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我国心血管危险因素和患病率“不对称”

低收入地区心血管危险水平最低,患病率反而较高

时间:2017-07-24 15:44:42来源:未知作者:牛艳红 阅读: 68553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卫教授等研究发现,在我国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心血管危险因素负担和总心血管病患病率呈相反趋势。低收入地区心血管危险水平较低,但患病率较高;中高收入地区则反之(图1)。(J Am Heart Assoc. 2017, 6: e004445)

研究者表示,危险因素负担和患病率不对称可能归因于居民防病意识、医疗质量以及获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承受能力的地区间差异。除了危险因素外,社会经济条件可能在心血管病流行中也起到决定性作用。

研究者通过INTERHEART危险评分来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负担,分值越高,负担越重。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家族病史、肥胖、吸烟史、饮酒史等。

结果显示,高、中收入地区人群的平均INTERHEART评分高于低收入地区,分别为9.47、9.48和8.58。

与此相反,在总心血管病(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需入院治疗的心脏病)患病率方面,高、中收入地区低于低收入地区,分别为7.46%、7.42%和8.36%。其中,与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趋势与总心血管病一致不同,卒中表现出相反趋势,低收入地区的患病率更低。研究者认为,低收入地区卒中之所以患病率低而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高,可能是因为医疗监督和疾病管理不足。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危险因素负担与心血管病患病率的分布存在城乡差异。在高、中收入地区,城市居民的危险因素负担和心血管病患病率均高于农村居民;但在低收入地区,尽管城市居民的危险因素负担更高,但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心血管病患病率相当。

该研究共纳入全国12个省115个城乡社区的46 285名居民。

blob.png

图1  我国不同社会经济水平地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患病率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