关系的疾病。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委员、中国食品智库专家、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肿瘤营养学组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黄睿教授介绍:在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癌,成为第二大癌症。

而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在全世界1000万因癌症死亡病例中,结直肠癌患者超过93万,占比9.4%。2020年,我国有超过55万人新患结直肠癌,占中国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2.2%,即不到8位患者中有1位是结直肠癌。同时,来自于国内的临床调查数据表明,国人肠癌发病率和发病年龄目前正呈“双上升”的趋势。从55岁开始,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持续走高,一般到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并且我国83%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处于中晚期,其中44%的病例伴有肝肺等部位转移,遗憾地错失了手术良机。

但即便手术成功,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为什么有的患者术后活了很多年,而有的人很快就离世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术后康复是否科学合理及其重视程度。黄教授指出,从这一点看,结直肠癌的康复进程离不开科学、合理饮食的助力与加持;甚至可以说,吃的好不好、对不对、合不合胃口,有没有营养,甚至直接涉及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和今后的正常生活。所以,术后营养必须予以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为此,黄睿教授从手术后开始,逐步延伸到术后常规饮食原则,在为广大患者进行科普知识讲座的同时,提醒术后须在以下四方面多加注意,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4CE6C406-8103-449D-975E-9B1A39A885A0.jpeg

术后注意事项

黄教授指出,一般术后要禁食3-4天,在此期间,应该严格禁食水,由于不能经口进食,所以需要从静脉输注营养物质,使用较多的就是全胃肠外营养方式(TPN)。因为不能饮水,患者常常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可以用水润一润口,或用棉签蘸水后轻轻涂润一下嘴唇,但尽量不要把水吞咽下去。

接下来,待肠蠕动恢复并开始排气后,患者便可以逐步吃点米汤、菜汁等易消化的流食,此过程通常要持续1-3天。黄睿提醒说,吃流食最好由稀到稠,并要少食多餐,一天进食6-8次,每次少量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在此期间需要时刻关注自己进食后的感觉,如餐后有无腹胀、腹痛等异常感觉;之后,流食便可以逐渐加稠,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如鸡蛋羹等。

黄教授介绍说,术后1周左右,可以逐步摄入较软且易消化的食物,如水煮蛋、肉泥、软面条等,但仍需坚持以进食后有无异常为标准,若有不适,需及时停止;如仍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这个阶段,依然需要少食多餐。进入术后2周左右,即可逐渐过渡到接近普通饮食,但仍需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并时刻留意饭后的感觉。

饮食科学合理

对任何处于疾病康复期的病人来说,保证充足而全面的营养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又因病情所限,必须有所控制,适量和适度。因此,这就要掌握饮食原则,要精而全,在许可范围内,尽可能保证少食且多种类。

黄睿主任告诫,术后饮食恢复阶段不能进食辛辣、油腻、生冷、过热、粗硬的食物,少吃肥肉和烟熏、腌制之类的深加工肉制品;同时要禁烟酒,避免暴饮暴食,食物要以易消化为主;日常需要多摄取低脂低胆固醇的优质蛋白,如鱼肉等;在过渡到普通饮食后,可适当吃些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从流食过渡到半流食再到普通饮食,大约需要3-6个月。年老者因消化系统的逐渐老化,饮食过渡时间需相应延长,不可操之过急。与此同时,应时刻关注体重变化,术后由于饮食原因,造成体重轻微下降是正常的现象,后期营养补充后,体重会逐步回升。但如果术后恢复到普通饮食后,体重仍在持续减轻,需要及时就医咨询。此外,如有其他特殊情况,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并确认下一步营养饮食方案。

8A7D575C-62D5-46A2-AD90-D6D59DA7B993.jpeg

营养支持原则

当患者术后开始排气后,要先从流食开始进食,并在1-3天左右,根据自身情况逐步过渡到半流食。而年老体弱者通常需要更长时间,这将使他们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在此过程中可适量补充营养粉剂,以短肽、全营养为最佳,少食多餐,减少因营养不良而酿成的一系列后续恢复不佳的问题。

黄睿教授解释说,氨基酸是构成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肽是由两个及以上的氨基酸组合而成,短肽由2-10个氨基酸组成,也叫低聚肽。是介于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分子量大,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现代研究表明:摄入人体的蛋白质大部分是以短肽形式吸收的,很小部分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所以短肽被摄入人体后,无需消化,就能被人体快速吸收;而且短肽在被吸收时,对氨基酸有保护作用,能保护氨基酸不受破坏,因此,短肽和氨基酸的混合物是人体吸收蛋白质的最佳吸收机制。

不仅如此,短肽还能吸附、粘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以促进微量元素吸收,并将其带到人体各个细胞、器官、组织,和短肽一起被吸纳和利用,发挥各自不同的功效,进而改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由半流食过渡到普通饮食的阶段,食物以易吸收为最佳,而且患者在此时间段内饮食接近日常餐食,所以很少会有营养不良的情况;若是饮食不规律,或胃纳不佳,每日食入量较少,致使体重仍有下降时,可适当补充一些高营养、高蛋白的食品。黄睿提醒说,如果不是因为摄入量不足所致的体重下降,就要予以高度重视,找医生或营养师咨询,查找症结所在。

而术后饮食恢复阶段,可以定期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等,及时根据检查指标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黄教授建议患者把自己的检查结果都留存下来,动态观察各指标的细微变化。

纠正不良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从源头上避免结直肠癌的侵袭呢?黄睿告诫,从生活习惯的层面讲,预防肠癌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这两点至关重要,因为遗传易感基因是改造不了的,但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而加以防范。

根据一份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报告,我国老龄人口中,70-79岁者吸烟率为30.6%,饮酒率18.8%,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比例达41.8%80岁以上更高,为58%),超重率为29%,肥胖率为5.4%。这些因素是老年人累积一生的生活习惯所致,这就强调必须戒烟限酒、减轻体重、控制血糖,以及多多摄取新鲜果蔬。在去年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制定和列出“食物多样、吃动平衡、少盐少油、规律进餐”等平衡膳食八准则,对蔬果和肉类摄入均有详细的说明和指南,这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如何吃喝颇有指导意义。

与此同时,黄睿教授指出,老年人本来就容易被癌症偷袭,其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因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反应较为迟钝,结直肠肿瘤生长缓慢,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老人最初的临床表现大多不明显,而在就诊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一般来看,肠癌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是以大便习惯改变和血便、粘液便为主,其次为肠梗阻、腹部包块、腹痛腹胀、腹泻等;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部包块、肠梗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对这些“蛛丝马迹”要格外警惕。

黄睿主任告诫,老年朋友一定要增强定期体检的意识,人过中年时,有条件的,必须年年做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应该每一两年进行1次结肠镜筛查,如发现直肠息肉或癌前病变,便于及时处理,防患未然。

385B8403-671A-4736-89F0-EA9F35598473.jpeg

责任编辑:衣晓峰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