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赵峰:为患者解决问题是医生的职责所在

时间:2023-09-20 11:17:25来源:医师报作者:蔡增蕊

赵峰出生于军医家庭,他的父母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回到内蒙古包头某部队从军为医,一干就是一辈子。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也报考了父母的母校——第四军医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至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简称西京医院)呼吸专科,迄今从事呼吸疾病临床和科研工作近30年。

作为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峰教授擅长诊治多种呼吸系统疑难疾病,特别是在间质性肺疾病(ILD)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表示,“近年来,ILD诊治手段愈加丰富,治疗效果不断得到提高,患者如果能早诊早治,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微信图片_20230920111645.png

图片

早诊早治可改善ILD预后


图片

如今,ILD已成为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由于ILD病种多达200多个,不仅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而且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导致漏诊、误诊等现象频发。

“近年来,我国ILD 患病率逐年上升[1],加上患者对ILD认知不足,在疾病早期不够重视,很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赵峰指出,近年来,大众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对待ILD的态度发展成两种比较极端的表现,一种是患者在查体时发现肺间质改变,但由于暂未感觉不适,索性就不管了另一种则是谈虎色变,患者确诊后在网上查资料,然后就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实际上,这两种都不是对待疾病的科学态度,对待ILD既要重视,也不能过分解读,应从专业的角度认识疾病。

ILD涉及病种众多,病因复杂,治疗手段有限[2]。总体上,ILD目前有两种治疗策略,第一种是非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疾病中晚期患者,包括氧疗、肺康复、肺移植等;第二种是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患者,以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为主,治疗药物包括尼达尼布等。“如果能在早期控制病情,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赵峰强调,为提升ILD早诊早治水平,应建立健全疾病监测机制,尤其是对于基层地区,提高疾病筛查能力是加强ILD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图片

诊治技术进步提高ILD治疗效果


图片

曾经,临床上对ILD不同病种了解不足,诊断技术有限,而且缺乏针对ILD的治疗药物,导致患者在诊断阶段就会面临各种困难,确诊后又遭遇无药可治的困境。

赵峰曾有一位老患者,罹患ILD多年,但苦于没有针对性治疗药物,病情控制不佳。2020年,尼达尼布在国内获批上市,彼时这位老患者已经90岁了。对于刚上市的新药,赵峰没有临床应用的相关经验,更何况患者年纪又这么大,他不免有些担心。经过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他们决定一试。老患者使用尼达尼布治疗后,不仅耐受性较好,病情也得到稳定控制,一用就是两年多。“以前医生对ILD束手无策,尼达尼布的出现让医生敢治了,治疗效果也得到提高,令人倍感振奋。”赵峰表示。

诊断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ILD治疗效果。2023年初,赵峰接诊了一位50多岁的患者,这位患者突然出现气短等症状,入院检查后诊断为ILD。“要是以前,对这类患者会进行激素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会迅速进展,预后普遍较差。”赵峰表示,现在借助先进的诊断技术,他们检查到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属于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相关性ILD患者。明确诊断后,赵峰立刻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一个多月后患者顺利出院。

“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相关性ILD患者往往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一旦进展至快速进展型ILD阶段,再治疗恐怕也为时已晚。”赵峰强调,诊断技术的进步为ILD早诊早治提供技术保障,未来还需要探索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创新性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升ILD评估与治疗水平。

图片

多学科诊治提高患者获益


图片

作为以肺纤维化为主要特点的疑难呼吸病,ILD由于病种繁多、病因复杂,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依靠单一专科完成全程诊治难度较大。目前,普遍提倡采用多学科诊治模式,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学科,共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患者获益。

实际上,ILD多学科诊治模式已得到国内外多个诊疗指南或共识推荐,譬如《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8)》等。赵峰指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医疗水平发展不均,多学科诊治模式有助于发挥学科优势,充分调动医疗资源,最大限度提高疾病诊治效果。”

据悉,2022年2月,西京医院ILD多学科会诊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通过集合不同学科ILD专家,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规范化诊疗服务,既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也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学习交流,还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整合,得到医患的一致认可。

“起初,大家对ILD领域有兴趣、有热情,时常在一起学习讨论,后来逐渐发展为多学科会诊,吸引了许多患者前来就医。”赵峰介绍,多学科会诊一方面提高了患者的临床获益,另一方面既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同时也会促进医院不断提升诊疗软硬件水平,从而实现良性循环的效果。
图片

ILD诊治迎来更多机会‍


图片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诊治ILD至今,赵峰切身感受到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他介绍,曾经ILD诊断就是一道难关,而且关注该领域的医生不多,治疗手段也十分有限,患者一旦罹患ILD,意味着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将受到显著影响。

如今,患者只要坚持每年查体,基本能发现早期病变,如果能及时接受规范化抗纤维化治疗,重视长期随访管理,就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此外,随着ILD得到关注的增多,许多非呼吸专科的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乃至普通老百姓对其认识也愈加深入,为ILD诊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提高我国ILD防治能力,一方面需要提升大众对其认知和重视度,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医务人员诊疗能力,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赵峰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扩展知识面,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通过科研创新加深对疾病的认知,优化诊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当医生是很辛苦的,需要付出很多,特别是年轻的时候,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他感叹,因此带教时要经常鼓励年轻医生,帮助他们树立从医的信心,培养对患者的爱心,让他们将所学回馈患者、回馈社会。


结语



走过30年从医之路,赵峰遇到过许多困难,也愈加体悟到医者的使命与担当。“有的病很难治,大家觉得搞不清楚,难道就不管它了吗?总有人要管!”赵峰说,为患者解决问题是医生的工作,不论是出于研究兴趣,还是职责所在,都要想方设法发现疾病、治疗疾病,给患者一个交代——这既是赵峰的本职工作,也是照亮他从医之路的那道光。
图片



[1]中国当代医药潘锋, 2019,26(07)

[2]刘梦影,王天真,曹孟淑.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 2021, 41(21):9


责任编辑:许奉彦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