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详情

全方位个性化 守护血糖健康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时间:2024-07-29 17:16:40来源:医师报作者:尹晗 阅读: 171640

在华中大地的心脏地带,武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如同一座医学殿堂,见证了新中国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在这座殿堂的一隅,内分泌科以其卓越的成就和深厚的底蕴,成为了无数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地。

20世纪50年代,在邵丙扬教授的带领下,内分泌代谢病专业正式成立,并在金之欣教授、蔡仕林教授、张木勋教授等几代专家的不懈努力下,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内分泌领域的佼佼者。2006年,科室发展的接力棒传到了余学锋教授手中。

“20世纪80年代,在我刚刚成为一名内分泌科医师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尚不足1%,大多数人对代谢性疾病的认知还很模糊。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糖尿病发病率也随之飙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余学锋教授表示,2008年,杨文英教授在NEJM发表的研究震惊了世界——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飙升至9.7%。随后,宁光院士研究组开展的“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糖尿病专题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前期比例高达50.1%——一系列数据如同一声声警钟,唤醒了全社会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广泛关注,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也促使我国内分泌学科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作为稳居“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榜单”和“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一梯队内分泌科室的“掌门人”,余学锋教授从全方位个性化守护血糖健康入手,分享了他带领团队深耕内分泌疾病“防、诊、治、管、健”的所做、所思、所感。


医护携手 共谱全院血糖管理新篇章

“只有在这里,我的血糖才能得到最专业的管理。”

年过六旬的李先生(化名),自20多岁起便被诊断为Ⅰ型糖尿病。40年间,他与疾病相伴,见证了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体验了无数次血糖波动带来的身心煎熬。

久病成医,入院前,患者不仅自学了大量关于糖尿病和血糖管理的知识,还仔细比较了全国各大医院在内分泌领域的实力。当命运再次向他发起挑战——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时,他选择了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内分泌科护士长陶静介绍。

入院后,多学科团队为李先生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血糖管理方案。通过数智化平台,李先生的血糖数据被实时监测,任何异常波动都能迅速被捕捉到,并得到及时的干预和调整;手术过程中,内分泌科团队全程保驾护航,不仅帮助他成功完成了手术,更帮他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余学锋教授表示,目前,高血糖问题已普遍存在于非内分泌内科的临床科室中。我国三级医院患者24小时血糖分析显示,高血糖比例为29.6%。进行全院血糖管理,可降低因糖代谢紊乱引发的相关疾病死亡率和感染率、缩短术前等待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此,医院早在2006年就在国内率先开展院内血糖综合管理,并通过构建POCT血糖信息化管理体系、组建多学科院内血糖管理团队、制定院内血糖管理规范和流程等措施,将原本仅限于内分泌科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扩展至全院。

为确保血糖数据的精准化,近年来,医院通过数智化建设,将全院所有使用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纳入“虚拟病房”。在这里,医生可通过系统内网络终端线上查房,对于异常血糖情况及时给予医嘱调整方案;巡泵专职护士立即到相应专科进行胰岛素泵数据设置、调整,并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健康宣教——她们也被患者亲切地称为“泵姐”。

“全院血糖管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陶静护士长表示,为保障患者得到及时的照护,“泵姐”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全面的病房巡视。“一趟巡视下来,我们的微信步数往往就能达到两万步。”

通过创新模式+医护完美配合,同济医院住院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缩短至2.1天,胰岛素泵围手术期研究发现,相较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泵组缩短了住院时长2.78天,取出缝合线时间少于注射组2.64天。作为医疗创新与数智化结合的典范,同济医院全院血糖管理项目被评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最佳临床实践案例”,内分泌科获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颁发的“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集体”称号,并获选“全院血糖管理标杆医院学习基地”。


临床为基、科研为擎 多学科协作应对内分泌疾病复杂挑战

我曾经以为自己要一辈子瘫痪在床上了。”

老王(化名)因长期全身性骨痛和无法站立而陷入了绝望。他四处求医却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来到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余学锋教授初步判断老王可能患有某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进一步的检查后诊断为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

面对复杂的病情,科室为老王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一系列治疗,老王的病情显著好转,他不仅重新站了起来,肾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是同济医院的医生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出院时,老王激动地说。

“多学科协作是面对内分泌疾病及其并发症复杂挑战的‘良方’。”余学锋教授表示,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治疗往往需跨学科综合分析,为此,他带领团队建立了完善的多学科协作机制,通过定期会诊,全面评估病情,确保患者“获益最大化”——该模式在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代谢性骨病、性腺疾病及糖尿病足等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在罕见病及遗传病治疗中,内分泌科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余学锋教授强调,随着医学进步,更多罕见病与遗传病发病机制被揭示,内分泌科具备精准定位并干预此类疾病的优势。“难,才能突出科室的特点,这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余学锋教授介绍,内分泌科汇聚国家级人才,深耕代谢性骨病、肾上腺疾病、垂体病和性腺疾病等领域,诊疗上形成了“同济亚专科特色”,不仅促进了学科精细化发展,更为科研创新提供了沃土。

“科研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强劲引擎,对医学进步和诊疗水平提升至关重要;科研与临床是医生职业生涯中并行不悖的双轨,科研应‘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余学锋教授介绍,近年来,科室年均发表30余篇SCI论文,不仅涵盖了内分泌学各个领域,还频频亮相于 Hepatology、Nature Comminications等国际高等级期刊,赢得了国内外同行广泛赞誉。“值得一提的是,内分泌科大部分科研工作都是由医生在临床工作之余完成的,他们凭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实现了科研与临床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余学锋教授说。

天道酬勤,7月19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榜单中,科室位列STEM(2023)第7、ASTEM(2019~2023)第10的好成绩。


多措并举 践行内分泌慢病管理“十六字方针”

“在内分泌疾病领域,慢病管理面临两大挑战。”

余学锋教授指出,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生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导致糖尿病等慢病发病率持续攀升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另一方面,慢病管理需要长期、全方位的服务,而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很多患者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管理。为此,他提出慢病管理“十六字方针”: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智慧引领,科技赋能

“健康教育是预防慢病的基石。”余学锋教授强调,在慢病预防层面,要“自上而下,多方发力”,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公众对慢病的认识,并对前驱病变进行积极干预,以遏制慢病高发态势。他指出,预防医学要与临床医学紧密合作,携手推进慢病管理工作,同时也应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将慢病管理的重心下沉到基层。为此,科室牵头成立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内分泌科专科联盟”,不仅有效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且进一步推进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医联体合作项目,为基层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余学锋教授表示,在智慧医疗层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在内分泌疾病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智能手环、动态血糖监测仪等设备正成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推手。但他也特别指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智能化设备,而是一个将智能设备所采集的数据转化为有效干预策略的系统。”

为此,余学锋教授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将个案管理与O2O移动医疗平台相融合,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个案管理信息化实践。通过引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可实时掌握自身健康指标变化,并在“共同照护APP”实时上传血糖及饮食数据,医生则通过对数据进行专业分析,为患者提供及时指导与医疗支持,这对于维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采用分级管理策略,针对病情,将患者分为绿区、黄区和红区,分别提供不同程度的远程指导和干预。”陶静护士长介绍:“对于病情较轻的绿区患者,团队通过互联网咨询系统提供远程指导;对于存在并发症的黄区患者,团队增加电话回访频次,密切关注他们的病情变化;而对于患有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红区患者,团队则采取更为积极的干预措施,包括上门评估、居家护理以及与社区医疗机构的联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内分泌疾病的治疗和管理将不断向着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化的方向迈进。”展望未来,余学锋教授充满信心。但他也强调,医生不仅是治疗者,更是倾听者、安慰者和教育者,其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是技术无法替代的。而正是这种全方位的照护与支持,构成了医学的本质与医疗服务的核心。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