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驱动创新 研发并肩全球”,辉瑞中国研发中心主题活动在第六届进博会成功举行
11月9日,以“光速驱动创新,研发并肩全球”为主题的辉瑞研发中心主题活动在第六届进博会成功举行。作为一家以科学为基础、创新的、以患者为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辉瑞中国携近年为中国市场带来的突破创新第五次赴约进博盛会,向行业及公众展示辉瑞的创新成果和最新研发进展,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中国新药开发部负责人陈朝华,辉瑞中国注册科学和法规事务部负责人王海辉出席了活动,通过行业对话、患者案例分享的形式,深入阐释了创新药物临床研发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从80%到100%,全面进入全球研发管线
2023年初,辉瑞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即至2027年,每年为10亿人的生活带来改变。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强大的研发管线是实现目标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3年10月底,辉瑞全球共有83个在临床阶段进行中的研究项目,涵盖临床I期到注册申报,涉及肿瘤、疫苗、内科和抗感染、炎症与免疫、罕见病等领域。这无疑是改变包括中国患者在内的全球患者生活的83个潜在的机会。
2019年,为了加速创新药物在中国的上市速度,辉瑞中国提出“两个80”的目标,即到2022年,实现中国参加80%的全球早期以及关键三期临床试验,其中80%的项目做到同期申报并最终能够引入中国。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在超预期成功达成后,辉瑞总部为中国研发中心制定了更高的目标。陈朝华指出:“ 这个新目标即China All-In战略,我们希望可以全线进入辉瑞创新研发所有的临床项目,从一期开始贯穿至关键三期、直到注册申报,把全球创新研发的产品同期带进国内,同时也使我们国内的研发团队以及密切合作的临床研究者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和全球的研究者以及辉瑞总部的研发团队,同时工作在创新药物全生命周期的临床开发工作当中,使我们的本土临床开发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事实上,作为辉瑞全球重要的研发枢纽,辉瑞中国研发中心已经过18年的发展和壮大,已经并将持续为辉瑞全球产品线的开发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例如,在药物预警方面,辉瑞中国研发中心现在支持全球1/3到一半的工作量;全球的注册文件的准备以及注册申报的工作,50%都是由辉瑞中国研发中心完成的。此外,还有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等工作,也都为辉瑞全球产品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加速创新药物研发,一切以患者为先
药物研发工作是以科学科技驱动创新,引领未来健康的重要领域。它不仅可以填补现有药物的不足,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满足临床未满足的治疗需求。临床试验要充分考虑目前的临床需求,同时,研发过程中对于创新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药物安全预警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严格监管。然而,创新药物的研发的重中之重,是要紧紧围绕患者,一切以患者为先。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协调理事会(ICH),以及国内加速药品审评审批流程的各项政策的快速落地,良好的市场环境也为促进创新药物研发搭建了平台,更快、更好地造福广大中国患者。
2022年至2023年间,辉瑞在中国申请注册的新产品和新适应症达15个,多为患者急需,填补临床空白的创新产品。本届进博会辉瑞中国研发中心的主题活动上,一个个生动的创新药物研发案例,真切阐释了临床研发对于患者的重要意义。前不久刚刚获批的斑秃产品乐复诺®(甲苯磺酸利特西替尼),不仅是辉瑞扩大炎症与免疫领域布局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开启了斑秃领域首个覆盖青少年及成人的系统性创新治疗时代。
事实上,为践行“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的使命,辉瑞中国研发团队也在不断提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在2023年至2027年期间,中国与全球第一个国家之间的上市申请提交的差距,将缩短至3个月。这无疑预示着中国患者可以更快,甚至几乎同步地和全球患者同时获益于更多国际前沿的创新产品,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案例中提及的利特西替尼也是中国加入全球研发和注册的一款产品,它实现了中、美、欧三地同日申报上市,惠及广大中国患者。
创新药物研发的目标是提供更安全、有效、便捷和经济的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通过研发创新药物,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陈朝华表示:“以患者为先,辉瑞将继续充分利用全球平台资源,秉持‘科学致胜’的信念,继续致力于用科学创新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提升生活质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高危膀胱癌患者联合治疗方案有新突破
-
04-262025
晚期黑色素瘤一线免疫疗法有新方案
-
04-252025
晚期肾癌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有新方案,推动临床治疗格局变革
-
new“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主题推进活动在京举行
体重管理工作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25-04-23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