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详情

王景福:怀揣小理想,成就儿童肿瘤学科大梦想|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时间:2023-08-15 20:03:34来源:医师报作者:wanglina 阅读: 316559

小小的光头、大大的肚子、黝黑的皮肤、骨瘦嶙峋的小身躯……当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来到这个科室后,看到这里一个个小患者的模样时,即便是见惯了生离死别的场景,也不免触动到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他懂得,这一张张幼稚的笑脸的背后,是用自己幼小的身躯独自抵挡肿瘤的侵袭的苦难。


回想三年前,于院长为填补山东省肿瘤医院(“山肿”)儿童肿瘤学科的“空白”,暗自发誓,就算排除万难,也要组建一支儿童肿瘤诊疗团队和专业的科室。为此,他曾“三顾茅庐”,亲自力邀天津市肿瘤医院工作的儿童肿瘤专家王景福教授来帮助他一同完成这个愿望,期望能合力组建一支儿童肿瘤的专业团队,为山东乃至周边的患儿家庭摆脱看病难的困境。


“组建一个科室资金是次要的,关键是找到专业的人才,建立一支专业的团队才是根本。王景福教授是国内儿童肿瘤领域的专家,他自身技术过硬,具备先进的外科技术和综合治疗理念。但更让我看重的是,他有一颗对患儿的悲悯之心。”于院长说道。




本期嘉宾:山东省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病区主任王景福教授



从0到1,打造山东省儿童肿瘤诊疗新高地

2019年,王景福带着一颗归零的心态和满腔热血来到“山肿”,决定在这里从零开始,打造一支专业的儿童肿瘤专科团队。他这份勇气和信心源自于,在于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医院看重并坚持建立儿童肿瘤专科的决心,正好契合了他多年来想把儿童肿瘤诊疗水平不断提升的初心。


儿童肿瘤的发病率相对于成人肿瘤来说较低,有条件的家庭普遍会首选北上广等知名儿童专科医院。让患者主动选择来“山肿”看病,短期内凭借王景福个人“金字招牌”还可以,但想要带动整个济南乃至山东的诊疗水平显然是不够的,需要组建一支具备儿童肿瘤诊疗看家本领的队伍才行。


“你来医院,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给你增编制、买设备、扩床位,只要是科室需要的,医院都会优先考虑。”于院长的这句话是王景福的“定心丸”,他看得出,医院之所以排除万难也要建立儿童肿瘤专科,看重的是提升医院专科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儿童肿瘤诊疗的社会效益。


平地起高楼不是一件易事。在王景福最初的建科规划方案中,他决定从人员、规模、技术三方面入手,一步一个脚印稳扎根基。“初建科时,我们只有5名医生,其中3名是新招聘,2名是借来的,护士也招不到,只好临时从其他科室抽调来。后来护士长告诉我,几乎来到这里的护士都累哭过。这里确实又苦又累,大家不愿意来,我是理解的。”王景福说到。


由于儿童肿瘤与成人肿瘤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都不尽相同,儿科的医护们需要付出比别的科室人员更多的精力和耐心。王景福告诉《医师报》记者,很多医院认为儿科普遍效益差,都不愿扩大,制约其发展。但于院长常说:“与经济效益相比,我更看重的是医院贡献的社会效益,能救助多少患儿”。从最初的建科到后来的发展,医院都是要物给物,要人给人,要病床给病床。


千里马与伯乐的相遇,总是惺惺相惜,于院长给了王景福极为宽松的理解和容忍,同时也让他拥有了更大空间去建设和发展学科。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短短三年,他带领团队从成员8人扩增至85人,病床从30张,扩展至140张,包含两个病区和1个日间病房,预计今年下半年还要开放质子放疗病区。


于金明院长(左三)和王景福教授(左四)共同揭牌


科室设备更是从最初连最基本的输液装置都没有,三年间,他从零开始把技术逐一铺开。他说:“其他医院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其他医院没有的,自己一定要争取最先有”。如今与儿童实体肿瘤相关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均以建立:活检技术、影像技术、放化疗及手术、干细胞移植、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核素治疗等,以及开设最先进的监护病房、人文临终关怀病房。


科室建立后不久,他还不断的为医护们申请新的绩效机制,医院考虑到儿科特殊的工作强度,在绩效上作出倾斜,给到儿童肿瘤科医护1.4倍的绩效。四年来,儿童肿瘤科在他的带领下,经历了从0到1的突破;三年多来,他几乎很少回家,科室的发展倾入了他全部心血。


从1到100,全程综合施治不走弯路


1999年毕业后,原本专业是日文医学的他,找工作时却“误打误撞”进入小儿外科领域,二十多年来,这份工作的辛苦程度,他最有体会。虽说从医者都要面临体力上的挑战,累点对他来讲不算什么,而最让他感到无力的是,随着儿童肿瘤不断深入,他观察到我国儿童肿瘤术后疗效并不好,患儿常常面临肿瘤复发,且有好多问题需要解决,后来读硕士和博士便选择了肿瘤学,方向是儿童实体瘤的综合治疗。近年来,如何能进一步提升诊疗效果,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山肿”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肿瘤专科医院,一直没有儿童肿瘤专科,很多儿童肿瘤患者只能选择去综合医院,但综合医院往往又不擅长儿童肿瘤的诊疗,这让当地的患儿家庭陷入就诊两难的处境。


王景福的个人专长是小儿外科,尤其是儿童实体瘤,随着他对儿童肿瘤认知的不断加深,他深知仅靠手术治疗的效果收效甚微,唯有将外科和内科治疗的综合诊疗,才能真正提升患儿的治愈率。


建科时,王景福对科室的诊疗流程就提出了基本要求:要为收治的每一例患儿实行真正的全病程管理。这意味着,来到科室的每一位患儿,从前期的系列诊断检查,到中期的治疗,包括外科和内科治疗,以及后续的密切随访,都要严格做到无缝衔接,且最大程度减少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无效的等待时间。他这么做的目的是坚决不让患儿为做一项检查,为等一次手术,四处奔波耗时、耗财、耗力。


他的诊室里每天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可是,能顺利运行这样高质量诊疗模式,即便是北上广等大型专科医院也鲜有能做到这点,四年来,王景福带领的这支年轻的团队却做到了。


了解他工作日常的人都知道,王景福几乎每天早上六点到医院,后半夜才能下班休息。他不是在门诊被患者“包围”就是在手术室的无影灯下埋头苦干,刚脱下白衣,就换上手术衣。只要是他答应给做的手术,不管多晚多累,都要完成。王景福知道,每个家庭都是携家带口千里奔赴,深知社会上的家长不易,作为患儿的家长更不容易,作为医生,与他们互相理解、共情很重要。


如今,科室高效运转下,背后是王景福作为创科主任承受的体力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他坦言:“这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也是一份可以收获成就感的工作。辛苦,自然是工作繁琐,24小时待机,随时要处理患儿突发情况,还要照顾好患儿及家长的焦虑情绪;当然也不都是辛苦,也常会收获成就感,当你救治好一个患儿,家长脸上的放松,就是我们的喜悦。”


儿童活动中心一角


常怀悲悯之心的他,也常常感叹一个个幼小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很顽强的。“每个人的工作都很辛苦,有时怀揣一点小梦想、小情怀,有点阿Q精神,就不会觉得苦了。”王景福淡然


要做的是追求更好,而非成为所谓的“第一”


在王景福的眼中,一个现代化的儿童肿瘤科,一定要具备“一站式”的综合治疗模式。“一站式”的综合治疗能够开展的核心是要具备开展全部诊疗相关技术的能力和人员。


王景福指出,目前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一是我国地区诊疗差异较大,沿海发展相对于大西北发展要早;二是理念和专业知识差异,即使从事儿童肿瘤专科的医生也是有差别的,因为有的医生一年才治疗几个患儿,很难形成新的理念,另外,好多医院没有儿童肿瘤专科,有的患儿就在成人科室接受治疗;三是技术差异,各个医院及科室发展不平衡,很多技术无法开展,导致了患儿很难得到全面治疗。


“六一儿童节”科室组织的患儿活动


在儿科肿瘤领域,王景福通过长期的反复思考,不断从临床外科和内科两个方面进行有机整合,从综合治疗角度做治疗策略的改进。他介绍,从外科角度,主要包含技术和理念两方面。技术上要做到尽可能完整切除,减少并发症,还要考虑功能重建,提高生活质量;理念方面,时刻要有无瘤原则,基于患儿的最大收益,选择手术时机和范围;内科方面,基于不同药物组合或流程建立,进行设计,开展更多中心高水平临床试验;此外,对于难治病例,进行分子检测,基于分子结果开展靶向或免疫精准治疗。


“现在,科室每天在院患儿达300余人。这里的患儿是全国最多的,这点毫无疑问。但相比于追求第一,我觉得应该要时刻追求更好。我常说,这个病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开展什么,围绕着病来。比如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包含:活检技术、病理分型、分子检测、微小病灶检测、特异性影像检测(1231-MTBG和18F-NOTA)。治疗包含:放化疗和手术、干细胞移植、分子靶向、免疫和靶向药物、核素治疗。其中涉及方面很广,又复杂,但我们单中心均可独立完成。”他告诉记者。


“现在我们已完成从0到1的转变,未来三年计划建立儿童肿瘤中心,设置下列几个病区或平台:儿童血液病区,实体瘤化疗和手术病区,放疗病区,移植病区,新技术和临床试验病区,儿童安宁守护病房,独立手术室,科研转化实验室等。”


这是儿童肿瘤发展的未来出路,一是要依靠儿童肿瘤专业学会或发展好的中心,牵头发起高水平的临床研究;二是国内药厂独立研发,针对儿童肿瘤的靶向药物,并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但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患儿的“自画像”


他说,所谓医生的喜悦和成就感,就是源自于能帮助患儿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帮助家长放下心理负担,纠正一些不必要的治疗,提供一个正确的医疗方向,或者只是让这群孩子们在人间多停留一下。


他时常在自己的朋友圈这样鞭策自己:“面对这个特殊群体,有过‘拯救孤岛上的人’的成就感,而多时却是‘拉不上岸’的无奈。虽然困境重重,但心中的愿景还在,唯不能丢下的: 抖落身上的冷气,一心向上,如萤火一般,温暖他人!”


责任编辑:王丽娜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