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主动脉瓣疾病未来治疗方向:更微创,更耐久
第二届爱德华“因爱相瓣”中国创心峰会暨主动脉瓣高峰论坛于6月3日在沪召开。由爱德华生命科学(Edwards Lifesciences,下称“爱德华”)主办,以“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题,论坛汇集海内外心内心外两大领域权威专家,共话心脏瓣膜疾病前沿治疗技术和临床实践,旨在通过国际交流与多学科交融,合力推动我国心脏瓣膜疾病治疗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包括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Thomas Beaver在内的来自海内外的60余位知名心脏瓣膜诊疗专家和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焦该疾病国际指南及临床前沿解读、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政策研讨及案例分享等五大版块,就心脏瓣膜疾病的最新诊断技术、治疗策略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为患者带来优效的临床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心脏瓣膜疾病将进一步成为中国面临的突出健康挑战。 我很高兴能再次参加本届论坛,与国际同行、与会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心脏瓣膜疾病治疗的前沿趋势。这将为我们的临床实践带来更多启发,也将进一步带动学科水平的提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教授强调:“我们不断推动临床科学创新,就是希望能够更多地为患者带来短期与长期的价值。通过今天的论坛,我们看到今后提升心脏疾病管理的更多可能性,也看到了多学科合作对于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重要性。”
聚焦瓣膜疾病未竟需求
疗法迭代为患者带来福音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发表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我国的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城乡居民总体死亡首要原因,占到40%以上。在心脏病患中,瓣膜疾病较为突出。报告显示,中国瓣膜病患病率约为3.8%,即中国约有2500万人正遭受瓣膜病影响。心脏瓣膜病变的风险从60岁左右开始升高,在75岁以上人群中每八位就有一位患有中重度瓣膜疾病 。根据China-VHD研究的分析显示,单纯主动脉瓣反流(AR)的患者占全部中重度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38.8% 。而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数量约为150万。如无法得到及时正确救治,两年生存率仅为50%,五年生存率仅为20%。
对此,王春生教授谈到:“主动脉瓣疾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从发生到出现症状会有相当长的潜伏期,甚至可长达几十年无症状,因此常常被低估。主动脉瓣疾病患者一旦症状发作,出现心衰、心绞痛或晕厥等症状,大部分都会迅速进展,直至威胁生命。”
目前,针对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瓣膜修复及瓣膜置换两种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针对主动脉瓣疾病的创新治疗方案不断涌现,如从机械瓣到生物瓣、从开胸手术到微创及介入治疗等,为心脏瓣膜病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也为更多无法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以主动脉瓣置换术为例,生物瓣的启用虽然能有效降低血栓风险,但仍然面临耐用性的挑战。可喜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创新的全新生物材料,对牛心包材料进行全封闭抗钙化处理,干式储存,已经大大提高了生物瓣膜的性能。
此次论坛分享了COMMENCE临床研究对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七年随访结果,并对研究数据进行了详细解读。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AVR)扩展到年轻群体,组织的耐久性变得至关重要。本项试验数据表明,使用新型 RESILIA 生物组织材料的主动脉瓣生物瓣膜,在平均年龄为65.1岁的年轻患者群中,取得了优异的结果。七年内人工瓣膜结构性瓣膜退化(SVD)发生率较低(99.3%无SVD),97.2%的患者无需二次手术,展现了优异的耐久性和血流动力学性能,为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在另一项针对中国瓣膜患者疾病治疗费用的研究分析中,生物瓣膜显示出了超出机械瓣膜20%的更高的经济效益。 由COMMENCE研究验证的瓣膜耐用性也将使得生物瓣置换术在临床上扩展到更年轻、更活跃的患者成为可能。
王春生教授指出:“一方面得益于独特的材料,我们临床上也多称之为干瓣。另外在瓣架的设计上有一个开关,未来如果需要再次置换,可以放入第二个瓣。这两个特性进一步验证了RESILIA组织在主动脉瓣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微创成未来治疗新方向
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为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式带来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经导管主动脉瓣介入疗法,更是着力推动了临床实力。在此次论坛中,中外专家学者就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与最新进展也做出了深入探讨。
论坛分享了一项开展于手术风险低危重度AS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PARTNER 3研究的数据。该研究一年数据结果显示,使用第三代球扩瓣的经股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治疗重度AS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具有优势,TAVR在死亡、卒中和再入院组成的主要复合终点上优于SAVR。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寻求更符合生理的治疗方案成为瓣膜外科医生的共识。中国于2015年正式推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并于2018年10月12日正式发布《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NMPA)审查批准SAPIEN ® 3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 (SAPIEN 3球扩瓣)在国内上市。作为中国首个进口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SAPIEN 3球扩瓣填补了中国瓣膜市场球囊扩张瓣的空白,为国内医生提供了更全面完善的TAVR治疗解决方案,帮助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改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
近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SAPIEN 3球扩瓣可用于外科手术中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将满足更多低危患者需求,并引领中国TAVR治疗新时代的开启。
王建安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器械的革新、循证医学证据的丰富以及临床术者整体操作水平的提升,TAVR技术已经逐渐趋向成熟,数据也给到临床医生更多信心将TAVR用于中低危患者,这将为我国主动脉瓣介入技术的发展打开新的局面。”
加速合作交流
心内外合力为患者提供全周期护航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技术边界的不断拓展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对复杂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自心内、心外科的专家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观点。专家们指出,心内、心外各自有着独特的临床优势以及适用场景。未来“以患者为中心”的内外科协同及多学科融合与统筹,将进一步提升国内瓣膜疾病的临床治疗水平和效率。对此,王建安教授谈道:“当下心血管疾病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学科团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处理复杂心脏病变,实现‘1+1>2’,最终让患者受益。”
在多学科融合的趋势之下,为更加积极地应对复杂心血管疾病,爱德华在全球推行 “Heart Team”(心脏团队)概念,旨在协同心脏介入学家、心外科医生、影像专家及麻醉医师等多学科专家形成专科协作团队,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高危膀胱癌患者联合治疗方案有新突破
-
04-262025
晚期黑色素瘤一线免疫疗法有新方案
-
04-252025
晚期肾癌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有新方案,推动临床治疗格局变革
-
new“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主题推进活动在京举行
体重管理工作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25-04-23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