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杨叔禹教授:中国特色接轨国际共识,中西医携手打造糖尿病防治新格局

时间:2023-04-27 15:51:14来源:医师报作者:黄晶

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版)》两部综合指南的中医内容增补和修订之后,具有创新性探索的糖尿病防治中西医结合诊疗新模式——“三师共管”糖尿病管理模式又被纳入《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2022)》,这是该管理模式被认可的又一例证。

在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三师共管”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名誉院长杨叔禹教授接受了医师报的采访。他表示,这是以中医师为重要力量的糖尿病诊疗新模式,是目前唯一一个中医师全程参与,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将有利于发挥中医“大方脉”的辨证论治优势,改善糖尿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以患者为中心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管理新模式

糖尿病作为一种复杂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管理必须用水磨功夫,不能有一天懈怠。但很多患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有患者以为“吃一次药就万事大吉了”。中国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处于“管不了”“无人管”的状态,导致中国糖尿病血糖达标率极低。

如何管理糖尿病,全国各地均在不断探索合适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如上海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模式、厦门的“三师共管”模式、南京社区医师糖尿病管理培训一体化模式等,都是对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探索。这其中,杨叔禹教授从患者全局出发,综合考虑病情,制定诊疗方案,创新性地提出了“三师共管”糖尿病诊疗综合管理模式。

“2012年,‘三师共管’诞生于厦门,是指由专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组成的糖尿病上下联动的管理模式。”杨叔禹教授介绍,“三师共管”诊疗模式兼顾中西医结合与协作,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发展,升级为由内分泌专科医师、中医师、健康管理师共同组成的管理模式。”

三师共管倡导中西医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心与身相结合的理念。”杨叔禹教授介绍,糖尿病患者来到医院,挂号后由内分泌专科医师与中医师共同为患者出具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在健康管理师的协助下,加入“三师共管”糖尿病诊疗系统,用手机APP将患者联系起来。患者自测的血糖数值会发送到监管室的手机上,健康管理师据此实时检测患者血糖变化、提示低血糖风险、分析血糖不达标原因等工作,并通过APP提醒患者管理血糖,保证治疗方案真正落地。

“三师共管”真正以患者为中心,在这个诊疗模式中,让患者感受到关心与照护,提高了依从性,血糖达标率大大提升。目前,该模式已成为国务院医改办向全国推广的慢病管理典范。

代谢指标与生活质量并重 中医药助力糖尿病全过程管理

当下,随着降糖药物的更新迭代,控制血糖指标越来越得心应手。但血糖达标了,糖尿病管理就万事大吉了吗?杨叔禹教授表示,在糖尿病治疗中,人们往往更关注指标的升降,如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但仅仅关心患者的代谢指标,是一个不完整的关怀,完整的关怀应该是,除了关注患者的“身”,更要关注他的“心”及生活质量,包括饮食起居以及情绪变化等

杨叔禹教授指出,美国糖尿病协会和欧洲糖尿病协会提出的糖尿病管理共识中对此有明确的推荐,关注患者生活质量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国际潮流”。“我们要把患者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而不是仅将目光聚焦于糖尿病这个病上。轻视症状,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不利于糖尿病本身的控制。试问一个长期失眠、焦虑的患者,真的能平稳地控制血糖吗?难! ”

“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和整体观,这是它的一个优势。”杨叔禹教授表示,对于焦虑、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皮肤骚痒、手脚麻木等糖尿病常见症状的管理,正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将中医加入到糖尿病的“三师共管”诊疗模式中,可协同控糖,缓解患者的常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三师共管的一大亮点,也让这种诊疗模式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糖尿病综合管理模式。

我们将这种诊疗模式称之为‘三师共管、两标并重’,即同时关注患者代谢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杨叔禹教授指出,这也是“三师共管”的主要特点和任务

疗效确切、证据充分 津力达防治糖尿病获多部指南推荐

杨叔禹教授强调,糖尿病领域两部最重要的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都已经纳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章节,这是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的最好肯定。

其中,《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指出,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在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三级预防中发挥作用。推荐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在应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可加服津力达颗粒。

杨叔禹教授介绍,气阴两虚是糖尿病最常见的证型,患者常出现口干、口渴、疲劳、倦怠乏力等脾气不足及阴虚的症状。津力达颗粒以“益气养阴、健脾运津”为主,方中选用人参益脾气,苍术、佩兰燥脾湿,仙灵脾温脾阳,荔枝核畅脾气,苦参、黄连泻脾热,黄精、麦冬养脾阴,葛根升清气,丹参通脾络,最终达到“通脉络,运脾津”,使津自生、力自达。

由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开展的一项纳入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对于服用二甲双胍稳定剂量血糖仍不达标的患者,加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0.92%,降低空腹血糖1.3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95mmol/L,显著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改善口渴、乏力、便秘等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由中国工程院贾伟平院士牵头开展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津力达颗粒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标准差在治疗后显著降低(-0.39 vs. 0.11,P<0.05),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在治疗后明显改善(23.21% vs. 2.24%,P<0.01),且津力达颗粒组患者的TIR从治疗前的55%提升到治疗后79%。

在多项循证医学证据的有力支持下,津力达颗粒获《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标准(2019英文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201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等多部指南推荐,成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代表性用药。

结语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宝库,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中医与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才能凸显中国糖尿病治疗的特色。”杨叔禹教授表示,“三师共管”糖尿病诊疗模式的探索,为糖尿病管理开辟了新道路,而中医师及中医药的加入,也必将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为糖尿病有效管理带来新曙光。

责任编辑:海燕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