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P治疗正式进入精准靶向时代 让“罕见”真正被“看见”
5月13日,罕见皮肤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创新靶向生物制剂圣利卓®(佩索利单抗注射液)中国上市会在上海、北京两地召开。目前圣利卓®已开始正式应用于临床,这对于我国GPP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同时这也标志着GPP的治疗正式进入精准靶向时代。
上市会北京场现场(左起: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人用药品健康事务和市场准入负责人刘畅女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高兴华教授、勃林格殷格翰中国专科产品事业部负责人宋海英女士)
患者自述:与GPP相伴的三十四年,大面积脓疱、高热、疼痛如影相随
“我出生于1989年的冬天,属蛇。妈妈说我从满月起,身上胳臂、脖颈、腹股沟褶皱处就开始出现红疹、流黄水、结痂等等问题,老人说可能因为我是属蛇的,所以皮肤不好。直到初三那年,我才确诊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当时全身皮肤大面积爆发,高热,身上开始是出红疙瘩,后面形成密集脓疱疹。”
这是银杏罕见皮肤病(GPP)关爱中心——我国首个GPP患者公益关爱组织公众号上的一篇真实的患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和GPP共处长达三十四年的女性患者。她出生后不久,身上经常局部会出一些皮疹,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被误诊为皮炎、湿疹、荨麻疹,期间也试过很多偏方,直到初中三年级才被确认为GPP。由于GPP反复发作,她不得不经常休学、住院治疗,再后来因怀孕期间GPP再次发作,持续高烧住院,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和精神压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表示:“在中国约100 000人中有1~2人患GPP,中国约计2万名GPP患者。与斑块状银屑病不同,GPP的临床表现为患者非肢端皮肤会广泛爆发充满脓液的水泡(脓疱),并有痛感,而且可能伴发高热等全身症状。同时,GPP可反复发作,也可呈持续性发病, 并伴发肝肾损害,也可因继发感染、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这位与GPP相伴数十年患者的经历也是很多GPP患者的生活缩影。银屑病病友互助网创始人史星翔表示:“GPP作为一种罕见的皮肤病,疾病发作的严重程度和不可预知性让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还因不被理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GPP患者更需要被关注和理解。银屑病病友互助网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我们也一直积极推动医患和社会对GPP的认识。今天很荣幸可以和大家共同见证圣利卓®在中国上市,期待在创新药物的帮助下,GPP患者可以实现疾病症状的控制,提高生活质量,拥抱美好生活。”
全球首个GPP靶向生物制剂:快速清除脓疱,打破GPP传统治疗僵局
圣利卓®是一种靶向作用于IL-36受体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IL-36信号通路与GPP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IL-36是导致炎症循环,皮肤炎症、脓疱形成和异常组织重构的主要细胞因子。圣利卓®通过与IL-36受体结合,阻断IL-36产生的炎症反应,从而抑制GPP的炎症信号通路,实现脓疱和皮损的快速清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高兴华教授表示:“GPP是一种罕见且症状严重的皮肤疾病,在圣利卓®之前,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没有专门针对GPP发作的治疗药物,圣利卓®是同类首个阻断白介素-36受体(IL-36R)激活的单克隆抗体,打破了GPP传统治疗的僵局,可以快速、强效、持久地清除GPP发作的脓疱和皮损,改善全身症状。圣利卓®关键性EffisayilTM 1 II期临床研究表明,经圣利卓®治疗1周后,54%的患者达到皮肤无可见脓疱;43%的患者可达到皮肤症状清除或几乎清除。”
多方合力,共同打造GPP诊疗关爱生态圈
近年来,国家与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度逐步提升,各部门为加强罕见病的医疗保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罕见病药物能够通过快速审评审批在我国上市。对此,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名誉主委丁洁教授认为:“尽管罕见病患者数量不多,基于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创新性、经济性、社会性等综合因素考量,科学评估罕见病用药对医保基金影响,推动更多罕见病等创新药医保准入,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此外通过探索罕见病用药多方支付体系,构建多层次的保障机制,将切实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为一家研发驱动的全球领先生物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与社会各方探讨支持建设多层次支付保障体系,践行社会责任,确保药物尽可能广泛可及。除了提升药物可及性,勃林格殷格翰也与业界携手为患者提供除了药物治疗以外的更多元化的服务:支持推动“GPP人工智能辅助识别工具”及“GPP病程优化小程序”上线;支持成立了我国首个GPP患者公益关爱组织—-- “银杏罕见皮肤病(GPP)关爱中心”;打造精准、权威、专业、全面的知识和服务阵地--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关爱中心,以满足GPP患者的医疗信息服务需求;公益支持出版首部GPP患者教育出版物——《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教手册》以提升患者疾病管理意识,促进医患沟通效率。未来,勃林格殷格翰还将继续与相关部门、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为GPP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积极改变,让“罕见”真正被“看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7-052025
卒中急救有新选择!打造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新标准
-
newCSD 2025|皮肤科中青年医生实战能力提升项目总决赛收官
2025-07-03 -
06-302025
非小细胞肺癌联合疗法有新突破
-
new“珠峰”项目总结会在杭州召开,超万名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2025-06-30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