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术后咋吃喝?如下四大“宝典”要记牢
新闻背景: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可以说是一种与饮食习惯有着极为密切关系的疾病。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委员、中国食品智库专家、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肿瘤营养学组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黄睿教授介绍:在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癌,已成为第二大癌症。
而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在全世界1000万因癌症死亡的病例中,结直肠癌患者超过93万,占比9.4%。2020年,我国有超过55万人新患结直肠癌,占中国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2.2%,即不到8位患者中就有1位是结直肠癌。同时,来自于国内的临床调查数据表明,国人肠癌发病率和发病年龄目前正呈“双上升”的趋势。从55岁开始,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持续走高,一般到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并且我国83%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处于中晚期,其中44%的病例已伴有肝肺等部位转移,遗憾地错失了手术良机。
但即便手术成功,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为什么有的患者术后活了很多年,而有的人很快就离世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术后康复是否科学合理及其重视程度。黄教授指出,从这一点看,结直肠癌的康复进程离不开科学、合理饮食的助力与加持;甚至可以说,吃的好不好、对不对、合不合胃口,有没有营养,甚至直接涉及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和今后的正常生活。所以,术后营养必须予以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为此,黄睿教授从手术后开始,逐步延伸到术后常规饮食原则,在为广大患者进行科普知识讲座的同时,提醒术后须在以下四方面多加注意,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术后注意事项
黄教授指出,一般术后要禁食3-4天,在此期间,应该严格禁食水,由于不能经口进食,所以需要从静脉输注营养物质,使用较多的就是全胃肠外营养方式(TPN)。因为不能饮水,患者常常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可以用水润一润口,或用棉签蘸水后轻轻涂润一下嘴唇,但尽量不要把水吞咽下去。
接下来,待肠蠕动恢复并开始排气后,患者便可以逐步吃点米汤、菜汁等易消化的流食,此过程通常要持续1-3天。黄睿提醒说,吃流食最好由稀到稠,并要少食多餐,一天进食6-8次,每次少量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在此期间需要时刻关注自己进食后的感觉,如餐后有无腹胀、腹痛等异常感觉;之后,流食便可以逐渐加稠,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如鸡蛋羹等。
黄教授介绍说,术后1周左右,可以逐步摄入较软且易消化的食物,如水煮蛋、肉泥、软面条等,但仍需坚持以进食后有无异常为标准,若有不适,需及时停止;如仍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这个阶段,依然需要少食多餐。进入术后2周左右,即可逐渐过渡到接近普通饮食,但仍需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并时刻留意饭后的感觉。
饮食科学合理
对任何处于疾病康复期的病人来说,保证充足而全面的营养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又因病情所限,必须有所控制,适量和适度。因此,这就要掌握饮食原则,要精而全,在许可范围内,尽可能保证少食且多种类。
黄睿主任告诫,术后饮食恢复阶段不能进食辛辣、油腻、生冷、过热、粗硬的食物,少吃肥肉和烟熏、腌制之类的深加工肉制品;同时要禁烟酒,避免暴饮暴食,食物要以易消化为主;日常需要多摄取低脂低胆固醇的优质蛋白,如鱼肉等;在过渡到普通饮食后,可适当吃些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从流食过渡到半流食再到普通饮食,大约需要3-6个月。年老者因消化系统的逐渐老化,饮食过渡时间需相应延长,不可操之过急。与此同时,应时刻关注体重变化,术后由于饮食原因,造成体重轻微下降是正常的现象,后期营养补充后,体重会逐步回升。但如果术后恢复到普通饮食后,体重仍在持续减轻,需要及时就医咨询。此外,如有其他特殊情况,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并确认下一步营养饮食方案。
营养支持原则
当患者术后开始排气后,要先从流食开始进食,并在1-3天左右,根据自身情况逐步过渡到半流食。而年老体弱者通常需要更长时间,这将使他们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在此过程中可适量补充营养粉剂,以短肽、全营养为最佳,少食多餐,减少因营养不良而酿成的一系列后续恢复不佳的问题。
黄睿教授解释说,氨基酸是构成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肽是由两个及以上的氨基酸组合而成,短肽由2-10个氨基酸组成,也叫低聚肽。是介于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分子量大,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现代研究表明:摄入人体的蛋白质大部分是以短肽形式吸收的,很小部分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所以短肽被摄入人体后,无需消化,就能被人体快速吸收;而且短肽在被吸收时,对氨基酸有保护作用,能保护氨基酸不受破坏,因此,短肽和氨基酸的混合物是人体吸收蛋白质的最佳吸收机制。
不仅如此,短肽还能吸附、粘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以促进微量元素吸收,并将其带到人体各个细胞、器官、组织,和短肽一起被吸纳和利用,发挥各自不同的功效,进而改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由半流食过渡到普通饮食的阶段,食物以易吸收为最佳,而且患者在此时间段内饮食接近日常餐食,所以很少会有营养不良的情况;若是饮食不规律,或胃纳不佳,每日食入量较少,致使体重仍有下降时,可适当补充一些高营养、高蛋白的食品。黄睿提醒说,如果不是因为摄入量不足所致的体重下降,就要予以高度重视,找医生或营养师咨询,查找症结所在。
而术后饮食恢复阶段,可以定期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等,及时根据检查指标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黄教授建议患者把自己的检查结果都留存下来,动态观察各指标的细微变化。
纠正不良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从源头上避免结直肠癌的侵袭呢?黄睿告诫,从生活习惯的层面讲,预防肠癌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这两点至关重要,因为遗传易感基因是改造不了的,但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而加以防范。
根据一份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报告,我国老龄人口中,70-79岁者吸烟率为30.6%,饮酒率18.8%,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比例达41.8%(80岁以上更高,为58%),超重率为29%,肥胖率为5.4%。这些因素是老年人累积一生的生活习惯所致,这就强调必须戒烟限酒、减轻体重、控制血糖,以及多多摄取新鲜果蔬。在去年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制定和列出“食物多样、吃动平衡、少盐少油、规律进餐”等平衡膳食八准则,对蔬果和肉类摄入均有详细的说明和指南,这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如何吃喝颇有指导意义。
与此同时,黄睿教授指出,老年人本来就容易被癌症偷袭,其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因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反应较为迟钝,结直肠肿瘤生长缓慢,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老人最初的临床表现大多不明显,而在就诊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一般来看,肠癌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是以大便习惯改变和血便、粘液便为主,其次为肠梗阻、腹部包块、腹痛腹胀、腹泻等;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部包块、肠梗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对这些“蛛丝马迹”要格外警惕。
黄睿主任告诫,老年朋友一定要增强定期体检的意识,人过中年时,有条件的,必须年年做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应该每一两年进行1次结肠镜筛查,如发现直肠息肉或癌前病变,便于及时处理,防患未然。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医养融合绘蓝图 提能强基筑高地--达州市卫健委调研组赴宣汉县调研
2025-04-28 -
new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妇幼保健院荣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
2025-04-27 -
new甘肃省中心医院完成全国首例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联合胸骨后巨大甲状腺切除术
2025-04-26 -
new甘肃省人民医院完成省内首例3D鹰眼显微镜系统+Zero-P+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2025-04-26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